呂厚軍(河南省寧陵縣農業技術推廣站,河南寧陵476700)
寧陵縣地處豫東平原,是河南省糧食主產縣,屬黃淮夏玉米區。全縣耕地面積4.90萬hm2,人口64.8萬人,玉米年均種植面積2.85萬 hm2,總產23.5萬 t。近年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該縣玉米生產主導品種不突出,品種多、亂、雜現象極為嚴重。同時,該縣玉米生產常因氣候異常而遭遇嚴重干旱、高溫、持續陰雨、多種病蟲的脅迫[1-2],一些抗性不強的玉米品種就會大幅度減產,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這種狀況既不利于糧食生產安全,也不利于優秀玉米新品種的推廣。寧陵縣農業技術推廣站針對該縣品種利用現狀和氣候特點,于2014年選擇7個玉米品種,以鄭單958為對照,設置了玉米新品種麥后鐵茬直播小區對比試驗,目的是通過對各品種特性進行綜合比較分析,篩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產量性狀優良、綜合抗逆性強的玉米主推品種,為優化玉米品種結構、強化主導品種推廣及指導群眾合理用種提供科學依據。
1.1 試驗地概況和供試材料 試驗田設在寧陵縣劉樓鄉王莊村北地,土質兩合土,肥力均勻,中等地力,0~20 cm厚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14.4 g/kg,全氮0.83 g/kg,有效磷20 mg/kg,速效鉀105 mg/kg。試驗地點位于玉米傳統種植區,交通方便,灌溉條件較好,前茬作物小麥,平均產量7 500 kg/hm2。供試玉米品種8個,全部是從市場購買的包衣精品種子,分別為①美豫5號,河南豫玉種業生產;②蠡玉86,河北兆育種業生產;③橋玉20,河南利奇種業生產;④偉科702,河南金苑種業生產;⑤鄭單958(CK),河南秋樂種業生產;⑥洛玉818,河南豐諾種業生產;⑦秀青823,河南秀青種業生產;⑧秀青74-9,河南金博士種業生產。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共24個小區。小區長10.0 m,寬3.6 m,小區面積36.0 m2,小區間有寬30 cm的畦埂間隔,重復間留寬1 m的走道。試驗田四周設保護行。
1.3 試驗方法 小麥收獲后不整地,采取鐵茬播種。2014年6月10日人工點播,每小區播6行,行距60 cm,株距27 cm,密度61 650株/hm2。收獲時每小區取中間4行計算產量并進行考種。觀察記載各品種主要生育時期、生育性狀、產量性狀、抗病性及抗逆性。整個玉米品種試驗期間,不進行化學調控,不噴藥防病治病。試驗遵循唯一差異原則,各小區田間管理措施相同。
1.4 試驗田管理情況 6月11日澆1次“蒙頭水”,6月12日噴施40%乙莠水進行化學除草,6月28日澆1次水,6月30日一次性完成間定苗。7月1日噴施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和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防治薊馬、棉鈴蟲;7月6日追施45%復合肥(N、P2O5、K2O各含15%)600 kg/hm2;7月25日噴施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2%甲維鹽乳油3 000倍液防治甜菜夜蛾、玉米螟;7月26日追施尿素300 kg/hm2。8月20日澆1次水。9月22~26日收獲。
2.1 生育性狀比較 由表1可知,從株高株型看,參試的8個玉米品種株型較緊湊,以豎葉型耐密植品種為主;株高以鄭單958(CK)最低為250 cm,橋玉20、秀青823屬高稈品種,株高分別比CK高43、32 cm,其余品種為中低稈品種,株高在256~266 cm。從階段發育看,各品種在大喇叭口期之前階段發育時間差別不大,生育進程在大喇叭口期之后差別明顯。洛玉818、美豫5號、橋玉20表現抽雄早、成熟早,抽雄成熟期與CK相同;蠡玉86、秀青823表現抽雄晚、成熟晚,抽雄成熟時間分別比CK晚3~4 d;偉科702、秀青74-9表現抽雄早、成熟晚,抽雄期與CK相當,成熟期比CK晚2~3 d。由表2可知,從穗部性狀看,美豫5號、偉科702、蠡玉86屬大穗型品種,穗長分別比 CK 多2.5、1.9 和1.2 cm,穗粗分別比CK多0.3、0.4和0.7 cm。行粒數由高到低依次是洛玉818、偉科702、蠡玉86、美豫5 號、秀青 74 -9、秀青 823、橋玉20、鄭單958(CK)。千粒重≥350.0 g的品種有鄭單958(CK)、偉科702和美豫5號;出子率≥90%的品種有美豫5號、鄭單958(CK)和洛玉818。從綜合長勢長相看,偉科702、洛玉818、美豫5號、秀青74-9表現較突出,株高適中,株型緊湊,長勢強健,活棵成熟,產量因素協調。

表1 各品種主要生育性狀比較

表2 各品種穗部性狀及產量性狀比較
2.2 抗性比較 由表3可知,參試品種在同一試驗條件下表現出不同的抗性。秀青823、蠡玉86抗倒性一般,小區莖折倒伏率分別為7.4%和9.9%,其余品種沒有出現倒伏現象,表現出較強的抗倒性。美豫5號、偉科702、鄭單958(CK)、洛玉818株型緊湊,葉片上沖,根系發達,抗旱性較好。感粗縮病較重的品種有蠡玉86、秀青823;感玉米螟較重的品種有偉科702、蠡玉86、鄭單958和秀青823;感彎孢菌葉斑病較重的品種有蠡玉86和秀青823;秀青823感莖腐病較重。綜合抗病性較強的品種有秀青74-9、偉科702、洛玉818、美豫5號和鄭單958。
2.3 產量結果分析 從試驗結果看,在同一試驗條件下,參試的8個品種產量存在顯著差異。平均產量以偉科702最高為10 599.0 kg/hm2,比對照種鄭單958增產14.2%,達極顯著水平;洛玉818平均產量10 282.5 kg/hm2,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0.8%,達顯著水平。美豫5號、蠡玉86、秀青74-9平均產量分別比對照增產8.4%、5.1%和4.8%,但增產不顯著。各品種產量從大到小依次為偉科702產量>洛玉818產量>美豫5號產量>蠡玉86產量>秀青74-9產量>秀青823產量>鄭單958(CK)產量>橋玉20產量。

表3 各品種主要抗性表現比較

表4 各品種產量結果及差異顯著性
(1)通過對試驗數據分析,對各品種的特性進行綜合比較,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偉科702、洛玉818與對照鄭單958相比增產達極顯著和顯著水平,具有株型緊湊、長相清秀、生長發育穩健、產量因素協調、抗倒耐旱、病害輕、高產穩產等突出優點,可作為寧陵縣乃至河南省玉米產區主推品種推廣種植。美豫5號、秀青74-9在該試驗中比對照鄭單958分別增產8.4%和4.8%,且抗病耐旱性突出,可作為搭配品種使用。蠡玉86雖然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達5.1% ,但病害較重、抗倒能力一般,生產上應慎重使用。
(2)該試驗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從地力選擇、密度設置、種植方式到田間管理措施都接近寧陵縣大田生產實際。但是玉米產量受地力、氣候、栽培措施等多因素的影響[3],該試驗只設置了中等肥力、一個栽培密度和常規技術管理,不同品種對不同地力、肥力、密度、管理措施的要求應不一樣。因此建議對篩選出的優良玉米新品種進行密度、播期、種植模式、水肥管理等多方面試驗、示范,以綜合鑒定和客觀評價玉米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和抗逆性,做到因種因地制宜,找出最佳栽培技術模式,實現良種良法配套。
[1]余衛東,馮利平,盛紹學,等.黃淮地區澇漬脅迫影響夏玉米生長及產量[J].農業工程學報,2014,30(13):127 -136.
[2]李艷梅.河南省夏玉米生產的氣候災害及防御對策[A],經濟策論(上)[C],2011.
[3]王建華,高風菊.不同施肥量與種植密度對夏玉米產量及效益的影響[J].雜糧作物,2009,29(6):407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