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康,李亞(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云南昆明650500)
普者黑景區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區。近年來,由于其自然、原生的環境以及“峰林洼地”這一獨特的景觀,普者黑景區在國內外享有了一定的名氣,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然而,受制于喀斯特地區的生態脆弱性影響,景區的旅游開發十分緩慢,較為單一的旅游景觀已經開始影響景區的進一步發展,農業景觀開發為景區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普者黑景區位于云南省丘北縣境內,是喀斯特地貌廣布地區。通常來說,喀斯特地區土壤貧瘠,并且地表異常缺水,對農業有著較強的不利影響。然而普者黑景區卻具有“峰林洼地”這一自然景觀,景區內湖泊眾多,大小孤峰矗立其中,美不勝收。
1.1 研究區域的界定 普者黑景區總規劃面積約為380 km2,風景名勝區面積為152.48 km2,其中核心景區面積為28.58 km2。根據丘北縣對于普者黑景區的規劃,將普者黑景區劃分為6個大區(圖1)。
由圖1可知,普者黑景區的核心區為仙人洞山水田園精品區,該區域包括8個自然村落:普者黑村、仙人洞村、排龍村、水圍營村、紅出山村、白臉山村、豹子坡村和菜花箐村。由于該片區域是普者黑景區目前發展的最核心區域,也是吸引游客量最大的區域,所以對于普者黑景區農業景觀的旅游開發研究以該區域為落腳點。
1.2 研究區的自然狀況 研究區全部位于壩子地區,平均海拔為1 400 m左右。在氣候方面,研究區年降水量大約為1 200 mm,年平均氣溫約16℃。該區雖然喀斯特地貌廣布,但是土層較厚,仍十分利于農業發展,該區域水稻、烤煙以及辣椒的種植較多;在水資源方面,研究區域內水域廣布,“普者黑”在彝語中的意思便是魚蝦多的地方。總體上說,研究區自然條件較為優越,對于農業生產提供了較為良好的外部環境。
1.3 研究區的社會人文狀況 對于研究區的社會人文狀況,主要從人口數量、農業人口數量、人口質量(受教育程度)、性別結構、民族結構、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和人均純收入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見表1。
表1 研究區社會人文狀況
通過表1的數據分析,可以認為研究區內社會人文狀況相對傳統,農業仍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村民的生活水平有待進一步改善提高。
2.1 研究區內良好的農業景觀發展條件[1]
2.1.1 農戶。研究區內共有人口10 178人,有農戶2 558戶,可以說,在數量上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更重要的是,在研究區內少數民族人口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從表1的數據也可以看出,仙人洞村、排龍村和豹子坡村全部都是少數民族人口(彝族),而白臉山村少數民族(壯族)和紅出山村少數民族(彝族)以及菜花箐少數民族(苗族)人口也占了絕對性優勢,這對游客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2.1.2 農田。研究區內農田的種類亦相當豐富,旱地、水田在這里都有分布(表2),對于游客來說,這更加便利了游客去感受田園自然風光。
表2 研究區內各自然村農田狀況
2.1.3 農產品。在研究區內,農業發展良好,并且形成了一些有特色有名氣的農產品。一方面,這些農產品能夠服務于游客的飲食;另一方面,優良的農產品也是游客購物的重點。在研究區內,比較有特色的農產品主要有辣椒、烤煙、三七、石斛、蓮藕和蓮子等。
2.1.4 農舍。農舍主要是指當地農戶所居住的房屋,農舍能夠體現當地的民族特色以及民風。田園風光旅游最重要的便是追尋自然、淳樸,欣賞有民族特色、有歷史感的農舍。研究區內仍然保留著大量的傳統民居,磚木、土木結構的房屋仍是居民主要生活的場所。近年來,為了迎合旅游的發展,不少農舍已經開始重新修建,但是在政府的指導下,新建的農舍仍保留了原有的風格。
2.1.5 農業。通過表1可以看出,在研究區內農業是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并且農業發展的較為全面,種植業、畜牧業以及漁業都有所發展(表3)。良好、齊全的農業發展是農業景觀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表3 研究區內各自然村農業發展狀況
2.2 研究區擁有良好的水熱條件 普者黑由于受到季風氣候、海洋性氣候以及高原山地氣候的多重影響,形成四季如春、空氣濕潤、全年適合休養度假的康樂氣候。同時,這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有條件開發農業景觀,成為理想的休閑度假地。
2.3 研究區內村民對農業景觀發展的支持 研究區在旅游發展之前是相對欠發達的地區,普者黑景區自1993年開園以來,旅游業發展較為迅速,但是游客多集中于自然景觀較好的普者黑和仙人洞自然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但旅游業的發展很少惠及周邊其他自然村,主要是因為缺少旅游景觀的支撐,而農業景觀的發展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這些村落的旅游景觀,對提高這些村落的村民收入和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有較大的幫助。
3.1 研究區外圍的本底環境較差 普者黑景區位于云南省丘北縣境內,丘北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對外的投資吸引力遠遠不夠,當地能夠提供的旅游服務水平仍然十分有限,這是制約普者黑景區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而針對農業景觀發展的目標群體,其往往又是對于旅游服務水平要求較高的城市白領和家庭。因此較差的本底環境是影響研究區農業景觀的一大劣勢。
3.2 研究區內生態環境問題逐漸凸顯 近年來,普者黑景區的旅游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景區已逐漸呈現出一些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已引起眾多研究者的關注。普者黑景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下的“峰林洼地”景觀,而喀斯特地區通常又是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地區,當地居民原來傳統生活方式保持了該區域的良性發展,但是隨著游客的大量進入,廢水、廢氣以及固體垃圾的排放不斷增加,已經對研究區內的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生態環境又是農業發展的根本保證。
3.3 政府管理部門對于農業景觀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研究區內,農業景觀相當豐富,但是到目前為止,旅游管理部門沒有形成具體的開發與管理思路。在農田方面仍然只是隨村民意愿種植農產品;在農產品方面也沒有形成一整套產品加工鏈,最多也只是滿足游客的飲食需求;而在農舍方面,有的已經破損和倒塌,有的已經失去了原來的面貌;在農戶方面,大家都以各自為中心,缺乏統一的組織和管理[2-3]。
4.1 國家政府的宏觀政策 根據《國家旅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基本原則是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推動各地旅游業特色化發展以及要堅持節能環保,推進低碳旅游方式。因此,在研究區內通過發展農業景觀推進旅游開發是符合國家對旅游業發展的要求,同時也能夠促進景區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4.2 云南旅游“二次創業”的提出 云南旅游“二次創業”明確提出:旅游的開發必須要圍繞旅游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來進行,康體休閑度假產品是旅游產業開發建設的重點,實現旅游產品由觀光型向觀光度假型轉變。
4.3 工業化后期人們對于觀光農業的需求不斷提高 根據中國社科院的相關研究,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后期,城市化進程在不斷加快,大氣污染、水源安全、交通擁堵等城市問題在不斷加劇。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對于自然的、傳統的生活方式有較為強烈的向往,觀光農業應運而生。觀光農業的概念至今仍未有定論,但是核心基本上都是以農業生產為主體,形成與旅游業相交叉的產業,而基于農業景觀的旅游開發則是觀光農業發展的核心。
4.4 普者黑景區知名度不斷提高 近年來,普者黑景區旅游發展十分迅速,景區知名度在不斷提高,也帶來了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的不斷增長(圖2),這對于研究區內發展農業景觀提供了資金的保障。
4.5 農業景觀處于發展的前期 基于農業景觀的旅游開發仍然是處于前期階段,市場還處于“藍海”狀態。雖然可能存在開發經驗等方面的問題,但是率先進入行業者成為行業領頭者的可能性也最高,而獲得的收益也往往最為可觀。
5.1 滇東南地區旅游發展同質性景觀多 喀斯特地貌在滇東南廣布,并且也形成了一些比較有名的景點,如果當地基于這些景點發展農業景觀,就會與研究區形成較為強烈的競爭,對于研究區的農業景觀的進一步發展存在不利影響。
5.2 滇東南旅游線路仍然不成熟 與省內其他熱門旅游景點相比較,普者黑景區則顯得較為突兀,其根源是不在熱門旅游線上。現代旅游發展的趨勢是游客一次出行游玩多個景點,因此游客往往會選擇一條集中了更多景點的旅游線路,以節約時間和開支。此影響因素對于普者黑景區吸引省外游客阻力較大,目前普者黑景區70%的游客都是來源于云南省內。
5.3 研究區內巖溶濕地資源在萎縮,土地面臨石漠化威脅 研究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大量游客的進入,加大了對于薪火資源的需求,造成森林資源的破壞,地表裸露面不斷擴大,土地的石漠化將會給農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威脅。
6.1 研究區農業景觀開發SO(優勢-機會)戰略 ①順應國家對于旅游業發展的新要求,因地制宜,根據普者黑景區的特色,突出其優勢,關注核心資源[5],大力推動農業景觀開發,促進景區旅游業進一步發展[6-7]。②在開發過程中,農業景觀的農田、農業、農戶、農舍以及農產品都要涉及,且要注意農業景觀內部項目的融合以及與景區自然景觀外部的協調,打造真正的山水田園度假區[8]。③普者黑景區近年來知名度不斷提高,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都在不斷增長,當地村民已經感受到旅游發展對于增加收入的幫助,利用好村民的積極性,是發展農業景觀的重要保證。
6.2 研究區農業景觀開發WO(劣勢-機會)戰略 ①國家在出臺旅游業發展文件的同時必將會給旅游業發展提供相應的政策保障,當地旅游管理部門應當利用好這一系列政策條件,尤其應當加大對于當地農業景觀開發的支持和重視。②普者黑景區近年來知名度不斷提高,但是景區內生態環境問題已經開始逐漸凸顯,所以在開發農業景觀的同時應該加大對于景區生態環境的治理,對于景區內相關旅游經營者加大監管力度,對于游客則應該加強引導,讓景區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開發農業景觀的重要條件。
6.3 研究區農業景觀開發ST(優勢-威脅)戰略 ①雖然區域內與普者黑景區同質性的景點較多,但是普者黑景區開發較早,名氣較大,是該區域最有名的景點之一。普者黑應當繼續擴大景區的宣傳,在宣傳的口號上要突出景區的特色,著重介紹其豐富多樣的農業景觀吸引游客。②形成以普者黑景區為首的滇東南旅游大區,在發展普者黑景區的同時還應當推動區域內其他景區的發展,以合作代替競爭,擴大區域旅游的競爭力,成為云南新興的旅游經濟增長點。
6.4 研究區農業景觀開發WT(劣勢-威脅)戰略 ①政府旅游管理部門應當將農業景觀的開發放在景區未來發展的首要位置,做好農業景觀開發的規劃,有條不紊的實施,在保護景區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景區旅游的進一步發展。②以普者黑景區的發展為契機,推動丘北縣的發展,提高旅游接待與服務的能力。2013年,丘北縣旅游收入占GDP的18%,其中90%以上來源于普者黑景區。
普者黑景區有著十分優秀且豐富的農業景觀資源,作為觀光度假型旅游景區,其農業景觀的開發已經成為排頭兵,景區內也已能看到農業景觀開發的一些舉措。然而,農業景觀的開發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應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定位準確,在全面分析相關影響因素后,科學規劃[9],逐步將普者黑景區打造為真正的觀光度假型旅游景區。
[1]趙勍,高旭,徐峰.農游活動中的農業景觀鑒賞[J].北京農業,2014(2):36-41.
[2]馮嫻慧,孫雄松,楊征.農業景觀資源旅游開發研究[J].廣州農業科學,2012(5):149-151.
[3]馮嫻慧,戴光全.鄉村旅游開發中農業景觀特質性的保護研究[J].旅游學刊,2012,27(8):104 -111
[4]劉建英,陳丹.觀光農業景觀規劃設計初探[J].現代園藝,2014(11):130-132.
[5]何麗芳.論農業景觀資源的旅游開發[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4(3):81-83.
[6]王銳,王仰麟,景娟.農業景觀生態規劃原則及其應用研究——中國生態農業景觀分析[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4,12(2):1 -4.
[7]李艷秋,申瑞玲,高鵬.景觀生態學在農業景觀生態規劃和設計中的應用[J].北方環境,2014,22(4):31 -34.
[8]郭玉華,黃勇,井瑾,等.農業景觀的生態規劃和設計[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9(1):72 -75.
[9]王瑩,周玲,董廣平,等.芻議農業景觀規劃[J].生態農業,2011(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