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夢 (自貢市沿灘區環境監測站,四川自貢643030)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保護的關鍵環節,它既為了解環境質量狀況、評價環境質量提供信息,也為制定環境管理措施,建立各項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為執行它們而提供客觀的科學依據[1]。因此,監測數據良好與否勢必直接影響環境保護決策的正確與否。
沿灘區是自貢市四城區之一,距自貢市12 km,幅員面積469 km2,轄區內11個鎮,2個鄉,169個村、19個社區。區位有利條件突出,屬自貢市大城市建設“東進南移”的主要接納地,也是自貢市工業布局調整的主要發展區域。經過多年的發展,初步形成以機械制造、建材、農產品加工、化工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化工、機械裝備制造、新材料、農產品加工、建材五型產業集群[2]。沿灘區為農業區,工業企業規模小,第三產業欠發達。全區一、二、三產業比例為23.1∶51.4∶25.5,第一產業、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明顯攀升。
2.1 環境監測站基本概況 沿灘區環境監測站成立于1985年,是沿灘區環保局的下屬事業單位,實行站長負責制,下設監測站辦公室和監測分析室,有完善的監測管理制度和質量保證措施。1997年10月首次獲得《環境監測資質證書》,1998年取得省級《計量認證合格證》。
2.2 基礎能力建設現狀 沿灘區環境監測站現有實驗室用房360.32 m2,行政辦公用房90 m2。近年來,監測人員流失較嚴重,現有監測人員6人,3名新進人員未獲得上崗證。在編人員中,大專生4名,本科生2名。中級工程師1名,助理工程師2名,無高級工程師。現有儀器設備71臺,能使用儀器60臺,全面開展了空氣、水體、噪聲、廢氣等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環境服務性監測、污染事故監測、污染糾紛與仲裁監測,基本能保障監測業務的正常開展。
2.3 監測任務現狀 目前,沿灘區環境監測站承擔著地表水入境斷面和出境斷面定期定點監測,全區11個集中式飲用水監測,建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定期監測,功能區環境噪聲、交通干道噪聲以及區域環境噪聲監測,13個鄉鎮污水處理廠的監測,轄區內100多戶污染企業的監督性監測、污染糾紛仲裁監測、建設項目現狀和竣工驗收監測任務,及省控降水監測點監測任務。
隨著自貢市“工業強市”戰略規劃的逐步推進,沿灘城區面積將逐步擴大,工業企業項目逐年增加。2011年沿灘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6戶,比2010年增加35.8%。工業企業的比重逐步攀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遠高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圖1),牢固占據著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第二產業快速增長的同時,必定伴隨著各類環境保護問題,環境監測任務日益嚴峻,勢必對監測能力建設帶來新的挑戰。
3.1 人員結構失衡,尖端人才匱乏 按照《四川省環境監測站建設標準》的相關規定,三級C類監測站人員編制應不少于10人,中級以上技術人員占技術人員總數比例不低于50%。沿灘區環境監測站現有監測人員6人,中級以上技術人員1人,僅占技術人員總數的17%。在崗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的2人,僅占現有人員的33%,其余均為大專以上學歷;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3人,其余人員工作經驗均不足一年,無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可見,該站人員結構存在3個問題:一是嚴重缺編,在崗人員編制僅達到60%;二是初級技術人員在技術人員總數中占的比例較大,高、中級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無尖端人才;三是人員結構偏年輕化,無經驗豐富的監測人員。
3.2 監測能力較弱,與標準化建設的差距較大 根據表1可知,按照標準化建設的要求,基本儀器設備達標率為72%,應急儀器達標率為7%,應急設備嚴重缺失。同時,資金投入不足,每年能保障一定的監測經費,但仍然存在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并且經費來源主要依靠財政撥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缺乏有效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

表1 能力現狀與標準化建設要求對照
3.3 監測任務日益加重,能力建設面臨嚴峻挑戰 隨著自貢市“工業強市”戰略規劃的逐步推進,工業企業項目逐年增加。環境保護工作日益重視,群眾維權意識逐漸加強,使環境監測任務逐年增大。目前,水環境監測任務日益加重,農村規模化畜禽養殖所造成的污染增多,“12369”環保熱線開通,污染糾紛監測也逐年增加,沿灘區環保事業日益嚴峻,監測任務愈加繁重,監測能力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4.1 廣納賢才,優化人才隊伍 監測人員的監測能力和綜合素質貫穿于監測過程的始終,因此,監測人員的能力直接影響監測質量。首先,廣納賢才。在向上積極爭取增加人員的同時,以競聘上崗、引進人才、借調人才等方式廣納賢才,個性化的薪酬制度增加優秀人才的吸收力,同時防止人才的流失。其次,注重人才培養。發揮市監測站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加大對該區的技術扶持和人員培養力度,加強區縣間人才交流與培訓。做到培訓學習日常化,技能考試制度化,保證人才質量。
4.2 加大資金投入,拓寬投資渠道 缺乏資金是該站標準化建設困難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大資金投入是標準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在保障基本財政撥款的同時,應根據需要積極爭取專項資金支持,并探索其他集資渠道,如無償捐贈等。總之,推進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對于全面提高環境監測整體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4.3 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充分發揮現有的人力和財力資源,進行科學的管理。從監測采樣、運輸、儲存、分析、數據處理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充分保障監測數據質量。同時,進行合理的分工,充分調動分析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到目標明確、職責分明、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牢牢把握制度管人的原則。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保護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環境保護部門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和神圣的職責,而環境監測又是環境保護的關鍵環節,它將為搞好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與服務。要搞好環境監測工作,首要的問題就是要提供準確可靠的監測數據,而準確可靠的監測數據必須通過監測質量管理來保證[3]。因此,必須堅持為環境管理服務的方向,加強監測能力,健全監測體系,提高監測質量,努力開創環境監測的新局面。
[1]任大威.淺談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0(36):126.
[2]沿灘區人民政府網.沿灘區[EB/OL].(2013-06-28)http://www.zgyt.gov.cn/news/articles/2013/06/28/20130628112604 -236155 -00 -000.aspx.
[3]陳濟全.綜述環境監測工作質量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大科技,2011(8):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