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振華 丁玲
近年來,泰興農行主動承擔起“服務三農”的責任和使命,扎實推進“三農”業務發展。但是,面對層次多樣的“三農”金融需求,該行“三農”業務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何更好地服務“三農”,搶占縣域藍海市場高地,是該行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針對泰興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及金融需求,對泰興農行“三農”業務發展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力求探索出縣域銀行服務“三農”的新模式和新途徑。
一、泰興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及金融需求分析
泰興市系江蘇省直管試點縣,現有人口120萬,面積1172平方公里,下轄15個鄉鎮、1個街道辦、1個經濟開發區和4個工業園區。全市擁有各類工業企業1129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63家。近年來,該市緊扣“全面領先蘇中、加快融入蘇南”總目標,以新一輪“渡江戰役”、新階段“城建會戰”和新時期“黃橋決戰”三大戰役為主戰場,全面開啟了新一輪改革發展新征程,主要經濟指標呈現“穩中快進、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經濟運行平穩健康。2014年,泰興地區GDP達675億元,同比增長11.5%,一般預算收入達45億元,同比增長18%,連續14屆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行列。二是城鄉一體化扎實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有序,2014年末城鎮化率達到55.9%。三是重點項目進展加快。2014年,該市實施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3個,總投資達305.8億元。四是農村經濟快速發展。2014年,該市實現農業總產值79.67億元,糧食總產實現“十一連增”,農民收入穩步增長。
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激發了大量的金融需求。一是城建項目的資金需求。2014年2月,泰興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建會戰”藍圖,即:經過三年努力,實現中心城市建設“再來一個大變化”,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道路進一步通暢,功能進一步完善,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各類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道路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建設項目將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二是水利建設項目的資金需求。為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水利改革發展戰略部署,泰興市委市政府將地區水利建設提上重要日程,近年來著手實施了泰興馬甸水利樞紐改建、泰運河泰興段整治、天星洲河道綜合整治等水利工程,需要上百億資金支持。三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需求。隨著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的逐步推出,泰興農業基礎工程建設進程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需求越來越旺盛,為銀行發放涉農貸款、農戶貸款以及推廣各類結算類工具提供了有利條件和新的發展機遇。
二、泰興農行“三農”業務面臨的挑戰
1、同業競爭異常激烈。地方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為銀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泰興市轄內已有銀行類金融機構共18家,除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外,還有交行、郵儲行、農商行、南京銀行、吳江農商行、江蘇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為搶奪市場,各家銀行紛紛增設分支機構,積極實施網點轉型,強化經營管理,給泰興農行經營發展帶來較大的壓力和“威脅”。
2、信貸投放面臨較大壓力。作為泰興主導產業的化工行業,近年來的產值在該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比一直處于40%以上,且逐年增加。但由于化工行業屬“兩高一剩”行業,泰興農行對其實行的政策是暫停準入“兩高一剩”行業新客戶,導致該行在化工新項目、新客戶拓展上面臨重重困難。
3、員工隊伍建設相對滯后。一是年齡結構老化。該行現有員工319人,平均年齡43.2歲,其中50歲以上人員108人,占比35%。二是文化程度明顯偏低。大學文化程度以上占比28.9%;專科學歷人數占比25.4%;而高中(中專)文化程度(含)以下的達45.7%,其中初中(含)以下學歷占比7.2%。三是復合型人才欠缺,精通外語、計算機、法律、理財的專業型人才較少,削弱了競爭優勢。
4、產品創新程度不夠。雖然有農戶小額貸款、惠農卡、農戶個人助業貸款、“金農貸”、農機貸款等“三農”金融產品,但是所有產品都是自上而下設計,無法滿足泰興地區層次多樣的“三農”金融需求。
三、工作建議
(一)探索靈活多樣的擔保抵押方式。在繼續實行“公司+農戶”、工薪人員擔保、多戶聯保、房產抵押的基礎上,積極創新貸款擔保方式,探索林權、應收賬款、倉單、技術專利、土地承包經營權等抵質押方式,破解“三農”和小微企業擔保難題,降低“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門檻。
(二)加快推進服務渠道建設。對現有的物理網點,要進一步完善功能區分,理順服務流程,提升網點服務能力和水平。對尚未設立網點和尚無自助服務區的偏遠鄉鎮,一方面,可以選擇園區、校區、專業市場、優質小區等區域,合理布放離行式自助銀行。另一方面,可優先選取“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便民超市、村衛生室、農家店等作為惠農通服務點,為農民提供銀行卡查詢、免費小額取款、繳費等服務,擴大服務覆蓋面。針對農村地區電子銀行產品匱乏的現狀,積極推廣營銷轉賬電話、POS機、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產品,全面提升“三農”服務水平。
(三)打造專職“三農”服務團隊。泰興區域廣闊,特別是東部農村地區遠離中心城鎮,“三農”服務群體多、工作量大,僅僅依靠網點辦業務、開展宣傳活動、現場營銷等是遠遠不夠的。建議優選一批基層工作經驗豐富、金融知識全面、業務技能強的人員,組建一支專職的“三農”服務團隊,專職從事農戶貸款、“金農貸”、惠農卡、惠農通工程等“三農”業務和產品的營銷、管理以及維護工作。對專職“三農”服務團隊人員實行包鎮包村制,明確產品計價和考核辦法,定期考核,按實獎懲。
(四)積極開展產品創新。要結合農村經濟特點,善于打破常規思維束縛,部門協調、上下協同,探索開發針對性強、適用性高的“三農”產品和金融服務工具。要加快金融科技創新,積極實施電子銀行優選發展戰略,在農村地區推進電子銀行的普及應用。要強化員工隊伍建設,開展多種多樣的業務培訓,鼓勵員工創新,促進全行創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