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占何
(青海省民和縣林業局,青海 民和 810800)
拉脊山生態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探討
趙占何
(青海省民和縣林業局,青海 民和 810800)
摘要:指出了拉脊山林區是民和縣重要的生態屏障,探討了拉脊山林區建設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加大宣傳,協調聯動,嚴格執法,強化領導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拉脊山;生態保護;建議
收稿日期:2015-07-08
作者簡介:趙占何(1969—),男,青海民和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編號:1674-9944(2015)09-0017-02
1引言
拉脊山,民和縣稱為“南大山”,系祁連山脈東段最南支脈,亦稱拉雞山、積石山、唐述山,位于湟水谷地與黃河谷地之間,長170 km,寬20~30 km。拉脊山林區屬高山地帶天然次生林,是天保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的重點實施區,是海東市民和、樂都、平安、循化、化隆等縣的重要生態屏障。
2拉脊山的生態保護價值
(1)保護拉脊山有利于提高環境質量,改善人居環境。森林具有凈化空氣、天然制氧、加速降塵的生態作用。拉脊山林區作為重要的生態屏障,具有凈化空氣,自然防疫以及天然制氧的生態功能,林區樹木能大量吸入空氣中所含的二氧化疏,同時分泌出殺菌素,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并吸收人類日常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大氣中的漂浮顆粒物,釋放氧氣,減少城市溫室效應。在加快工業化發展進程和加快東部城市群建設的今天,加大林區保護力度,增大森林覆蓋率,提升綠化質量,是改善人居環境、實現海東“三大歷史任務”、建設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牧業的有效途徑。
(2)保護拉脊山有利于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拉脊山位于湟水谷地與黃河谷地之間,在其所在地段可有效減少坡面降水徑流量,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沖能力,并盡可能抬高侵蝕基準面,在防風固沙、制止水土流失。
同時,以拉脊山林區建設帶動全省林業發展,是實現全省“四個發展”,尤其是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
(3)保護拉脊山有利于保護野生動植物,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家園。拉脊山林區總面積105萬畝,林地46.3萬畝。
復雜的地形,廣袤的林區,是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天然家園。林區內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有12種國家級保護野生植物、40種省級保護野生植物,林區內野生動物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其中國家級和省級保護的野生動物分別為10種和70種之多。
3存在的問題
在聽取意見,實地考察、走訪了解的基礎上召開專題會議進行了認真討論和積極探尋,查找了拉脊山林區管擴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宣傳力度不夠,群眾環保意識薄弱。由于對拉脊山林區管護及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及意義宣傳不夠,林區所在個別鄉鎮對拉脊山林區管護工作認識不夠,措施不力,管護責任落實不夠,導致管護工作難度加大。
(2)林區周邊群眾生態意識薄弱,個別群眾仍然存在靠山吃山的傳統思想,這種原始的生產生活模式對生態脆弱的拉脊山次生林區會造成很大破壞。
(3)管護體系不完善,聯動機制尚未形成。還未形成海東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所在各縣齊抓共管的聯動管護長效機制,依然存在制度不統一、行動不協調,我禁止他放開的不和諧因素。
(4)林區線長面廣,管護難度增加。由于林區面積大、人口多,林區內交通不便,管護人員缺少,入口處防護欄屢遭破壞,加之部分地段還未架設網圍欄,有些地段林區內農戶還未搬遷、山內棚圈仍未拆除,對群眾進行采挖、放牧、砍伐等活動的監管難度很大。
(5)林區生態脆弱,植被破壞恢復緩慢。拉脊山林區屬高山地帶天然次生林,次生林是原始森林經過多次不合理采伐和嚴重破壞以后形成的森林,由于人為或自然的長期反復干擾,林內光照增強,溫差加大,蒸發加速,地表徑流增加,腐殖質層變薄或消失,氣候、土壤條件趨向干旱,加上拉脊山海拔高、土層薄、氣候干燥等地理條件,導致生態非常脆弱,植被一旦遭到破壞,恢復非常緩慢。
4對策與建議
要從全局戰略的高度,切實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和加強林區管護工作,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賦予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賦予林業以基礎地位,推動海東地區林業的全面發展。林業主管部門要將“關注森林、保護森林”作為拉脊山生態保護的重要舉措,把宣傳和貫徹《森林法》及相關林業法律法規作為履行職責的重要手段,結合普法和利用各種形式.宣傳和學習林業法規。一是舉辦培訓班,對森林公安干警、林場護林員每年進行相關知識培訓;二是利用宣傳車、宣傳牌、標語和電視、網絡、報刊等手段向全社會進行廣泛宣傳;三是利用森林防火期、植樹節等開展專題宣傳;四是在林區村社、學校開展林業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識;五是林政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對典型案例進行宣傳。通過宣傳教育,讓廣大群眾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高度,明白保護森林資源就是保護生產力,擴大森林資源就是發展生產力。牢固樹立保護生態意識,增強建設生態、保護生態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逐步形成全社會關注林區保護、支持林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拉脊山越經平安、樂都、化隆、民和、循化等縣,其生態作用輻射海東全市甚至全省大部,管護工作不能僅僅局限于縣級。省林業部門要從全省的高度,進一步加大林業執法力度,經常督促檢查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工作,確保政策法規及各項措施的貫徹落實。海東市要研究出臺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管護制度,在統一領導下形成拉脊山周邊各縣同管共防的聯動機制。各縣要結合本縣實際,不斷完善措施、強化領導、落實責任,切實加強林業管擴體系建設。同時,各縣之間要加強合作、協凋聯動。建議每年召開一次全市生態保護聯系會議,交流經驗,探索方法,確保管護體制機制得到不斷創新。
加大執法力度,認真落實省政府《禁牧令》、《禁墾令》、《禁采令》、《禁伐令》,依法保護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和林地資源,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林木,亂墾濫占林地和亂捕濫獵野生動植物資源及隨意放牧、采挖蟲草等違法違規行為。強化森林防火責任制,加大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增加對森林病蟲害防治投入,有效控制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率和成災率。進一步完善干部任期責任制,把造林綠化、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義務植樹、森林資源消長等目標任務層層落實到各級政府的目標管理體系,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嚴格考核,嚴格獎懲,并由人民代表大會監督執行。要把責任的落實情況作為干部政績考核、選拔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
將拉脊山生態保護工作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擺上重要工作議事日程。隨著國家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任務加大,林業部門的任務越來越重,為此,要在加強林業行政、事業單位機構及隊伍建設,增加編制、人員、經費的基礎上,加強林業科技推廣,提高林業科技創新能力和貢獻率。重點加強對重大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資源動態監測、林火管理與控制、野生動植物馴養繁殖等關鍵技術的攻關。加強林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搞好林業職工和農牧民的技術培訓。強化林業科普工作,提高林業建設者的整體素質。
堅持一手抓林區資源管護,一手抓林業項目建設,在實現綠化量增長的同時,努力實現綠化質的飛躍。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建立拉脊山林區發展項目儲備庫,強化項目推介,使林區管護、林業發展有持續的推動力。積極爭取重點林業工程、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項目。要結合海東市委旅游會議精神,把申請旅游開發項目作為重中之重,合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極力爭取生態旅游項目,建立健全社會共同參與機制,調動人民群眾、投資主體、社會團體保護拉脊山林區、開發林區旅游價值、致力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實現生態建設、經濟發展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 王文浩.白龍江林區環境變化與對策建議[J].人民長江,2008(13).
[2] 翟勇.依法保護東北林區生態系統的戰略意義[J].林業經濟,2009(11).
[3] 李可.神采飛揚神農架[J].世紀行,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