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傳錦
(安徽省績溪縣揚溪林場,安徽績溪245300)
病蟲害問題是培育和保護森林的難題,其不僅影響樹木的生長速度,甚至會造成大面積的森林死亡。特別對于人工林而言,其生態結構較為單一,對外界環境病害的抵抗能力較低,一旦發生病蟲害侵襲,將會迅速大范圍擴散,造成嚴重的后果。林業病蟲害防治一直是國家林業部門重視和主抓的工作內容之一,但目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因此,抓好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并不斷改進完善,對于人工林與自然森林的健康成長都具有重要意義。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生態環境付出了較大的代價,林業資源被過度消費,天然森林面積逐年減少。為改善生態環境問題,近些年來,國家大力倡導退耕還林,人工林成為了改善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與天然森林不同,人工林生態系統較為單一,多以種植單一作物樹種為主,系統抵抗外界病害侵襲能力較弱。
傳統林業病蟲害防治方式多以噴灑化學藥劑為主,由于頻繁使用某種化學藥劑,害蟲逐漸增強了藥物抗性。同時,由于藥物的研發速度普遍落后于害蟲變異速度,這就使得林業病蟲害在治理上難度非常大,若不能在短時間里解決病蟲害問題,將導致整個區域林業損毀。
為了增強病蟲害的治理效果,工作中往往加大藥劑使用量或應用不適宜的化學藥劑,以期達到理想的治理效率。化學藥劑的不規范使用除了增強病蟲害的抗藥性之外,還破壞了林業原有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并且這種副作用影響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除。
就現狀而言,各區域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各區域由于地區、林業品種等不同防治工作難點也各有差異。但綜合考慮各區域并害蟲防治工作,其存在問題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隨著環境保護問題的日益凸顯,國內開始加大對于林業防治項目的資金投入。雖是如此,但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有效的防治體系。這需要國家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投入持續的關注,注重林業病蟲害的管理。再者,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另一因素為缺乏高水平的管理者,專業人才的匱乏導致管理水平的偏低,使得構建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中漏洞頻出。
對于林業病蟲害的監控是預防病蟲害危害的有效措施,而現實林業病蟲害監控效果卻遠達不到預期要求,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病蟲害監測點不夠全面,不能對整個林業體系實施實時監控,這就使得在防治監控中不能及時發現病原,導致病蟲害危害的擴散以及錯過了最佳治理時期。其次,檢測設備以及技術人員的匱乏,并且相應檢測水平偏低,這主要是由林業產業特點引起的,林業產業周期較長,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豐厚資金回報,導致在相應防治工作中的投入不夠。雖然國家近幾年在林業方面加大了資金投入,但相對龐大數量的林業面積,這種相對的資金投入是較少的。
防治技術水平偏低是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效果局限性的重要原因。國內現有林業防治工作的可研機構數量有限,相對龐大面積分布的林業而言是微乎其微的。缺乏正確的技術指導,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存在盲目性,僅憑個人主觀意識進行治理,這很難保證病蟲害的治理效果。
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成效應從防治意識入手,從管理意識上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在后期林業培育和保護中各個環節的工作效率與效果。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意識可以從兩方面著手,第一是從國家的生態建設戰略性角度出發,加強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如果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政策也得不到保障,因此生態建設是十分重要的。第二可以從降低損失危害性角度處罰,病蟲害會嚴重制約林業的發展,造成大面積林業資源的損失,帶來大量的經濟損失,并且在短時間內無法彌補病蟲害造成的危害。而提高防治意識能夠更好的保護森林資源,以最大程度地病蟲害災害的發生,降低尤其引起的環境損害與經濟損失。
病蟲害預報檢測體系是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基礎,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病蟲害預報檢測體系,才能更好的開展病蟲防治工作。如我國在黑龍江建立了一個國家級測報點,以這個測報點為中心,將黑龍江省、市、縣的測報帶全都連接起來,從而建立一個完整的檢測系統。這個系統不僅能夠對林業病蟲害情況進行分析和預報,此外還能夠結合實際需求肩負起長期的預告和預測工作,為林業部門治理病蟲害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指導和科學的決策依據。此外,可以對所有病蟲害材料進行分析和儲存,在大量材料的積累下能夠幫助建立一個完善的防治數據庫,同時結合先進的技術,更好的開展病蟲害預測與治理工作。
林業質量檢疫工作也是整個防預工作的重點,應貫穿整個林業管理的始終,根據檢疫政策性強的原則,還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第一,要增強法制宣傳,樹立群眾的法制觀念,讓群眾能夠理解林業檢疫工作,并給予適當經濟或服務支持;第二,要加強對運輸車輛的檢查,以免在車輛在進行植物運輸時,將帶有病蟲害的植物送入其他林區造成嚴重后果。第三,強化源頭管理,主要表現為對重點地區做好檢疫工作,尤其是在高速公路等一些很難觸及的地方要進行重點檢查,同時對幼苗產地、城市植物園等地也要做好檢查工作。特別要注意的是要杜絕高危害的病蟲從特殊渠道進入我國。第四,嚴禁從一些松材線病蟲高發區等病害發區引入樹苗,避免外源性病蟲進入我國森林系統的可能。
要想徹底治理好病蟲害,必須要有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作為支撐,尤其是針對病蟲害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問題,如果沒有較好的防治手段,很容易出現物種或環境被破壞等問題。因此在治理林業病蟲害過程中,要將生態林業的觀念放在首位。在保護林業資源的同時,應該注重林業結構建設,選擇良種樹種,營造混交林,保證林業生態系統多樣化,提高林業自身防病蟲抵抗能力。在整個林木建造的過程中都要將病蟲害防治工作放在首位,從多個環節進行控制,強化森林的自身防御能力。其次,在農藥的選用上不能單一的選用化學農藥,要采用綜合防治的方式,以生物防治為主,結合物理、化學等綜合手段保證從源頭上杜絕病蟲害的發生。
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是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內容,其在保證人工林與天然森林健康成長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加強林業病蟲害防治意識,并針對國內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綜合的解決措施。林業病蟲害防治效果的提升應從兩方面入手:首先,管理方面,引進先進管理理念與技術,嚴把林業質量,逐步構建完善的病蟲害預報檢測體系;其次,技術方面,學習并采用先進的防治技術與設備,以構建生態防治體系為主要方針,綜合采取多種技術措施,逐步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水平。相信隨著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不斷進步與完善,林業病蟲害問題將不再是影響生態環境建設的制約因素。
[1]蘇玉珍,熱 希.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07(6):71-72+6.
[2]董國全,牟善梅.森林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0):125.
[3]李春醒.關于加強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思考與探討[J].黑龍江科學,2013(11):232.
[4]劉啟斌,閆雙秋.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初探[J].吉林農業,2012(11):205 ~206.
[5]張福平,孫 冬,王 菊.林業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4(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