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田清淞,宗媛,裴穎慧
(華中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武穴佛手山藥價值開發現狀及產業化途徑研究
徐陽,田清淞,宗媛,裴穎慧
(華中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摘要:指出了武穴市佛手山藥存在種植規模小、農戶組織化程度低、產研脫節、深加工不成熟等問題。運用產業化理論、產業結構理論、農產品營銷學等理論,以山藥價值開發為切入點,分析了佛手山藥產業化創立、產業品牌創建、山藥深加工設想、總體規模的現實情況,提出了適宜當地山藥產業發展建議,以期優化當地山藥產業結構、帶動農民收入、促進山藥品牌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為縣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價值開發;產業化;佛手山藥;龍頭企業
收稿日期:2015-07-20
作者簡介:徐陽(1993—),女,湖北武穴人,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S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編號:1674-9944(2015)09-0202-03
1引言
武穴市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南麓,四周與蘄春、黃梅、陽新、九江、瑞昌等地為鄰,面積1 246 km2,根據2012年統計顯示,人口64.39萬人,其中農村人口595 096人,農村勞動力資源37萬多人。武穴市現有耕地55萬余畝,林地47萬余畝,水產養殖面積21.9萬畝。該地標志性農產品“廣濟佛手山藥”于2009年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其地域保護范圍為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鎮、余川鎮等2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生產規模為1 500 hm2,年總產量3萬 t。近幾年,佛手山藥栽培面積達到2 000 hm2,總產4.05萬 t,創產值2.5億元。
2武穴佛手山藥的價值開發現狀
佛手山藥原本就是著名的中藥材,據醫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指出,佛手山藥具有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去頭面游風、治腰痛、除煩熱、補心氣不足等功能。而作為高營養食品,山藥中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葡萄糖、19種氨基酸、多種微量元素、膽堿、尿囊素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山藥更是一種天然的纖體美食。含有足夠的纖維,食用后就會產生飽脹感,從而控制進食欲望。對于現今追求綠色健康的消費者可說是延年益壽的珍饈美食。
武穴佛手山藥雖然有著獨特的外形優勢和營養優勢,但是由于生產地基礎設施、生產技術、銷售能力及外地消費觀念的局限,使其本身價值開發處于基礎階段,山藥從生產者到消費者其中主要經過生產、加工、銷售3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相應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也就存在一定的價值,因而可以從3個階段分析其價值開發現狀。
2.2.1生產價值開發現狀
生產價值是山藥最基礎的價值,武穴地區山藥生產量在不斷增加,農戶經濟組織不斷擴大,但由于其個體農戶本身的局限性和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導致農戶議價能力低。當地雖然開展了“千畝示范畈”、“百畝示范片”、“十畝示范戶”等建設競賽活動,鼓勵、支持余川、梅川兩鎮及各級各部門參與基地建設,發展山藥生產,但是實際的經營者依然是高度分散的個體農戶。據調查,近幾年,一般畝產在1 250~1 750 kg之間,一些高產戶的畝產達2 000 kg以上,原材料收購價一般在5~8 元/kg;自2000年以來全市累計山藥播種面積達25萬多畝,常年山藥播種面積2.0~2.5萬畝,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區的梅川、余川兩鎮,常年產量在2.5~3.8萬 t,年均產值在8 000萬元以上,已算是全國較大的“佛手山藥”種植基地。
2.2.2加工價值開發現狀
山藥加工價值主要受加工品類和企業產量兩個維度的影響,山藥本身既可以作為蔬菜不進行深加工,也可以制造山藥面、山藥粉、山藥飲料等。武穴市現已建成的企業有武穴萬星面業有限公司、梅川佛掌山藥加工廠、武穴市百元特產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山藥加工企業。生產的山藥系列產品先后被評為“中國市場名牌產品”和“99中國國際農博會”名牌認證參展產品。但由于起步較晚,加之加工技術不成熟、產品形象不穩固,目前市場上山藥的加工產品種類較單一。受制于山藥易腐敗變質,儲存時間短,原材料收購有時間限制,企業深加工僅僅集中在山藥成熟后的幾個月,實際年加工量只能達到5 000 t,加工增值5 000萬元左右。
2.2.3銷售價值開發現狀
山藥的銷售價值取決于銷售價格、銷售能力。山藥經過經銷商走向市場,其市場批發價在3~4.5元/ kg之間,零售價當地在4~25元/ kg左右,遠銷市場為6~8.5元/ kg左右,通常是是收購價的2~6倍。如果去皮真空包裝可以達到10元/ kg以上。如果加工成山藥粉或者山藥面,其價格是相當可觀,網絡價格顯示,山藥片價格在160元/ kg以上,而山藥粉的價格也大致在90~150元/ kg不等。另一方面,武穴山藥年實際銷售量大約在1.5萬 t(包括直接流向市場和加工后流向市場兩部分),銷售范圍主要集中在省內周邊城市武漢、南昌、九江、黃石、黃州、浠水、蘄春、黃梅、等城市。
3佛手山藥產業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山藥屬于無性繁殖作物,因而農戶生產時會自己留種,使得山藥的品種單一,種植方法傳統,常年種植使得山藥品種有所退化,而且傳統佛手山藥容易滋生炭疽病。同時當地山藥種植機械化程度低,除了耕田,育種、施肥、支架、收獲都是人工操作,加之成熟山藥植地較深,大大降低生產效率。而且山藥必須和其他農作物實行輪作,同一片地不得連續3年種植山藥,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規?;碾y度。農戶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科技人才少、技術推廣和學習難度較大。
當地目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龍頭企業,雖然已有萬星面業有限公司、梅川佛掌山藥加工廠、武穴市百元特產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但沒有建立起山藥產業化體系,大都是各自經營,也沒有注重公司上游的農戶和下游的經銷商,即使有自己的生產基地,但其輻射范圍小,市場影響力較差,使得廣大農戶在技術推廣、信息獲取上比較滯后。
目前市場可見的只有山藥掛面、山藥粉、山藥羹、山藥汁,以及正在開發的山藥薯片,相對于需求不斷豐富的消費者稍顯不足,更為嚴重的是山藥不易保存,企業深加工受時間限制比較嚴重,集中在秋冬季,所以就出現了農戶生產了2萬 t,企業只能加工5 000 t,企業實際加工能力可以達到2萬 t,卻出現只加工了5 000 t的奇怪現象,企業的規模報酬還處在遞增階段,沒有飽和。
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山藥產業化的保證,但是當地為山藥產業化提供專門服務的實體無論是其組織形式、數量,還是服務的范圍、質量都遠遠滿足不了山藥產業化發展的需要。通常是農業部門對基地這一硬件建設較為重視,但對生產的組織和管理抓得少,資金投入不夠或使用不當,市場信息的傳遞、流通環節的暢通、生產資料供給、科學技術的推廣、風險控制等一系列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還不到位,這都極大地限制了山藥產業化的發展。
4佛手山藥產業化建議
產業化進程首先便是規模化,學習其他地區產業化示范基地的經驗,引導農戶建起新的佛手山藥產業化生產基地,學習種植技術、規范種植標準,做好品種選育管理,嚴格控制產品質量。各地區以某個村或幾個村形成聯合單位,對區域內土地進行測量并盡可能整合土地資源,形成整塊土地,形成專業化生產。企業為該生產聯合單位提供農業技術指導員進行生產指導,并由單位民主選舉聯系人,與佛手山藥的銷售加工企業聯系,保證產業化生產基地的佛手山藥可以順暢流通,建立公開透明的佛手山藥價格體系,保證農戶組織的權益,進而向訂單農業發展。
地方政府應本著誰有能力就扶持誰,誰有潛力當龍頭就扶持誰的激勵機制在現有基礎上選擇培育一批基礎扎實、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加工、銷售企業,推進龍頭企業集團化。通過組建區域性企業集團,實現企業聯合的規模效益,增強競爭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強化經營管理,逐步將龍頭企業建設成為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使其充分發揮加工的龍頭、市場的中介、服務的中心的作用,帶頭全地區的山藥產業化過程。以山藥種植大戶、農村經紀人、農產品銷售大戶為主體,讓農戶參與產業化的各個環節,分享收益,通過“協會+農戶”、“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連接方式,實行訂單制度、合同協議制度、參股分紅制度、法人單位會計制度等,提高農戶在產業化過程中的積極性,構成一體化聯合體。
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是佛手山藥產業化的關鍵環節,也是當地山藥價值提高的關鍵手段。以傳統的佛手山藥掛面和山藥粉為主要產品,以研發階段的山藥奶茶、山藥汁、山藥大米等多樣化的產品為創新產品,豐富山藥加工品種,深化加工體系。同時利用橫向合作的大趨勢,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山藥的保鮮技術,通過延長保質期,降低山藥深加工時間限制,引進和擴散先進的加工管理技術,提高深加工能力,并且以訂單農業或者企業加合作社的模式保證原材料的質量和供給。同時樹立區域品牌意識,以地理標志產品范圍作為產品的優質產地,建立起山藥深加工產品的品牌意識,將佛手山藥及其深加工產品作為區域品牌推廣出去,提升企業效益。
成立集科研、開發、技術推廣、種子貿易、行業管理為一體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當地政府牽頭,現有加工企業參與,開展研討交流會,建立山藥行業相關規范和標準,整合區域資源建立武穴地區山藥信息化體系,監管山藥的生產加工銷售各流通環節;政府在做好產中服務的同時,要積極參與產前、產后服務工作,主要是做好信息引導、宣傳促銷和市場開拓工作,各種專業協會要圍繞生產做好各種科技服務。努力實現綠色通道,對優質產品基地給予農超對接的形式,扶持外部城市銷售網點、設立專賣店、進一步開拓市場。
利用當地的豐富旅游資源、優美的環境和怡人的氣候、將佛手山藥的品牌延伸,憑借其佛手的獨特外形,賦予佛手山藥以文化內涵,作為地區獨有的特產,成為區域文化的一部分,建立相關的生態旅游及觀光農業,讓大家近距離接觸佛手山藥,信任佛手山藥的優質生產,帶動當地非農業及城鎮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許玉芬.論農業產業化理論基礎[J].中國果蔬,2009(8).
[2] 張永麗.農業產業化的思考[J].農村開發,1997(5).
[3] 南懷林.山西省山藥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14).
[4] 羅慶.農業產業化對農區發展的影響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0.30(4).
[5] 趙曉玲.農產品品牌化經營[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
[6] 柴銀軍.蘭州市蔬菜產業化問題與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3(6).
[7] 扈立家.我國蔬菜產業化問題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6(3).
[8] 張永濤.臨沂市蔬菜產業化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