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偉力
(天津生態城環保有限公司,天津300467)
中新天津生態城位于濱海新區,是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開發的生態城市,旨在為其他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樣板[1]。為推廣生態城在成立至今的7年探索中積累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經驗,濱海新區在2014年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將濱海旅游區、中心漁港經濟區并入中新天津生態城的管理范圍,合稱“天津生態城”。構建生態城發展海洋產業的模式,研究如何在起步階段貫徹“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理念,對統籌海洋生態保護與海洋產業發展,深化該區域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示范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天津生態城海洋產業主要以海洋漁業與海洋旅游業為主。海洋漁業是天津的傳統優勢產業,生態城的海洋漁業涵蓋海水養殖、海洋捕撈和水產品加工等眾多領域,具備一定基礎。但近年來由于開發強度的增大及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破壞了渤海生態系統的結構,使生態城海洋漁業產出能力逐年下降。
濱海旅游業是生態城的主打產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讵毺氐淖匀粭l件與歷史人文資源,生態城正在開發一系列濱海旅游旗艦項目,涵蓋海濱休閑旅游、主題公園、海洋文化體驗以及海港游艇等多個領域。
整體看來,目前天津生態城海洋產業的傳統優勢難以突破日益嚴峻的環境資源瓶頸,新興行業仍處于設計、建設階段,生態城海洋產業面臨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天津生態城所在海域自然資源稟賦較弱,海洋產業在生態城的發展頗受局限。為探索出一條特色發展道路,生態城海洋產業需付出高昂的建設成本,經歷漫長的開發周期。此外,生態城擁有眾多海洋旅游項目,但分屬于不同機構管理,并未形成發展合力,對消費市場宣傳培育和旅游線路設計投入不足。
根據《天津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區規劃》,天津將著構建沿海藍色產業發展帶和海洋綜合配套服務產業帶,重點打造沿海六大海洋產業集聚區域?!傲鶇^”中的濱海旅游產業區、中心漁港兩大區域納入了天津生態城的管轄[2]。在行政管理的統籌下,這兩大區域的海洋產業布局將得到優化整合,從而徹底改變目前海洋產業碎片化的發展現狀,實現優勢互補。同時中新合作區域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有助于打造濱海旅游優質品牌,逐漸改善當下的弱勢地位。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把發展海洋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沿海城市,建設海洋強國賦予了天津建設海洋強市的歷史使命。2015年國家海洋局印發了《關于支持天津建設海洋強市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大對選址于天津生態城的國家海洋博物館的支持力度,以提升天津在全國海洋事業發展中的地位。生態城是天津建設海洋強市的主戰場之一,海洋產業政策傾斜有助于生態城海洋產業的發展。
“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的實施,將推進區域間聯動發展,為生態城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目前,天津已初步建立起以天津港為中心輻射環渤海區域的綜合交通體系[3]。生態城瀕臨天津港,是離北京與河北的距離最近、最便捷的出???,可充分借力周邊日益完善的交通樞紐的帶動作用,形成“走出去”與“迎進來”的疊加效應。另外,生態城的綠色健康理念與京津冀居民的價值品位高度契合,具備發展京津冀濱海休閑旅游目的地的潛力。
可持續用海是可持續發展概念在海洋經濟領域的具體體現,它是以海洋自然資源承載力及環境自凈能力為基礎,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以謀求社會的全面進步為目標的海洋開發利用模式[4,5],主要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和物質裝備手段,適當地選擇海洋開發方式和資源利用模式,科學地開發海洋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使海洋具有長期持續發展的能力,確保當代人及后代人對海洋產品的需求得到滿足。從海域承載力角度來看,海洋發展所消耗的資源和排放的污染物必須限定在海洋資源儲量和海洋環境容量的限值以內,才能實現海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6]。
通過梳理可持續用海的基本要義可知,可持續發展為天津生態城海洋產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①重視海洋資源的永續性,提升海洋資源的內涵價值,從承載力的角度來科學地管理和合理利用海洋資源;②深刻認識海洋生態環境自身的脆弱性及其在海洋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遵循海洋自然生態規律,協調海洋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③研究近岸海域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海洋產業與陸地產業之間的交互作用和依存關系,樹立海陸一體化的發展觀念。
海洋產業高效指海洋生產活動效率高、海洋資源利用率高,不僅要以盡可能低的生態代價產出盡可能多的經濟效益,而且要保持生態系統的整體性與可持續性,達到在時空上對資源的最大利用率。天津生態城應開展所轄近岸生態資源承載力定量研究,將資源消耗型傳統海洋漁業的規模限制在海域承載力范圍內,利用閑置漁船發展出海觀光、垂釣及美食一條龍式的濱海休閑體驗旅游,著力將產業鏈延伸至高附加值的海洋服務業。
海洋產業綠色發展是指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在實現海洋生態系統作為生產資料在經濟價值上的可持續利用的同時,實現其生存價值、環境價值的可持續。海洋及環保主管部門應盡早介入天津生態城制定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制定過程,充分考慮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構筑海洋生態環境的綠色保護與監督機制,確保環境保護貫穿海洋開發過程的始終,從根本上杜絕海洋資源開發、填海造陸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海洋產業聯動發展是指基于海洋經濟對陸地硬件的依賴性與海洋經濟對陸地發展的拉動效應,通過陸海統籌,實現以陸帶海、以海促陸的雙向聯動發展。天津生態城可充分利用其陸上的區位優勢與交通條件,依托天津港打造華北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同時防治陸源污染,促進可持續用海;另一方面,應打造劃統一的旅游品牌,加快生態城旅游景點之間的交通接駁,徹底改變碎片化發展的現狀,在推廣宣傳、豐富路線、平衡淡旺季等方面形成合力。
[1]李洪遠,孟偉慶.中新天津生態城規劃建設中面臨的主要生態問題與對策[J].中國發展,2008,8(4):22 -26.
[2]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海洋功能區劃[EB/OL].http://www.tj.gov.cn/zwgk/fzgh/sthj/200904/t20090413_92660.htm,2008.3.
[3]全 波.面向京津冀一體化的天津區域交通發展策略研究[J].城市規劃,2014(8).
[4]Arthur J Hans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oceans[J].Ocean& Coastal Management,1998(39):167 ~177.
[5]陳秀山.區域經濟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