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療晚期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狀態的臨床觀察
辛慶鋒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三附屬醫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摘要]目的觀察低分子肝素對晚期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狀態的影響。方法54例晚期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狀態患者在抗腫瘤治療的同時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療,觀察用藥前后外周血凝血指標及血流變學指標的變化。結果治療后患者的外周血凝血指標及血流變學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改善(P<0.05)。全組僅有2例在注射局部出現皮下瘀斑,經對癥處理4 d后基本吸收消失,未見明顯出血、硬結、過敏等不良事件。結論低分子肝素能夠安全有效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狀態。
[關鍵詞]晚期肺癌;血液高凝狀態;低分子肝素
DOI:10.3969/j.issn.1673-5412.2015.02.026
[中圖分類號]R734.2;R730.6
作者簡介:辛慶鋒(1981-),男,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工作。E-mail:xqf005@126.com
收稿日期:(2014-10-29)
晚期肺癌患者普遍存在血液高凝狀態,腫瘤細胞脫落后進入血液環境中,通過一系列機制可以引起機體的凝血、纖溶以及體內抗凝系統等功能失調,血液的凝固性增高,形成腫瘤介導的血液高凝狀態[1]。有研究[2]表明,機體的高凝狀態有利于腫瘤細胞增殖和轉移,抗凝治療可減少腫瘤轉移,延長患者生存期。目前,對于晚期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狀態的治療尚無統一方案,作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治療,并觀察其療效及毒副反應,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化療的Ⅲ~Ⅳ期肺癌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通過CT、MRI等影像學檢查和針吸活檢病理證實。入選標準:治療前生化檢查均提示高凝狀態[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血小板(PLT)其中1項高于正常]。排除標準:KPS評分<70分、任何抗凝禁忌(如胃腸出血、出血性腦卒中、PLT<75×109·L-1、研究期間使用其他抗凝藥物和長期使用抗血小板藥物等)、患者拒絕、預計生存期<3個月等。所有入選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所有入組患者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針(體質量<50 kg者用3 000 IU;>80 kg者用6 000 IU;介于兩者之間者則用4 000 IU),每天1次,連用14 d。在治療前及治療14 d后清晨抽取空腹肘正中靜脈血,檢測凝血指標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FIB、D-D、PLT和血流變學指標,并監測記錄皮膚黏膜瘀點、瘀斑、牙齦出血、黑便、皮膚硬結等臨床出血性癥狀。

2結果
2.1治療前后外周血凝血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外周血凝血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5
2.2治療前后血流變學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血流變學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5
2.3治療后出血性癥狀發生情況全組54例患者中,有2例在注射局部出現皮下瘀斑,經對癥處理4 d后基本吸收消失,未見明顯出血、硬結、過敏等不良事件。
3討論
惡性腫瘤患者普遍存在高凝狀態,且4%~10%的惡性腫瘤患者會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在晚期肺癌患者中,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率達13.6%[3-4]。肺癌容易合并高凝狀態,高凝狀態又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后者反過來增加肺癌患者住院率和病死率,因此臨床上需要針對晚期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狀態的患者進行抗凝治療。低分子肝素能夠阻斷凝血通路,預防血凝塊形成,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抗凝藥物之一[5]。本研究選取晚期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狀態患者54例,分析低分子肝素對PT、APTT、FIB、D-D、PLT及血流變學指標等反映凝血狀態相關指標的影響,同時觀察出血性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的外周血凝血指標及血流變學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改善;全組僅有2例在注射局部出現皮下瘀斑,經對癥處理4 d后基本吸收消失,未見明顯出血、硬結、過敏等不良事件。總之,低分子肝素能夠顯著改善晚期肺癌患者合并的血液高凝狀態,同時未見明顯不良事件發生,提示在晚期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狀態患者的治療中應用低分子肝素是有效、安全的。
參考文獻:
[1]王生,趙楊,陶麗,等.川芎嗪對腫瘤介導的血液高凝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2,28(5):709-715.
[2]Seth R,Tai LH,Falls T,et al.Surgical stress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ancer metastases by a coagulation-dependent mechanisminvolving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a murine model[J].Ann Surg, 2013,258(1):158-168.
[3]Haas SK,Freund M,Heigener D,et al.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versus placebo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or stage Ⅲ/Ⅳ lung cancer[J].Clin Appl Thromb Hemost, 2012,18(2):159-165.
[4]Khorana AA,Francis CW,Culakova E,et al.Thromboembolism is a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outpatient chemotherapy[J].J Thromb Haemost, 2007,5(3):632-634.
[5]Thanou M,Verhoef JC,Nihot MT,et al.Enhancement of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in rats and pigs using Carbopol 934P[J].Pharm Res,2001,18(11):1638-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