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榮華 徐曙光 姜雅
產能持續增長貿易量已達高峰——全球鉀鹽資源及勘探開發趨勢分析
◎鮑榮華徐曙光姜雅
據美國地調局2012年的報道及中國的統計,全球鉀鹽探明的總的經濟可采儲量約為96億噸,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東歐、中亞。其中加拿大最多,占45.6%;俄羅斯第二,占34%;第三位是白俄羅斯,占7.8%;中國占3.7%;智利占1.6%;德國從2001年的8.5%降為1.5%;美國占1.3%。世界鉀鹽的儲量基礎約170億噸。
世界鉀鹽總儲量變化較大,1988年報70億噸,1990年變為98.23億噸,1995年降為84億噸,2010年回升到94.26億噸,2013年降為61億噸,2014年降為36億噸。近兩年的統計數據由于縮小了統計范圍,減少了許多。
據估計,世界鉀鹽資源總量可以達到2500億噸,美國為60億噸,加拿大420億噸,老撾、泰國100億噸,剛果(布)50億噸,獨聯體國家還有大量未勘探鉀鹽資源量,主要分布在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以及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鉀鹽資源國家。鉀鹽礦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薩斯喀徹溫省和東南部的新不倫瑞克省,均為固體鉀礦,所開采的礦石為鉀石鹽。俄羅斯和白俄羅是世界鉀鹽第二大集中區。俄羅斯鉀鹽儲量為32.19億噸,還有較多鉀鹽的預測資源量。俄羅斯已探明的鉀鹽儲量大部分集中在維爾赫涅卡姆斯克氯化鉀礦床。位于俄羅斯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北部的涅普鉀鹽礦床是與維爾赫涅卡姆斯克礦床并列的,但是尚未開發的超大型鉀鹽礦床,面積2.2萬平方公里,品位高,預測光鹵石資源量超過4500億噸,鉀石鹽資源量700億噸,是世界富優鉀礦之一,此礦距離我國較近。
在亞洲、非洲及南美洲許多發展中國家通過鉀鹽普查也找到了一些鉀礦床。如泰國東北部呵力高原發現了晚白堊紀的大型鉀鹽礦床。老撾的鉀鹽礦床是從泰國延伸過去的,分布在萬象平原。南美洲的巴西、智利、秘魯也有一定的鉀鹽儲量。在阿根廷內烏肯省和門多薩省南部發現了一個大型鉀石鹽礦床。

近10年,世界鉀鹽生產能力增長很快,2003~2014年,年均增長4%。2014~2015年,全球鉀鹽產能從8410萬噸/年降至8300萬噸/年。2015年產能減少的國家有美國、德國及俄羅斯。
但是未來世界鉀鹽產能還將快速增長,中期增長主要來自原有企業的擴產,遠期增長將有一部分來自新進入企業的新建成裝置。據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預測,2015~2019年,年均增長率將達到4%。截至2019年,全球鉀鹽總產能將達到9770萬噸/年,將新增產能1470萬噸,年均增長270萬噸氯化鉀產能。主要增加地區及增加量是:加拿大將增加710萬噸,白俄羅斯將增加200萬噸,俄羅斯將增產560萬噸。
根據2015年上半年開展的2015年全球鉀鹽產能調查,IFA認為全球范圍內有大約25個屬于已有生產商的擴產項目正在實施之中,將于2015~2019年間完成。其中,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和中國的褐地項目及已有生產商擴產將新增氧化鉀660萬噸。另在白俄羅斯、加拿大和俄羅斯還有4個大型新建項目計劃在2020年之前完成,將新增500萬噸氧化鉀、820萬噸氯化鉀。
上述中期產能預測只包括已完成了3個審批(環境影響研究批復、融資通過以及公司董事會批準),不包括初級礦業項目,雖然這些項目已經進入預建設階段,獲得了環境影響批復和采礦許可等手續,但在此類所有項目中,完整的負債融資或董事會批準依然沒有落實。
還有數個國家正在實施大量的初級鉀鹽項目勘探開發活動,主要是勘探和預可行性研究等。大洋洲 (澳大利亞)、拉丁美洲 (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巴西和秘魯)、中亞(哈薩克斯坦)、亞洲 (老撾)和非洲 〔剛果(布)、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在開展相關工程。然而因為產能過剩和目前價格過低,許多項目已經推遲到2018年。
2014年,世界鉀鹽產量6600萬噸,同比增長9%,折3960萬噸氧化鉀,達到歷史最高峰。除美國外,其他鉀鹽生產國的產量均增加。鉀鹽的主要生產地在北美、東歐、中亞。前五大鉀鹽生產國是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合計共占世界產量的82%。
2014年,世界鉀鹽總貿易量估計為6550萬噸,比上年增長17%,上升到歷史最高水平。在各國國內銷售量近1500萬噸,占總銷售量的23%。全球出口增長了20%,達到5050萬噸,占總貿易量的77%。主要消費國家和地區美國、巴西、中國、西歐、印度、印尼和馬來西亞的進口均有所增加。2014年,上述7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進口總量約4030萬噸,占80%。
2014年中國鉀鹽進口量800萬噸,占世界鉀鹽進口總量的16.5%,是世界第三大鉀鹽進口國,僅次于美國和巴西。2014年,美國鉀肥出口從2013年的13.4萬噸增加了37%至18.3萬噸,進口不變,為467萬噸。西歐2014年鉀肥進口增長4.5%,達到460萬噸,占世界進口總量的9.7%,部分進口鉀鹽用于生產氮磷鉀復合肥再出口。
近20多年來,全球鉀鹽總產量相對穩定,上漲幅度只有500萬~600萬噸,而且是波動上漲;地區結構性變化較大:加拿大從上世紀80年代的產量700萬噸增長到2000年的800萬噸,而后又增長到1000萬噸;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在上世紀80年代產量就達到了1000萬噸,上世紀90年代下降到400萬~500萬噸,2000年后回升到700萬~1000萬噸,2010年后漲至1000萬噸以上。亞洲生產國,從200萬噸逐步上升到660萬~900萬噸,中國產量占一半多。歐洲產量由上世紀80年代的800萬噸,逐漸降至300萬~400萬噸,法國和意大利完全停產,德國和西班牙產量下降也較多。美洲其他國家總產量比較平穩,年產200萬噸左右,智利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生產鉀鹽,目前年產量達到100多萬噸,美國產量下降,巴西比較平穩。
目前,我國企業在非洲剛果(布)、埃塞俄比亞等國家開展了一系列勘探、評估工作,其中春和鉀肥項目已經正式進入全面開工建設。該項目位于剛果(布)奎盧縣,預測光鹵石地質資源量8000億噸。非洲有一定的鉀鹽資源,但由于經濟條件等原因,開發程度低。非洲地區農田缺鉀,過去施肥量少,預計其今后鉀肥消費量將會快速增長,消費潛力巨大。
從市場來看,近些年,世界鉀鹽價格持續低落,影響小型公司所推動的潛在鉀鹽項目利潤預期,減弱了近期內的重組可能。美元走強,導致鉀鹽進口成本上漲,全球鉀鹽產能繼續擴張,綜合因素影響使綠地項目贏利能力長期不確定,從2011年以來,產能擴張速度放緩。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僅有幾個大公司有足夠的金融實力推動其新建項目,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和俄羅斯這些鉀資源豐富、開發成熟、產鉀量大的國家。
從投資來看,建成鉀鹽產能所需投資也比較大。從取得礦產地的勘探權開始,每一步都要投入大量資金。勘查過程,需要進行鉆探、二維地震、三維地震測量、初勘、詳勘。環評過程,需要完成基礎環評,提交環評技術建議書,政府環境部批復項目環評大綱,在項目所在地召開三輪“項目公開會”,取得社會公眾的理解和支持之后才能正式向政府遞交環評報告,等待政府批復;建礦前還需要對首采區征地、供水、供電、供天然氣、鐵路專用線等進行方案設計。例如:必和必拓公司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簡森地區1000萬噸鉀鹽項目,雖然在2013年已經投資了26億美元,但是如果建成產能800萬~ 1000 萬噸的規模,資本性投資總計要達120億~160億美元。而這一項目依然需要必和必拓公司董事會的最終批準才能全面實施。鑒于目前市場形勢,必和必拓已經放慢了該項目的進度。
從有效期限制來看,鉀鹽的勘探、建礦、建處理廠周期長。獲得采礦許可的前期工作,至少需要3~5年,從開始建礦到形成產能又得3~6年,整體建成一定規模產能最少也得7~8年,而我國公司在國外的一些鉀鹽項目的有效期都不太長,有些剛開建,有些恐怕剛建成就到期了,面臨著被資源國收回的命運,這將大大增加投資風險和經濟損失。國內企業“走出去”勘探、開發有前景的鉀鹽項目,一定要注意有效期應簽到20年以上。
鑒于我國在國外的鉀鹽勘探、開發項目點多面廣,很多項目由于資金、項目有效期限制等,很難真正建成、投產、獲利,所以應集中力量在少數相對優良的項目,不宜多點全面挺進,有些項目應該經過一定的工作后盡快賣掉,騰出資金做更有優勢的項目。筆者認為,鑒于剛果(布)項目鉀資源較好,并已進入開發建設階段,離鉀肥消費大國巴西較近,非洲地區鉀肥需求也將有巨大上升潛力,可以優先考慮發展剛果(布)項目。加拿大鉀鹽生產量大,產能過剩,外國在加的鉀鹽項目審批艱難,而且加拿大和美國的鉀鹽公司已經占領附近的美國市場,從多角度考慮,加拿大鉀鹽項目發展列入中長期發展戰略為宜。老撾、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三國是我國鄰國,鉀鹽資源也比較多,建議保持持有在這三國的鉀鹽項目。
(作者單位: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本文原載《中國國土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