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軒
不流于當下時代營造各種各樣的概念,“交運行”作為交運集團的互聯網戰略,正是基于自身業務發展的內生性需求,以及源自市民大眾的用戶需求。
作為傳統企業的交運集團(青島),在不斷打造全國綜合交通第一品牌的同時,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與自己的經營主業相融合,在沒有任何參考經驗的前提下,始終堅持自主研發,做行業的開拓者。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特別是智能手機作為移動互聯終端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讓傳統行業再也不能對其小覷,“互聯網+”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形態,成為當下社會各行各業發展的新活力。
雖然“互聯網+”的概念大熱,但是關于互聯網本身的爭論仍然此起彼伏,搞清互聯網到底是什么,如何從自身出發與互聯網相融合,是加快互聯網戰略的關鍵。馬化騰在一次演講中說,互聯網本身是一個技術工具、是一種傳輸管道,“互聯網+”則是一種能力。產生這種能力的能源是什么?是因為“+”而激活的“信息能源”。在與交運集團信息科技公司負責人的交談中,能感受到交運集團對建立交通大數據,開拓互聯網戰略這一目標的渴望與努力。
定制公交:走在互聯網時代的前列
8月4日,青島“交運行”微信平臺推出的首批定制公交正式開通。此次“交運行”共開通了兩條定制公交,貫穿東西、南北,基本覆蓋全市主要區域,目前,兩條線路均已滿員。事實上,定制公交對本地市民并不陌生,早在2013年8月,針對廠房企業的需求,交運集團就開通了全國首條定制公交,截至目前共開通了300多條。
隨著青島“交運行”微信平臺和App的陸續上線,定制公交線路需求從通過傳統的PC端轉變為通過移動互聯網更有效率的集中起來,真正地做到“互聯網+”。
定制公交是一個新生事物,交運集團的步伐并不落后于當下的互聯網公司,靠打車軟件起家的滴滴在今年7月15日宣布上線定制巴士業務“滴滴巴士”,目前開展的城市也僅限于北京和深圳,還有諸如小豬巴士、嗒嗒巴士等等創業公司。可以說整個定制公交市場還剛剛起步。
除此之外,針對市區學生的上學需求,交運集團同時推出了定制校車,隨著學生開學,第一條通過“交運行”平臺的定制校車也上路試運行,“在定制校車平臺收集的上萬條信息中,青島嘉峪關學校的報名信息最為集中。因此,我們決定新學期先為青島嘉峪關學校開通定制校車線路。”交運溫馨校車公司工作人員介紹。
依托著集團豐富的大巴車和校車資源,交運集團除了堅守住島城市場,打好基礎之后,再向周邊拓展,做好與互聯網公司的正面競爭。
“交運行”:交運集團的互聯網戰略
不流于當下時代營造各種各樣的概念,“交運行”作為交運集團的互聯網戰略,正是基于自身業務發展的內生性需求,以及源自市民大眾的用戶需求,從最早的長途客運的網上售票,再到現在的長途售票、溫馨巴士查詢和定制業務三位一體,從PC端延伸到移動端的微信和App,交運集團下一步還將旗下快遞、農貿市場、保險和汽車銷售等集團所有主業融合到交運行,“我們下一步都要往線上發展,選擇微信在于它的傳播性,推廣好,但是它的體驗不如App好用,將來市民都用了之后,會逐步集中到交運的App上來。”交運集團信息科技公司副總經理項軍介紹。
大數據的應用是定制業務的核心。“交運行”作為交運定制服務平臺,就是一個數據的平臺,它的意義在于不光為了開拓線路,而且可以收集全青島市民的出行需求、出行方式、出行難點,“南北和東西,這是島城市民出行的重點,但是現在南北和東西的交通都不是很暢通,我們通過數據分析之后,從南到北或從東到西,哪個出行量特別的大,集中在哪個時間段,我們就可以根據數據對我們的班次和運行情況進行調整。”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大數據來設置班線這在之前是個空白,“以前根據數據調整的空間非常小,但是這次定制公交服務平臺是完全不一樣了,所有下一步車輛的運轉調度,完全根據我們統計出來的數據來做。”
從“交運行”平臺上線,兩個周內關注度達到了5萬到6萬人,收集了近3萬條定制公交需求,根據這些數據開通了兩條定制公交線路。但這些遠遠不夠,“雖然考據了3萬多人,但是只能開兩條線路,出發地、出發時間都不一樣,你想找一個統一的很難,達到30萬人,甚至100萬人,規模化的效應才能出現。”項軍說,“交運行”平臺的推廣將是交運集團下一步推進的重點。
堅持自主研發是交運集團的轉型信念。從公交智能調度系統、長途客運車站的信息平臺、溫馨巴士公交查詢、物流平臺到交運藍狐、網站售票系統,再到現在的交運行,都是由交運集團旗下的信息科技公司自主研發,這既是一種技術自信,也是對數據安全的考量。“自己開發,雖然速度上差一點,但是在于數據的掌握。”項軍說。
這是一個大數據時代,數據是一個企業的核心資源,特別是作為交通運輸企業,市民的出行數據更是無價之寶,只有掌握住數據才能在未來的數據融合和應用上搶得別人沒有的優勢。
智慧管理:安全、精神、高效
作為在傳統交通運輸企業,應對互聯網企業最大的優勢在哪里?就是安全資質和車輛資源,從打車軟件開始,沒有安全資質,很多企業都面臨政策違規,而這背后是車輛行駛安全的管控,特別是用戶和市民的人身安全問題。
很多互聯網定制巴士公司面對車輛突發事故,都會針對用戶進行打車補貼,但是在上班高峰都會因面臨打車難的問題,而流于表面。只有像交運集團這樣的公司,才能緊急調配就近車輛,確保乘客及時到達。
此外,借助交運自主研發的“藍色之狐”車載智慧管理設備,通過分析駕駛行為大數據,實現了安全管理的精準高效。藍狐系統對駕駛員司機進行操作行為的檢測和矯正,監測車輛車速、水溫、油壓等信息,以及車輛加速、轉彎、制動等行駛狀況,進一步提高安全駕駛系數,保證車輛和人員安全,杜絕不良駕駛。據初步統計,安裝該系統后,車輛的百公里安全事故減少12%,百公里車輛機械故障減少25%。
多年來,交運集團致力于將自己打造成全國綜合交通第一品牌,并非只是貼心的服務意識,而在于對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的清醒認識和卓越的執行力,作為交運的互聯網戰略“交運行”的落地匯集了從技術研發公司到業務運營部門等等之間的合力,這不單單有品牌,不單單有概念,更有企業內在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