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華
摘要:自信心不是學生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樹立起來的。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真誠的贊揚,中肯的分析,展示自我,培養合作意識及與人交往的能力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關鍵詞:自信心 尋找與發現 鼓勵與贊揚 合作意識與交往能力。
自信,是一個人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是性格成熟的標志,擁有充分自信心的孩子,往往不屈不撓奮發向上,因而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獲得各方面的成功。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當今的中小學校園里,缺乏自信的孩子隨處可見。他們對自己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沒有信心,甚至感到悲觀失望。但通過調查證實,這些孩子對以上能力的表現并不比一般孩子遜色。缺乏自信,嚴重地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因此,這一現象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音樂作為人類的第二語言,它與人的心理、情感活動具有形態上的一致性。它撥動著人們的心弦,觸及著人們的靈魂,對人的心靈有著積極的陶冶作用。因此,音樂又是一種表現藝術。音樂課上,學生或唱、或跳、或奏、或演,通過對音樂的表現,使學生能夠充分的展示自我,獲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喜悅。因此,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音樂課堂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音樂課上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真誠地贊揚
對于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真誠地贊揚他們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是十分重要的。要仔細尋找、發現他們的優點、長處,并及時適當地給予表揚。如:你的嗓子真甜,你歌唱得真好聽,你的豎笛吹的真棒等。在贊揚學生時一定要記住:贊揚必須真誠地發自你的內心,倘若孩子發現你在故意夸大其詞,或言不由衷,那么這份贊揚的“含金量”就會大打折扣。敏感的孩子就會有“你在做戲給我看”的感覺,或至少認為你對他的期望值不像其他孩子那么高,就會對你的贊揚“不領情”甚至會產生被“愚弄”的感覺。
二、中肯的分析
通過耐心細致又合情理的分析,讓孩子明白這么一個道理:興許別人在某些方面比你強,但你卻在另一方面要比他強。當孩子在由于嗓音不佳,音唱不準或其他原因而不敢開口唱歌時,你可以明確地告訴他,他在樂器演奏或節奏模仿等方面能夠超過別人,鼓勵他用其他音樂形式表現音樂,給孩子增添勇氣,戰勝自卑。
三、多提供嘗試的機會
在課堂上多為孩子提供嘗試的機會,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潛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如:可以鼓勵—個性格內向羞于上臺的男孩,為全班同學吹奏豎笛,當然事前應幫助他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如果孩子果真順利地完成了任務,那么他的自信心勢必大增,感到倍受鼓舞,也將對他今后的表現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設計的要求不必過高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不要把對學生的要求設汁得過高,應該有意識地降低難度,增大成功的幾率,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如:幾個音高低的聽辨,幾小節旋律模唱,一個短小樂句的吹奏等,都能有效地鼓舞學生,從而更好地幫助其克服自卑,產生自信。
五、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性的音樂活動
在合唱、合奏等集體性的音樂活動中,要求學生按規范的節奏,和諧的和聲,交替的旋律,變化的音量,統一的音色等,表現出優美整齊的音樂。這些集體性的音樂活動,尤其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與人交往的能力。因此,應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這些音樂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有機會為集體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而且還能體會到友誼和合作的美妙,沖淡其心中深藏的自卑,從而獲得寶貴的自信。
六、隨時鞏固孩子的自信心
當看到孩子們因不斷成功而取得了寶貴的自信時,教師還要不斷地支持、鼓勵,以鞏固他們的自信心。音樂課堂上,教師要以自然、親切的微笑面對學生,要經常地使用“你能行”,“你真棒”等鼓勵性的詞語,創設出一種溫馨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中都會不斷地努力,長此下去會自然而然地遠離自卑,成為一個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