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麗
摘要: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不僅僅是提高了我國整體國民素質,培養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語文學科作為我國傳統語言、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是學生學習基礎語文知識、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方式方法進行詳細分析,以期為今后開展的相關工作提供寶貴經驗。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
高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予以學生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對于學生今后成長而言至關重要。語文學科作為提高學生個人理解能力、語言能力的一門重要學科,不僅包含了大量的語言知識,同時也包括了較多的文化知識。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并深化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是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語文知識學習、掌握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有助于我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一、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性分析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而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加之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區域的文化也會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我國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特點。在素質教育普及的時代背景下,對于學生的教育已經不再是局限在知識講授方面,更為主要的是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傳統文化精神品質與內涵便是學生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語文教學作為初中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本身就與現階段我國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語文教學中增加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一方面有助于糾正青少年自身的思想價值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得學生的思想情操、語文素養都可以得到進一步提升[1]。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網絡充斥在學生周圍,而網絡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環境,且具有開放性特點,各種數據信息混雜在一起,其中包含了一些負面信息,對于心理、思想發育尚未成熟的學生會產生消極影響,不利于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通過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知識,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到傳統文化內在的精神品質,并在今后教學的過程中學習到相關知識,為培養具備良好素養與精神的優秀人才奠定有利基礎。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
隨著當前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單純的理論知識講解,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而進一步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繼承并發揚傳統文化,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已經成為當前教師所考慮的重要問題[2]。因此,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結合時代發展特征與要求,對教學方式作出創新與完善,充分發掘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相關知識,為文化傳承以及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一)深度發掘教材
教材是教師完成語文教學所依靠的主要教材與資料,同時也是高中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因此,如何對教材中蘊藏的、潛在的傳統文化知識進行挖掘,也需要高中語文教師予以一定的重視。目前,高中語文教材中包含了較多關于傳統文化知識方面的相關內容,然而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這些傳統文化,更加側重知識點上的講解[3]。然而,這種方式卻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而學生也無法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內容,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也就需要教師在今后,對文章內容中的傳統文化進行發掘,為學生進行更為細致的講解,由淺入深的學習語文知識,保證學習質量。
(二)深化文章講解
目前,語文教材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一些文言文,這些內容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大,而現代文所占比重相對較小,且更為容易理解。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結合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情況,來劃分文章講解的深度,保證學生可以通讀文章,并理解其中所包含的豐富文化知識。一方面,教師應該結合文章創作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為學生進行講授,另一方面則是需要學生對于文章中的部分語句、內容進行深度了解,教師也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這一時期的影視作品,使得學生可以在更加生動的課堂中,學習語文知識,并深化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能力及學生的學習水平[4]。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授《鴻門宴》這一部分內容時,就可以為學生進一步介紹鴻門宴故事發生的背景,然后結合當時的時代特征,來營造較為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也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進行深度探索,讓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文章所講述的相關內容,而教師在學生理解文章的基礎上,也可以對一些成語典故、星象、故人坐次、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拓展視野,有助于學生深度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并形成良好的文化傳承意識,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重視漢語思維方式導入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國家,尤其是漢語,在我國傳承了上千年,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載體,而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語言的表達形式、方式也在時代更迭的影響下而產生不同,出現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教師就必須要將古文、古漢語方面的相關知識,普及給學生,使得學生可以通過語言,來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這也就需要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古文時,必須要從漢語角度出發,結合漢語的特點、以及特有的思維方式,來為學生講解閱讀理解方面的相關知識。只有這樣,才可以從最為貼近作者思維的狀態下,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使得文章理解、文章教學,更加符合時代特征,也有助于深度理解作者隱藏在文章中的真實情感,對文章主旨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
(四)完善課堂教學計劃
由于傳統文化本身就具有多樣性特點,包含了多種文化,因此語文教師在融入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應注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傳統文化中優良的部分保存下來,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5]。隨著當前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語文教師應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我思考時間,讓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可以具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扮演好文化傳播者這一重要角色。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授《夢游天姥吟留別》這一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在為學生進行初步講解與介紹的前提下,讓學生結合知識,自主對文章進行了解,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其他教師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可以一邊思考,一邊聆聽其他教師所講解的相關知識,為個人學習與思考累積寶貴素材,保證語文教學的高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時代快速發展的當下,現代文明對于傳統文化造成較大沖擊,而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如何將教育與傳統文化之間相互融合,已經成為現階段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因此,在今后教育的過程中,高中語文老師可以通過深度發掘教材、深化文章講解、重視漢語思維方式導入、完善課堂教學計劃等多種方式,來提高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溫翠霖.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散文百家(下),2015,(12):93.
[2]葉兵.淺析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速讀(中旬),2015,(12):122.
[3]張怡文.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讀與寫201 5,15(34):93.
[4]蒲榮權.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速讀(上旬),2015,(11):133.
[5]靳世寧,邵春莉.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神州,2015,(3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