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小紅
和諧課堂是以促進學生基本素質全面充分發展為目標,使教育教學活動的綜合教育影響力與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發展需要在和諧基礎上產生共振,進而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達到最佳狀態,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益的課堂。和諧的課堂的核心特征是融洽的師生關系。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情緒是高漲的,思維是活躍的。學生在和諧的課堂中,才能獲得全面的發展。如何構建和諧語文課堂昵?
(一)處理好三組基本關系
1.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教育大廈得以建立的基石,理想的師生系是良好教育的內在要求和當然要素。”所以構建中學和諧語文課堂,一定要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平等:現代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尊重和信任,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合作的伙伴關系,而且學生之間也要“互為師生”,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切實做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本上來講,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的課堂應是為學生設計的,只有轉變了觀念,才能構建出良好的課堂氣氛。
尊重:“情感教育是由愛所牽引的教育,是基于對學生生命尊重的教育。”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互重的教學觀念,構建互相理解尊重的教學平臺,將師生關系“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沖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在互相尊重中化解角色溝通矛盾。我們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個學生,師生關系應亦師亦友。
關愛:愛,是教育的前提。師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關愛不是個別的而是普遍的,不是分層次的而是平等的。教師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優良的個性品質,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和感染學生,以淵博的知識、完美的教育教學藝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進而開發學生自身的潛能,在師生協力合作融洽的人際氛圍熏陶中,學生身心才能和諧健康地成長。
2.文本與課堂演繹的關系。要激發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并使之長久地保持下去,教學內容的課堂演繹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課堂教學里,教師應在忠實于文本的基礎上重視課堂教學演繹,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擴大閱讀量,激發對問題的思考,以期達到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諧境界。如教授朱自清的《春》,學生被《春》里的優美語言和作者飽含激情、樂觀向上的感情感染了,可以不失時機地引入古今中外有關描摹春天的詩文,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作者以聲寫春,描寫了春光、春風、春雨,表達了詩人對春光的喜愛之情。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描寫春游踏青的樂趣。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作者以色寫春天。這些詩文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容量增加,同時也讓學生感性地認識到,春天歷來是人們歌詠贊美的對象,春天在人們心目中,是值得永遠向往、盼望的季節,愛春之情油然而生。
3.語文學科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關系。我們的課堂教學絕不應該只是技術,更應該是一門藝術。所謂“循循善誘”,“循”學生的思想,“循”學生的軌跡。“誘”就是誘導,而“善”是一種境界。語文課堂教學,應有嚴密的科學性和巧妙的藝術性。它應有議論文的嚴密、充實;記敘文的活潑、雋永;說明文的平實、得體;詩歌的凝重、激情。語文教學應該是“活的語文教育學”,它既蘊含著嚴密的科學性,又蘊含著精湛的藝術性。我們要不斷弘揚“活的語文教學”,執著追求語文教學藝術,努力探討語文教學的科學性,在科學性中注重“實”,在藝術性中注重“活”,既實又活才能達到爐火純青與和諧的統一。
(二)教師應扮演好三個基本角色
1.激發者。歌德說過:“人們只能認識自己所愛的,愛或激情越強烈越充沛,認識就越深刻越完整。”教師作為課堂引導者,首先應該具備較高的課堂授課激情,以此作為構建和諧語文課堂的突破點,激發學生的“愛與執著”,深化其認識水平,提高學習效果。必須在精心準備,充分感動自己的前提下不斷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我思考力的提升,以強大的個人感染力形成教學磁場,調動學生學習意志力,使其矚目于教學內容。以口語表達為例:口頭語言對于語文教師來說,不但是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完成教育和教學任務的手段。因此,教師應利用講授課文、范讀、對話等多種方式培養自己說話的準確性、條理性、生動性、感染力,全力以赴地融入課堂教師角色,給學生樹立榜樣,為學生創造一個提高口頭語言水平的客觀環境,努力形成言語和諧磁場,充分表達教師“和諧課堂”理念,以期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同。
2.引導者。問題的設計要有計劃性和靈活性。首先,要圍繞教學目標,有準備、有順序地進行,保證提問準確有效,避免問題偏深偏淺、繁亂瑣碎。還要根據課堂實際作相應的改變。例如,教授周國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這一課,只要圍繞著“白兔得到月亮前后的心情有何變化?為什么變化?”這個問題展開學習討論,發現人性的缺點,領悟人生的真諦,進而正確看待人生得失關系,也就達到了教學目的。不用再去繁瑣地設計其他問題,學生也容易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理解課文。
3.傾聽者。和諧的中學語文課堂不僅要求我們激情四溢、循循善誘,構建開放熱烈的氛圍,更要求我們善解人意、善于傾聽,在表達教師個人思想之外,也要做好學生的聽眾。傾聽是一種尊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傾聽是一種策略,有利于調動學生間的思維碰撞;傾聽是一種理解,有利于形成師生間的教學相長;傾聽還是一種期待、一種接納。它的意義不僅僅是讓孩子有了自由表達的空間,更重要的是點燃他們心中積極思考、勇于交流的火把。和諧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學會傾聽、善于傾聽!因為傾聽能使教師走進學生心靈、了解學生內心需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鼓勵,評價到位,產生回應,讓學生感到自信與驕傲,稚嫩的臉龐上寫著滿滿的成就。在傾聽中師生可以實現理解與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達到師生、人課協調相處。
總之,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師必須深入研究當代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深入研究語文學科性質,調整好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在和諧的教育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在和諧的興趣樂園中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