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欣
摘要:目前,我國的新課改在不斷的完善,教育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教學重點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轉變。在此基礎上,我國又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其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關鍵性、綜合性、遷移性、時代性和終身性等特征。基于此,今后的高中地理學科素養教育需要教師提升專業水平,轉變教學方式,運用鄉土地理資源,積極參與教學評價,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地理核心素養 素養特征 培養策略
引言
一年一度的高考的結束,正是一年一度備考季的開始。高考備考,人們心目中離不開一個“考”字,“考”即“考試”,所有人(包括家長、學生和老師),無不為此心焦。然而,離不開一個“考”字,也恰恰是所有問題的癥結所在,這種應試心態已然偏離了多年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也就與高考的宗旨相違背,遑論取得好成績了。因此,備考應該有一個全新的思路與理念,這就是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來引導備考。
1、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背景
1 9 9 4年8月,《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第一次出現了“素質教育”,這標志著我國教育從應試教育正式向素質教育邁進。盡管素質教育在推進過程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但仍存在著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迫于升學壓力部分學生身心健康受損等問題。立足于國情及時代需要,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改革,推動素質教育向素養教育轉變。核心素養概念于2 0 1 4年提出并被納入《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開啟了我國教育改革的新篇章。國際上,經合組織(0ECD)于l997年啟動了“素養的界定與遴選:理論和概念基礎”項目,率先提出了核心素養及其指標體系,并為世界各國研制本土化的核心素養提供了參考模型。為了順應國際教育發展趨勢,我國在2 0 1 3年開始核心素養的研究,由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牽頭,聯合多個單位,研究并建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最終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框架界定為: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包括自主發展、社會參與和文化基礎三個領域和六個核心素養指標,綜合表現為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人文底蘊、科學精神。總的來說,素質教育是以應試教育的知識為本,追求能力對知識的超越,而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的綜合體,它已超越了知識與能力之爭,更強調知識與能力的可教性、可學性以及可測評性。
2、地理核心素養的基本特征
第一,地理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從學科屬性來看,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強的交叉學科,覆蓋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多方面。地理核心素養正是在這種綜合性學科屬性基礎上形成的,因而具備綜合性特征。要求學生能夠綜合地應用地理知識和原理、技能和態度解決實際問題的必備能力和關鍵涵養。第二,地理核心素養具有實踐性。地理因素是人類實踐活動展開的物質性前提,而人類實踐的發展程度取決于主體對我們生存于其中的地理環境進行認知及其相關能力發展的水平(生產力與生產資料),教育培養合格的勞動者,正內涵著個人一定的地理素養,這就決定了地理核心素養的實踐本質。第三,地理核心素養具有終身性。地理核心素養的本質就是要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當一個人被教育養成具有某種特質時,這種特質必然扎根并伴隨其終身。這種素養是通過常年學習和培養得來的,一旦形成就會使之終身受益。地理核心素養的這種終身性質,能夠對步入社會的每一個人的生活產生持久影響。
3、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3.1教師要提升專業水平,樹立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理念
教師作為教學改革的落實者,其教育理念直接影響著教學改革的成敗。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對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沖擊與挑戰,地理教師不斷提升專業水平、更新教育理念是沉著應對挑戰的關鍵。為確保自己能成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引領者,教師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專業提升:首先,教師應準確把握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樹立正確的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教師應仔細研讀2 0 1 7版課程標準,并結合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把握核心素養的內在要求及其實踐模式,將核心素養與實際教學有效融合,提升核心素養教育的效果。其次,教師要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重視自身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前提是教師已具備較高水平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專業學習,促進自身地理核心素養水平提升,譬如觀摩優秀教師示范課、閱讀文獻、參加培訓等,以提升自己專業水平。
3.2拓寬視野,實現知識遷移
綜合性是地理學科的內在特征,但這種學科特征要轉換成為考生的內在素養就必須要經歷自我融通與轉換。學科核心素養基于地理知識的實踐創新,即由有知到未知的遷移,運用知識理解與解決現實問題。注重從細節知識和原理入手,試題往往在細節中隱藏宏大視角,大思維。不少人稱之為“小切口、大縱深”。
3.3打破學生的固有思維和學習模式,將有限的知識體系化
話雖是這么說,但我們的這一方法卻受制于我們現有的教材和課程的編排。目前,我們的地理教材是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這樣的順序給大家編排的,將相類似的內容都安排一個子章節,這樣雖有利于知識的編排和整理,卻非常不利于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整體理解和把握。而且,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和教材相配合,也是分階段的為學生講述了不同的知識,面對這些現實,就需要高中的地理老師們要積極提升自己的知識整合能力,能夠自主幫助學生們將他們學過的知識進行重新的整合、梳理,變成連貫的知識體系。
結語
以上是我對培養高中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意見和建議,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我們只有把握住每個學科的核心素養,才能把握住學科教育的精髓,才能讓我們的學生收獲真才實學。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 10):1-3.
[2]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國發( 2001) 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