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玲
摘要:從生活角度進行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動,一方面能夠去除學生的抵觸情緒,打消他們的認知顧慮,方便教師高效的實施各項人才培養計劃,進而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另一方面可以緩解師生間的緊張關系,優化最終的教學效果,并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先進的育人思想,給學生學科成績的進步、認知水平的提升帶去積極的影響,真正達到一舉數得的目的。本文對此進行了具體的研究,希望能夠促進其他教師實踐工作的有序推進。
關鍵詞:初中語文 生活角度 課堂教學 有效策略 研究
引言:
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從生活角度出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研究的好習慣,是教師必須完成的一項艱巨任務。初中階段,學生更喜歡參與有趣的學習活動,教師選擇合適的材料,展開了針對性指導,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啟發了他們的創新意識,這有利于語文教學實效性的不斷提升,學生學科成績的進步及核心素養的形成。下面筆者就此闡述了幾點不同的看法,用于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整合生活化的課程資源。
一、閱讀活動中品味生活
初中的語文教材精心編制,絕大多數文章都在引導學生感悟生活、記錄情感、走進自然。語文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特點,釋放它的生活氣息.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教師應該發揮指導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強化培養學生理解的能力,并在合適的時機內選用恰當的授課方式,帶領學生在特定情景中感悟現實生活的美好,融合自身情感,優化教學效果,給后續教學工作的推進奠定下良好的基礎[1]。比如,講解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課文,教學要點是引導學生整體的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行文脈絡后,分析平淡中顯神奇的特定情景,進而體會文章的感染力,產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針對教學方案的優化設計,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從生活角度出發,拓寬學生的視野,簡單進行了朱自清的生平介紹。其次,通過范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令你最為感動的是什么?”再次,將重點放在望父買橘,理解父子深情的研討上,鼓勵學生深入分析:“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為什么把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寫得十分詳細?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父親“本已說定不送我”,卻“終于決定還是自己去”這一舉動背后的心理活動的。慢慢的突出情感變化,使學生體會父子間的至深感情,而后,可讓學生回憶一下平時與自己的父親如何相處,父愛的具體表現,將閱讀提升至新的層次,培養了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也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課堂活動中感悟生活
初中語文教師不妨借助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從生活角度出發,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繼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組織小品表演、辯論賽、話劇節目、黑板報等,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引導他們全面的發展。或者說,在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中,指導學生區分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激勵他們做有理想、有追求、優秀的人,未來,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為了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貢獻出一份強大的助力[2]。比如,《變色龍》一課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學生閱讀這篇小說,可以更好的認識社會,品味人生,感悟生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角色扮演”,引導他們體會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等在小說中的作用。然后,要再結合文章特點,培養學生整體感知,師生討論:“奧楚蔑洛夫的態度是圍繞什么而變化的?”,揭示“見風使舵、媚上欺下、趨炎附勢”的丑惡嘴臉,由此總結:變色龍這個詞的含義是“反復無常的小人”、“見風使舵的小人”,用變色龍作為標題,一方面具有很強的諷刺意義,另一方面形象而生動,運用非常恰當。在紛繁世態中,中學生必須了解社會現象,爭做鞭撻丑陋、掃清污穢、祛除邪惡的能動者。從生活中悟出做人的道理,遠比教師一味灌輸指導的效果好得多。
三、實踐活動中豐富生活
很多事情,學生都必須親身的經歷,他們遇到各種選擇、復雜問題敢于提出自己的豐富見解,人才價值會更高,主體優勢也更強[3]。鑒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從生活角度出發,設計課堂的教學工作,就要誘導學生參與實踐,讓他們的語文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最終成為全能型的棟梁之才。比如,平時互動中,教師可將書信作為與學生深入交流的首要選擇,拿起筆來交朋友,自由創作廣告語等,循序漸進中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這樣的教學真實而有效,有望揭開素質教育的嶄新一頁。再如,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不定期的組織主題活動,邀請學生們主動的參加,從中獲取到不一樣的情感體驗[4]。學習《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課時,我讓學生針對生活中的環境保護問題以分組的形式展開了深入的探討,要求:(1)自由結組,考察、研究本地區的環保現狀后完成一份報告。(2)在一定范圍內尋找有代表性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情況,嘗試制定解決方案,提出有效整治措施。以“環保”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激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他們理解了文章的創作意義,體味了文中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接下來,再去實施后續的活動計劃就會變得越來越順利,課堂因此煥發活力,教學效果足夠理想。
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文是初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的生活化教學,需要引起教師們的廣泛關注。主動的聯系生活,有效的師生互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這樣一來,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才會顯得異常的順利。我們教師應從生活角度進行教學方案設計,課程資源整合,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比理論知識一味灌輸指導重要的多。達到了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寓教于樂的目的,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有益于初中教育事業長遠規劃進程的加快。學生們感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了語文的學科魅力,使教師的教學輕松自在,構建了素質教育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王玉林,張洪發,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生活化例談[J].文學教育(下),2017( 03):88-89.
[2]韓新龍,融入生活一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探析[J].語文天地,2017 (18):144-145.
[3]杜婷婷,劉旺.從生活角度推進初中語文的有效教學[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5( 05):36-37.
[4]徐云輝.初中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探究[J].成功(教育),2015( 22):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