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影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為一項重難點,同時也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對于高中生而言,其只有學會閱讀,才能吸收優秀閱讀文本蘊含的豐富文化底蘊,并樹立起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及人生觀。近些年來,隨著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與發展,個性化閱讀已成為一種科學有效的閱讀模式,除了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外,還可充分促進其語文水平的提升。因此,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展開探討,以期為今后的閱讀教學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高中 語文 教學 閱讀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個性化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粗略地談一下自己一些看法。
1、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特點
1.1有著非常強的教學主體性
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含義指的是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與學生展開良好的交流與互動,對其情緒及學習感受予以尊重,在將教學理念進行轉變的同時,對多種教學方法進行靈活運用,從而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實現個性化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分析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可知,其核心便是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其個性特點充分體現出來,對學生主體性的培養也非常重視,并且遵循的是以“以學生為根本”的原則及思想[1]。
1.2具有生成性的特點
高中語文教師應當以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實際學習情況為依據,設計出科學可行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方案,然后再將教學工作落實到位,并不是根據既定的課堂來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而是從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反映出發,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由此可見,個性化閱讀教學具有生成性的特點。
1.3教學模式存在差異性
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學對象是學習特點各不相同的個體學生,其性格特點、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及認知水平等均有所不同,因而在采取教學模式時,不可避免會出現差異化。
2、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
2.1設置開放性問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思維的平臺
問題是誘發學生開展思維活動的最佳途徑,高中語文閱讀本身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個個性化解讀的過程,即學生閱讀后的體驗、感悟等都會不同。鑒于此,筆者在教學中要通過設置開放性的問題來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思維的平臺,激活學生個性思維。如,在教學《雨巷》時,筆者設置這樣的問題:詩中的“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結合閱讀文本的內容,想象這位姑娘是一個什么形象?以這樣開放的問題來促使學生自主開展形象思維活動,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運用自己的個性語言描繪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文學形象就像一個不定方程,它的解不止一個,只要符合“結著愁怨”就行。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這一形象的認知和了解,而且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為學生個性化思維發展提供機會。另外,也可以讓學生自主設置開放性的問題,在學習《祝福》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理解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再進行同學之間探討、交流。如,你認為祥林嫂有沒有反抗精神呢?電影《祝福》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祥林嫂捐了門檻,仍然被禁止參與祭祀活動,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廟砍門檻。你怎么看這個情節?讓學生有發揮自我,開展個性化的空間,進而為個性化閱讀教學奠定有效基礎。
2.2采取個性化手段,為學生提供個性化閱讀的方法
教學本身屬于科學范疇,同時也有著一定的藝術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展現的魅力,對誘發學生共鳴、啟發學生思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此,筆者認為,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可以通過教師的個性化手段來促使學生個性化發展。即語文教師以自我的個性特點或者優勢來誘發學生的個性化追求,采取以個性來培養個性的手段來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如,教學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時,筆者運用朗誦把毛澤東那種獨有的自信和豪邁酣暢淋漓地表現出來,給學生營造一個文學氛圍,來誘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從筆者的朗讀過程中進行想象,想象當時的情景;之后,筆者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閱讀文本的了解來進行朗讀,促使學生個性化情感體驗的延伸發展,強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思維。學習《論語》后,組織學生看了電影《孔子》,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內容評價電影,有的學生甚至重讀課文,很有針對性地做出了百花齊放的評價。
2.3開展自由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個性化閱讀的空間
語文閱讀教學具有一定的活動特征,作為教師應明確認知這一點,并運用學科的這個優勢,以學生為中心開展一定的活動,來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筆者通過與學生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發現現在高中生幾乎都沒有閱讀的時間和空間。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喜愛教學中開展自由閱讀活動,給學生提供個性化閱讀的時間。所謂自由閱讀活動,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內容,自由選擇閱讀方法,自由確定閱讀目標等,一切以學生自己的愛好為主。與此同時,筆者向學生提出自由閱讀必須要有計劃安排和閱讀筆記,以此來確保閱讀的有效性。如,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筆者選取下午的語文自習課為自由閱讀課,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朱自清其他的文章或者閱讀相類似題材的文章,并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感受進行交流,諸如朱自清的語言都比較活潑,朗讀起來朗朗上口等等。注重對學生個性的體現,強調學生個性的張揚,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主閱讀、個性發展的良好行為習慣,深化個性化閱讀教學。
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及模式,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引導其自主思考,讓他們在自主閱讀中得到領悟及啟發,在提高閱讀水平及素養的同時,實現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書婧.職業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閱讀與教學,2014,14(10):7.
[2]周亞莉.新課程理念下加強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2014,23(01):99.
[3]李鴻玲.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研究[J].課外語文(下),2015,8(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