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莉(中國電信遼源分公司,吉林 遼源 136200)
軟交換向IMS演進的策略
于莉
(中國電信遼源分公司,吉林遼源136200)
摘要:科技的發展帶來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及科技實力不斷增強,作為人民生活基本的通訊產業也在不斷的發展。其中,軟交換與IMS交換是兩種在NGN網絡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其中,嚴格來說,IMS仍然屬于軟交換的范疇內,但是其在總結吸收軟交換技術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一些自己的特點。隨著居民對網絡傳輸內容需求的提高,做好軟交換網絡向IMS交換網絡的演進是今后一段時間內的發展方向。本文主要對軟交換網絡與IMS交換網絡進行對比分析,并對如何實現軟交換網絡向IMS交換網絡的演進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IMS交換;軟交換;網絡演進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數據傳輸的要求,現行的數據與語音分組傳輸的模式終將被打破,從而形成將語音傳輸與數據傳輸相融合的新的傳輸網絡,從而使得電信網過渡到一個統一的分組交換網絡。
隨著互聯網事業的快速發展,IP電話發展迅速,特別是在新的網關分解技術出現的情況下,使得交換機的體系向著新的方向演變,傳統的電網網絡中,采用的是集成式的網關系統來實現與Internet之間的數據通信,這一過程中,由于網絡格式以及數據類型的不同,致使在進行數據傳遞時不但需要改變媒體數據的傳輸格式,還需要將信令予以轉換,此外,對于網關內部的資源還需要做好規劃,并對每一個呼叫建立起網關內部的網絡通路。此種網絡結構對于IP電話的大范圍、集成化的應用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在新的網關分解模型中,將原來網絡的網關根據其應用功能分為3個方向:主要應用于媒體轉換的媒體網關,應用于信令的網關以及負責整個網絡控制的媒體網關控制器。為了實現以上3種功能需要將在硬件實體中加以實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將媒體轉換與網關的控制相分離,從而大大簡化網關的任務,從原來的集成式網關轉變為僅負責媒體轉換功能,其他的功能則由附加的硬件加以實現,從而大大簡化了網絡架構了,附加硬件被稱為網關控制器,媒體網關控制器與網關之間采用的是開放性的協議進行連接。而軟交換技術的主要原理是將電話的呼叫控制以及媒體傳輸業務、業務邏輯等實現分離,并將以上這些部分通過一定的協議進行連接,從而使得電信網絡的結構更為簡單、靈活。
IMS交換是在軟交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相對于軟交換技術,具有如下幾個特點:將電信業務與控制進行了分離,傳統的軟交換技術是通過改進業務分層,通過將通信業務中的大量增值業務放置到業務層中,而僅將一些補充業務保留在交換網絡中,而對于IMS交換網絡,IMS通過將傳統網絡中所保留的一些業務轉移到了業務層中的應用服務器中,從而實現了通信業務中的呼叫和控制的有效分離,從而極大的簡化了網絡架構,在實現了呼叫和控制分離的基礎上,也做到了用戶數據與控制之間的有效分離,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網絡業務的扁平化,從而使得網絡分布更加緊密、廣泛,并將其有原先的與邏輯實體的對應關系轉變為其他的對應模式,從而使其能夠更好的適應發展的需要。IMS交換是由大量的標準協議而組建完成的,因此,通過對軟交換所采用的架構進行逐級演進,使得其網絡具有更強的兼容性從而能夠更好的實現不同網絡之間的互聯互通從而能夠更好的將多媒體業務實現融合。
在傳統的固定網絡中,對于軟交換與IMS交換之間的劃分較為模糊,軟交換與IMS交換相互融合,兩者之間互相具有其的部分特征,例如:軟交換本身就具有IMS交換的一些特征,即能夠提供一些寬、窄帶之間的業務,同時隨著移動網絡業務的快速發展,使得固定軟交換能夠更好的借鑒移動網絡的一些規劃,從而更好的向著IMS的方向發展。在軟交換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充分的實踐與吸收當前的各種先進技術來進行架構和業務的完善,從而使其能更好的適應通信網絡寬帶化、移動化和綜合化的發展趨勢。使軟交換向著IMS交換演進的最主要的就是需要將軟交換網絡的各個控制功能模塊進行標準化的建設,使其能夠更好的完善網絡多媒體及移動網絡架構的內容,從而使得軟交換可以進一步的演進為IMS的全集網元。在軟交換網絡向著IMS交換的過程中會涉及到相關的網絡層面:從當前的HLR網絡演進到HSS網絡,現今的軟交換網絡HLR協議主要被應用于:MAP的改造協議以及MAP的全集協議,其中,改造協議主要是用來完成電信網絡用戶的數據上移功能,其上移的數據包括用戶的邏輯號碼、物理號碼以及部分的智能業務,而MAP全集協議主要是用來實現用戶部分數據的全上移這一模式,從而可以實現對于擁有數據的集中化管理。
對于IMS的網絡架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業務層主要由各種不同的應用服務器與資源服務器組成,提供各種業務(如游戲、會議、即時消息等)及業務能力(Presence、群組、媒體資源等)。通過在網絡架構中添加自己的業務并將其組合成各種不同的業務,從而加快業務的推出。(2)會話控制與媒體資源層主要由P-CSCF、I-CSCF、S-CSCF、BGCF、MRFC/MRFP、HSS和AGCF等功能實體組成,主要完成注冊、鑒權、會話路徑控制、業務觸發、拓撲隱藏、路由選擇、資源控制、互通等功能。(3)接入與承載控制層主要由PDF/ PCRF/SPDF/A-RACF、NACF和CLF等功能實體組成。(4)互通層主要是完成IMS網絡與PSTN/PLMN/NGN/H.323網絡的互通。IMS網絡與PSTN/PLMN網絡的互通由MGCF、BGCF完成,信令的轉換由SGW完成,媒體的轉換由IM-MGW完成(IM-MGW也可以內置SGW功能)。IMS網絡與H.323/SIPVoIP網的互通由I-BCF完成,媒體的轉換由I-BGF完成。
IMS交換在吸收軟交換特點的基礎上實現了傳統的集成式網關的分離,從而為IP電話業務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文在對比IMS交換與軟交換特點的基礎上就如何做好軟交換向IMS交換提出了策略分析。
參考文獻
[1]楊明.下一代網絡技術發展趨勢淺析[J].硅谷,2011(16).
[2]李慧.解讀通信發展的新趨勢-IMS[J].信息系統工程,2011(08).
[3]張鋼.軟交換與IMS的關系及技術分析[J].信息通信,2013(03).
中圖分類號:TN915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