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紅(東明縣規劃局,山東 菏澤 274500)
中小城市居住小區綠化規劃及植物配置
王彥紅
(東明縣規劃局,山東菏澤274500)
摘要:現如今,我國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整個城市范圍中,人們生活水平、居住環境及其整體環境三者密不可分,鑒于此,綠地數量、植物搭配、景致建設等綠化規劃行為及植物配置工作在城市居住小區中占有關鍵位置。本文針對中小型城市展開探討,從而對其居住小區綠化規劃問題以及相關植物配置工作進行分析闡述。
關鍵詞:中小城市;綠化規劃;植物配置
1.1綠化規劃的原則。首先,“突出化”的生態效益原則。在城市生態系統的基礎上,生態效益是至關重要的,為了使得城市居住小區環境質量能得到完善,促進生態平衡,就要求生態效益的強化。其次,結合“綠化”與“美化”的原則。為了有效使居住環境具備美觀、清潔、氣候宜人、安靜等有點,就要求集中塊狀綠地建設與植物配置在居住區綠化中進行全面研究。最后,“確保活動場地合理化”原則。在進行公共綠化地及活動地區的規劃中,要確保其空間協調性科學,切實結合居民生活需求,并且保障小區綠地面積中十分之一內是活動地區面積。
1.2植物配置的概念。在植物生態習性、園林綜合功能、園林藝術審美要求等方面的基礎上,搭配好人居、植物方面的需求,從而使得所建的植物部落適合人居生活,這就是所謂的植物配置。一般情況下,植物配置需要關注的問題眾多,主要包括了:景色季相改變、視錯覺效果、空間布局等植物間搭配及排序方面;自然景觀、園林建筑、外圍建筑三者的搭配方面。
2.1綠化植物的優選。優選綠化植物是植物配置在中小城市居住區中至關重要的問題,是基本內容。眾所周知,植物的類型多種多樣,居民小區植物配置能否完善,很大程度上關系著植物優選的質量水平。一般在進行綠化植物優化過程中,綠化植物季相變化分布是否合理、以人為本基礎原則、使所有居民喜好得到滿足;綠化植物應盡可能選擇保健植物即無刺、無毒、無害,如雪松、香樟樹、枇杷樹、迎春花、桂花、月季花、臘梅等植物,這些方面內容是其主要考慮的問題。
2.2綠化樹種配置關系的合理確定
2.2.1落葉樹種與常綠樹種的關系。在四季變化中,常綠樹與落葉樹的特點是極不相同的。所以,筆者以為,若想有效的實現樹種的層次感與季相變化更加豐富多樣,將常綠樹與落葉樹結合在一起是第一選擇。有實踐表示:7∶3是落葉樹與常綠樹的最佳比例。
2.2.2植物造景與建筑區的關系
(1)居住區中心綠地的植物配置。通常來講,居民室外娛樂休場所主要為面積大、視野廣闊的區中心綠地。其中,首先中心區四周要布滿草坪或是植物,而最中間的喬木要美觀健康,其次,為了分割開住宅與綠地,就要在外圍種植上灌木。上述這些便是中心綠地植物配置是否合理的標準。(2)住宅小區主次道路的植物配置。一般情況下,住宅小區主次道路的基礎功能特點不盡相同,所以其相關綠化功能也就不能一概而論。舉例而言,主干道所種植的樹木以高大、枝繁葉茂的喬木為主,因為其目的是遮蔭避暑。而次要道則主要是為了實現裝飾效果,所以其主要選擇的喬木或灌木通常是矮小并開花的。
3.1平面布置。規則式布置是居住區樓以及道路中最常見的,而規則式。混合式、自由式則是園林景觀規劃中普遍存在的。第一,規則式,便是幾何圖案,通過明顯的主軸線,加之根據固定幾何圖案對水體、園路、廣場等內容展開布置,從而使人們感覺明快整齊。第二,自由式,這種形式更加靈活,室外空間通過巧妙運用曲折迂回的園路實現分割,同時,人們會在植物綠化自由配置中感受到自由輕快、滿富自然的感覺。第三,混合式,這種布置結合了上述兩種形式,將規則式、自由式中整齊、靈活的特點合而為一。使得周邊樓群在園林建筑、道路、小品、廣場、綠化等布置下實現和諧。
3.2小區道路及園路的規劃。首先,小區道路方面。為了使得人們步行、車輛進出,就要保證居住區道路主次區別明顯,有較強的領導力。小區道路要選用還行道或者人車分流等形式,才能確保其交通寬度的同時,保障道路安全。其次,園路方面。其寬度以及路面鋪裝等方面與小區道路存在極大的區別,綠地空間、空間形狀要通過流暢線性、曲折形式等形式被分割與改變。并且,其園林景觀要依靠不同植物配置創造而出,從而帶來移步換景的效果,使人們產生不同的視覺體驗。園路還有一大作用便是連接類似于亭、花架、廊等建筑以及水體、小品、鋪地等景點。從而,為了確保休閑游覽中不會產生“走回頭路”以及“遇死路”等問題,就要確保園路為環形狀態。
3.3園林綠化規劃。喬灌木主導,加之植物覆蓋地面應是居住區綠化的內容。在其種植方面,種植方式應當選用叢植、孤植、群植等,從而做到因地制宜,更與自然相近,達到虛實相襯的和諧氛圍。同時,常綠樹與落葉樹數量的搭配也是植物配置中重要問題,為了使得季相變化以及層次感被展現,就要通過色葉、觀花、觀果等類型植物。為了增加社區內生動活潑、美麗自然的特點,就要根據建筑環境的差異來選擇園林植物相匹配,對樹種姿態、枝干的美感要進行甄選,使得園林景觀意境豐富。然而,不僅要關注種植方式,綠化規劃養護工作也值得關注,為了既保障人民居住環境景觀和諧,又能夠實現低成本、便捷的養護,就要確保種植方式的科學性,采取鄉土樹種,盡可能適地適樹。
3.4其它配套設施。為了使人與自然更近距離,就要運用仿樹樁的座椅及桌子,使小區的配套設施能夠更加自然,更加質樸。同時,鋪地的多樣性要在空間開合處體現出來,達到優化環境基調的目的。健身器的建設也要完善,從而滿足居民健身的需求。不僅如此,還要優化燈光照明、綠地噴灌等相應小區內需要的設備構建,確保社區硬件能夠滿足住戶的需求,提升生活水平。
綜上所述,由于專業性、綜合性是中小型城市小區綠化規劃工作的主要特點,從而整個城市的經濟狀況以及文化特色都可以由此體現。同時,植物的配置狀況也是該類城市綠化規劃問題中的重要方面,其綠化規劃是否科學,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是否有著合理優化的植物配置。鑒于此,為了有效的使得整個社會的現代化加強,推動其發展,就要求中小城市小區綠化規劃水平得到提升,完善加強植物配置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吳燕麗.居住區地下停車場屋頂花園規劃設計探討——以南陽豐泰小區停車場綠化規劃為例[J].陜西林業科技,2009(05).
中圖分類號:S731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