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廣
準格爾旗圖書館,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100
我國農村地區公共圖書館建設的諸城模式研究
楊文廣
準格爾旗圖書館,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100
本文將對諸城模式優勢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我國農村地區公共圖書館諸城模式建設策略。
農村地區;公共圖書館;建設;諸城模式
近年來,社會發展新形勢下,我國公共圖書館建設取得了長遠發展。但就總體情況來看,仍存在普遍均等等問題,無法為農民居民提供優質的圖書服務,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國公共服務質量,努力探索農村公共服務有效提供方式成為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
現階段,農村公共圖書館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就總體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及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圖書館面積較小,工作環境差,文獻信息匱乏;購書經費較為拮據等。另外,農村圖書館建設覆蓋范圍有限,且對于圖書館資源利用率并不樂觀。農村圖書館作為公共服務的具體表現形式,其發展過于緩慢,難以與人民群眾需求相協調。特別是相比較國外發達國家來看,我國農村公共圖書館建設較為落后,如美國曼哈頓地區,設置一個中心館,近100個分館,其建設圖書館的目標是每兩英里范圍內必須建立一個圖書館,同時開放政府、學校等各類型圖書館,以滿足社會公眾閱讀需求。為了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積極建設農村公共圖書館顯得尤為必要。
2.1 具有全面性
我國“十一五”時期,黨和國家明確提出了建設覆蓋全社會公共文化戰略體系目標。而公共圖書館作為該體系的一部分,也獲得了發展機遇。諸城模式采取的半徑2公里全覆蓋標準,按照地域相近等原則深度挖掘中心村潛力,合理確定社區中心及其服務范圍。就普遍性角度來看,這種模式布局不但能夠保證農村地區覆蓋率,還能夠有效節省資源,為實現圖書館規模化、集約化目標提供了極大支持。
2.2 具有專業化
自19世紀以來,公共圖書館始終是現代社會的專業化機構,由專業化人員管理和運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專業化公共圖書館已經完全獨立,但其作用處于邊緣地帶,難以取代全覆蓋圖書館服務體系。而諸城模式集成了傳統基層圖書館的規劃及發展思路,堅持全覆蓋性原則,采取通借通還共享模式。另外,其并非是運用“公共圖書館”概念設計的圖書館功能,而是將其分散在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等多個設施當中,提高了圖書館系統完整性、統一性,充分體現了諸城模式的專業化水平。
2.3 具有持續發展性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并不缺少農村圖書館建設活動,而是缺少能夠持久運行的專業化公共圖書館服務。我國每隔一段時間進行農村圖書館建設活動,并在活動結束后幾年之內消除,這種形勢,不但會無法為農村居民提供持久有效的知識、信息服務,且造成了資源浪的情況。與已有模式相比較,諸城模式將社區服務平臺作為核心,大力打造綜合性服務平臺,將農業科技、醫療及治安等服務全部納入其中,成為當地基層政府為農民提供公共服務的平臺,也成為市政府及其相關機構信息傳輸的有效通道[1]。隨著社會快速發展,諸城市政府針對社區化提出了更為長效的機制,如果成功的話,有望將公共圖書館服務與整個社區服務整合到一起,推向更為持久的發展道路。綜上所述,諸城模式具有其他模式無可替代的優勢,其不僅能夠顯著提高公共服務質量,還能夠促進農村公共圖書館建設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未來農村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必然趨勢。
3.1 明確服務目標,建立社區平臺
作為公共服務平臺,社區在為農民提供醫療衛生、治安警務等各類公共服務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同時,其承接上級政府部門延伸到農村的公共服務。作為新農村社會組織單元,社區具有獨立的組織,能夠承擔集體經濟、土地流轉等任務。因此在公共圖書館諸城模式建設過程中,應明確服務目標,與社區平臺建立合作和交流,促進地區內基本公共服務平等化,逐漸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格局,打破城鄉之間的差距。其中圖書館提供圖書借閱服務、電子閱覽室提供數字化資源等,通過社區平臺的整合,為本地區農村提供更加優質的圖書館服務。
3.2 合理規劃圖書館建設,優化建設框架
在諸城模式農村公共圖書館建設過程中,與其他公共服務設施一樣,都需要市政府統一支持和規劃。具體來說,第一,市政府應確定規劃內容,合理劃分覆蓋范圍;第二,規劃社區文化中心設施構成,如圖書館、培訓室等,構建一體化公共文化格局。第三,政府主導,并引導多個主體參與到該機制建設過程中,吸收更多建設經費,不斷完善農村公共圖書館建設;第四,確定建設標準及考核方法,并以文件形式頒布,為各項活動提供科學依據。例如諸城市公共圖書館建設中,其標準規定包括藏書數量3000冊、報刊閱讀室面積30m2,報刊種類30種等。每年年底對組織進行全面考核,并將結果作為評價行政等部門的依據。同時,還應在規劃過程中,汲取其他部門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決策科學性、合理性,形成完善的圖書館建設框架。
3.3 拓展經費渠道,重視管理工作
諸城模式社區公共服務建設基本思想是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服務農民。因此在農村公共圖書館建設中,應堅持上述思想,從經費與管理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經費投入方面,市政府應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引導和鼓勵社會各主體的參與,為公共圖書館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鄉鎮內部綜合文化站與各社區文化中心等構成了管理單元。對此,加強對該模式下公共圖書館的管理顯得尤為必要。由于資源、編制等各項內容均來自于政府部門,所以政府承擔管理工作勢在必行。重視管理工作,不僅能夠提高圖書館資源利用率,還能夠促進農村公共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為當地農民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
3.4 落實責任制,保證圖書館有序運行
作為社區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其自身未來發展。因此應對圖書館、閱覽室等文化設施進行統一管理。鄉鎮政府應安排專職工作人員,負責文化服務,落實責任制,確保公共圖書館有序運行[2]。同時,為了提高圖書館利用率,還應設置合理的時間,并在節假日期間,適當延長開放時間,以滿足農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信息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逐漸滲透至社會各個領域,農村與城市圖書館可以建立“一卡通”模式,將網絡作為基礎,實現文獻資源通借通還等目標,通過這種形式,不僅能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還能夠確保圖書按期規劃,為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提供了極大支持。
根據上文所述,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提高農村居民整體文化素質,而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服務的一種主要形式,順理成章應承擔其服務責任。為了促使公共圖書館更好地發揮其自身優勢,在建設過程中,我們應當對比各類模式之間的優勢與劣勢,明確認識到諸城模式的特點,結合不同區域情況,逐漸探索一條適合當地情況的圖書館體系,從而促使公共圖書館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1]陳輝玲,王宏鑫,周云顏.政府主導鄉鎮圖書館建設的公共政策分析——以河南信陽“平橋模式”為例[J].圖書與情報,2013(6):47-51.
[2]陳碧紅,鐘晉華,段小虎,等.西部地區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制度創新的路徑選擇——以寶雞市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制度創新探索為例[J].圖書與情報,2013(3):31-35.
G2
A
1674-6708(2015)149-0183-02
楊文廣,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