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新疆進口資源加工問題研究及對策建議
潘志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新疆東臨制造業發達的內地省區,西臨資源豐富的中亞地區,資源、地緣、人文等優勢突出,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和戰略要地。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特殊政策,加強同周邊國家以能源資源互補為主的深層次合作,建設進口產品加工基地,把新疆打造成我國西部的加工制造業中心、重要經濟增長極和向西開發開放的戰略支點,對于促進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
進口資源 研究 對策
根據分析,新疆進口貨物中,原油、礦產、煤炭、棉紗、農產品等資源類及粗加工產品占比從2009年的59.8%增加到2012年的81.3%。在進口貨物中,原油進口占比逐年升高,至2012年已超過50%。新疆進口煤炭資源主要是新疆缺少的冶煉用焦煤,進口量近年有大幅度增長。特色礦產資源是新疆進口值第二大貨物,近兩年數值變化不大,但未來將有較大幅度增長。新疆進口農產品的一直保持在1億美元以上,且有增長的趨勢。

表1 2009—2012年新疆進口大宗商品統計
據從海關取得的數據,2013年新疆進口的部分資源性產品整體呈現下降態勢。

表2 2013年新疆外貿進口部分主要商品量值
(一)周邊國家相關資源情況
1.周邊國家油氣資源情況。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油氣資源豐富。哈薩克斯坦石油預測儲量約100億噸,探明剩余可采儲量41.1億噸。天然氣預測儲量6萬億立方米,探明剩余可采儲量2.21億立方米。2010年原油、天然氣產量為7 952萬噸、371億立方。烏茲別克斯坦探明石油、天然氣儲量5.84億噸、2萬億立方米,原油年產量維持在500萬噸左右,全部供應國內煉廠。天然氣開采量保持在650億立方米左右,其中150億立方米出口到周邊俄羅斯等國家。土庫曼斯坦原油探明儲量約2.7億噸,剩余可采石油儲量約8 160萬噸,天然氣蘊藏量約7.94億立方米。目前年產原油約1 000萬噸,實際加工約600萬噸。中亞地區石油工業普遍比較落后,資源開采程度低,需要投入的資金和技術強度較大。石化工業大多處于初步開發階段,石化原料和日用消費品都一直依賴外國的供應。
2.新疆周邊國家鐵礦、銅礦資源儲量情況。鐵礦資源:俄羅斯鐵礦儲量占世界總儲量近40%,大約是650億噸。工業類型的450億噸鐵礦石當中(A+B+C1),接近300億噸(約占總量的43%)的鐵礦石品位在50%以上,這些鐵礦石不需選礦就可以直接利用。還有150億噸(3約占總量的30%)鐵礦石用只需要簡單的選礦。哈薩克斯坦鐵礦石探明儲量83億噸,儲量基礎為190億噸,居世界第七位。蒙古國鐵礦石儲備總量約為7.26億噸,其中已探明儲備量4.38億噸,預測儲備量2.88億噸。
銅礦資源:哈薩克斯坦銅礦儲量約4 250萬噸,銅探明儲量約占世界的6%,居世界第4位,特別是北濱巴爾喀什地區的科翁臘德斑巖銅礦床是世界十大斑巖銅礦床之一。烏茲別克斯坦有銅礦床和銅礦點900余處,探明銅儲量有2 500多萬噸,探明銅資源量居世界10位,主要儲量集中在阿爾瑪雷克銅礦區的卡爾瑪克爾與達利涅耶兩個大型綜合性斑巖銅礦中。
3.周邊國家棉花資源情況。棉花是中亞國家重要的農產品資源。近年來,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等國的棉花總產量年均140萬噸~150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的5.2%~5.6%。其中烏茲別克斯坦是世界第六大棉花生產國,近年來年產量維持在98萬噸左右,其中60%用于出口。土庫曼斯坦、35萬噸。由于種植和加工等技術方面的客觀因素,中亞棉花品質不高,比較適宜生產中、低檔棉紗。中亞國家紡織工業基礎比較薄弱,除烏茲別克斯坦大約有近400萬錠棉紡生產能力外,其他國家棉紡工業幾乎為空白,棉花基本上用于出口。近年來,中亞棉花價格與國際棉價一樣處于歷史低位。我區與中亞各國地理位置相近,貿易條件十分便捷,進口中亞棉花在我區進行棉紡加工具備一定的條件,同時有利于降低我區棉紡企業生產成本、改善棉紡產業發展環境。
(二)新疆相關產業發展情況
1.新疆石油工業情況。2013年,新疆境內原油產能2 80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3 310萬噸。疆內原油加工量2 490萬噸,進口原油加工量1 000萬噸,原油內地輸送量1 418萬噸。從中哈原油管道輸送能力看,尚有從國外增加進口原油近900萬噸能力。2014年新疆民營石油煉化企業新增原油加工能力600萬噸,原油缺口為400萬噸,疆內民營企業面臨原油供給不足的問題。天然氣方面,2013年新疆天然氣產量為280億立方米,中哈天然氣管線進口天然氣279億立方米,缺口為20億立方米。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利民燃氣工程”、“煤改氣工程”的推進,新疆天然氣使用量呈直線上升,需求量將大幅增長。
2.新疆特色礦產業發展情況。鋼鐵產業:2012年末,全區規模以上鋼鐵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11.1億元,增長18.5%;完成生鐵產量1 328.32萬噸,增長22%;粗鋼產量1 138.23萬噸,增長27.5%;鋼材產量1 289.84萬噸,增長30.9%;鐵礦石原礦總產量3 365.66萬噸,下降9.4%。2013年新疆鋼鐵產能1 305年萬噸,2014年約2 470萬噸。
銅產業:近幾年,依托資源優勢,新疆銅產業發展較為迅速,且已初具規模,從業企業達11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哈密、吐魯番、伊犁和克州等地區。其中:采選礦企業100家左右,年產5 000噸銅金屬以上企業有6家。其中新疆五鑫銅業有限責任公司、新疆鑫慧銅業有限公司和吐魯番工企礦冶有限責任公司三家公司的設計產能為產銅金屬25萬噸/年。冶煉技術方面,疆內大型冶煉企業已按照《銅冶煉行業準入條件》采用閃速熔煉、富氧頂吹熔池熔煉等先進工藝,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
3.新疆紡織業發展情況。2012年全疆棉花種植面積達到2 581萬畝,總產量達到353.9萬噸;種植面積占全國比重由1985年的4.9%增加到37%,產量從占全國的4.5%增加到52%。近年來,新疆有效承接東部紡織產業轉移,紡織行業產能規模迅速擴大,已經形成了以棉紡織和人造纖維為兩大支柱,包括毛紡、化纖、絲綢、服裝、麻紡等門類的工業體系。2013年,全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15億元,棉紡生產能力居西北第一,粘膠產量居全國第二位。新疆口岸進口棉短絨8 804噸、棉花22.1萬噸,貨值分別為430萬美元、4.9億美元。
1.進出口貿易規模小。新疆進口加工規模小。新疆進出口總額在全國的排名從2005年第14位下滑到2012年第19位,從西部第1位下滑到第4位。2013年,我區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275.6億美元,增長9.5%,雖然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但中西部地區的重慶、河南、安徽、云南、陜西、甘肅、貴州等7個省市外貿增速都在15%以上,新疆增速明顯較低。
2.部分進口產品不能滿足疆內需求。近年來,新疆石油和化學工業、特色礦產業、輕紡工業發展速度加快,由于體制機制和相關進口配額政策影響,原油和成品油進口貿易增長緩慢,資源性產品進口出現下降,進口的石油、天然氣、礦產品、棉花等產品尚不能滿足新疆產業基地建設需求。
3.與周邊國家相比疆內棉花產業競爭力相對較弱。新疆雖然是我國棉花產能大區,但不是棉花產業發展競爭強區。受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影響,國內外皮棉價格每噸相差4 000元左右,國內棉花價格遠遠高于國外價格。加上新疆棉紡織產業多是初級加工產品,目標市場是東南沿海地區,每噸實際運費在1 200元左右,遠高于內地多數棉紡織產區的實際運費,這些造成了棉紡織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紡織行業出現嚴重虧損,市場競爭力下降,紡織產業整體發展困難。
4.企業在境外投資較少。到目前為止,新疆企業在26個國家投資興辦或參股企業192家,投資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僅有91家,主要是資源開發、建材生產銷售、商貿流通、農副產品和食品生產加工、服務業等企業。新疆在境外企業普遍規模小、投資少、行業分散,企業“走出去”沒有形成規模。
1.石油、天然氣和化學工業方面。一是加大原油進口力度。自治區加強與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以及中石油的溝通協調,爭取從哈方進口原油剩余能力中切出一部分用于支持疆內地方煉化企業。同時,大力支持份額油允許進口,支持當地發展石油和化學工業。
二是繼續增加新疆地區天然氣供應量。根據自治區的統一部署,借鑒烏魯木齊市煤改氣成功經驗,北疆地區有條件的縣市將實施煤改氣工程,新疆天然氣的消費量將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建議在保證目前天然氣用量的基礎上,繼續支持新疆煤改氣工程建設,滿足新疆城鄉居民和社會發展天然氣需求。
三是加大與中亞國家在石油石化領域的投資合作。出臺鼓勵國內多種所有制企業“走出去”參與中亞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與建設的優惠政策,推動油氣資源在當地的初級加工,再進口這些初級加工產品進行深加工,與新疆石化產業實現上下游配套發展。
四是加快推進西氣東輸四線建設,盡快開工建設西氣東輸五、六線,以及煤制氣的支線工程建設。
2.特色礦產資源方面。一是探索建立境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基金。從發達國家所走過的歷程來看,各國政府都會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多種財稅支持政策,并使之成為一項制度化、規范化的政策措施。在財政方面,設立海外投資基金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建議由國家主導,動員社會力量積極開展投融資創新,探索建立專門用以境外地質勘查和礦業開發方面的基金。
二是加強與國家相關部門對接,爭取中央將礦產資源補償費及礦業權出讓價款全部留自治區,用于新疆及中亞五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提高地質礦產研究程度,有效降低開發與利用風險。
三是加大力度支持新疆進口銅、鐵礦石。研究探索進口資源補貼形式,加大補貼力度。給予進口鐵、銅礦石(初級冶煉品)公路運輸補貼。進口鐵、銅礦石(初級冶煉品)大多采用公路運輸,成本高。建議國家和新疆共同制定優惠政策,給予新疆進口鐵、銅礦石(初級冶煉品)公路運輸補貼。同時,降低進口銅精礦、鐵礦石(鐵精粉)海關通關費用。據了解,目前進口鐵礦石(鐵精粉)海關通關總費用約占進口原料價格15%,企業負擔重。建議減免或降低進口鐵礦石(鐵精粉)、銅精礦海關通關費用。
3.棉紡產業發展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中亞各國棉花資源,爭取國家特殊政策,給予我區棉紡企業一定進口棉花配額,用于進口中亞棉花,降低新疆棉紡企業原料成本。
二是加大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力度,在新疆建立棉花期貨市場,保證新疆紡織企業原料平穩供應和價格穩定。
三是在新疆試點棉花直補政策,調整國儲棉放儲政策,調整現行出疆紡織品運費補貼標準和范圍,增加對出疆紡織品深加工產品運費補貼。
四是對紡織服裝企業實行“稅賦優惠”扶持政策,并建立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及發展基金。對新疆紡織服裝企業上繳的增值稅實行全額返還,并免征企業所得稅。國家支持新疆建立資金規模200億元的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及發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