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猛 菏澤家政職業學院

稅務征管中的尋租行為是容易滋生腐敗的因素,也是稅務系統不作為的表現形式,這對我國的稅務工作也有一定的阻礙作用,不利于稅務部門的長遠發展,所以,減少稅務征管的尋租是稅務部門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尋租的需求和供給兩個視角來探討尋租產生的制度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遏制稅務征管尋租的對策措施。
稅務征管/尋租/需求/供給
我國正在大力支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公民的正確的價值取向,然而,稅務征管部門由于多年的陋習養成了征管尋租的習慣,有的稅務人員懷有不好的征稅動機,甚至是接受納稅人的賄賂,在稅收過程中,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這些尋租的部門一級一級往下支配,然后再在其中尋找自己的利益。因為他們的利益取向不同,所以會存在信息不對稱或者相互不合作等問題,從而制約了稅務的發展。
這主要是因為掌握稅收支配權的管理者,不能自己占有稅收收入,他們本身與稅權的所有者就是一種受托關系。受委托的一方不享有稅收收益的剩余索取權,必須按照合同的規定領取報酬和福利,所以他們的福利待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因此,就會選擇通過尋租來獲取更多的回報。當稅權產生的收益遠遠大于上級部門給予的報酬,同時又不會承擔任何風險責任時,被尋租的部門為了彌補自己的薪酬待遇,就會繼續選擇尋租活動,尋找下一級的征管機構。
我國現在的征管機制相對不健全,傳統的財稅機制結構已經跟不上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時,稅務征管又缺少激勵和約束機制,使得征管人缺乏進取心,此外,稅收信息的不對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1]。
一個事物的存在必定有它的道理,稅務征管尋租之所以會有市場,就是因為它的成本非常小,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目前對稅務征管進行監督相對困難,稅務監督機關很難對征管者進行有效的監督,要么就是監督的成本太高,不得不放棄監督,最終使得稅務征管處于無人管的狀態。同時,稅收征管工作也有其自身的專業性和技術性,代理人擁有更多的私人信息,這些信息是委托人不具有的,要想獲得這些信息,就要付出很高的成本,信息不對稱是委托和代理雙方都知道的“秘密”,為了獲得利益,他們都默認了這種方式。
我國的稅法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征管者在其中的操作空間非常大,這也使得尋租供給的成本變小。由于稅法的不確定性,當地政府部門或者征稅人就有很大的自主裁量權,這種行為是一個法治國家所不允許的。而且,這種行為容易滋生腐敗,使稅務征管工作陷入混亂[2]。
要想讓納稅人和征稅主體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必須加強這兩者的道德教育,改變他們心中的稅務征管思維。靠法律法規來約束人的行為固然有效,但是如果讓人們加強自律,自覺依法納稅和征收,就比法治來的更加高效,達成自律就要改變納稅人和征稅主體的意識形態,循序漸進的達到自律的效果,讓他們知道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對的,對稅收尋租、創租要排斥和鄙視,最終主動放棄稅收尋租行為。
有些稅務機關或人員因為自己的薪酬待遇過少,才會創租活動,這也是不得已的辦法,但是,如過我國的政府部門給予稅務人員更加豐厚的報酬,讓他們的生活更加有保障,那么他們就不會去做創租等活動,這相當于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在實際工作中,稅務部門要創新自己的工資分配方案,減少冗員,增加員工的薪酬,全面提高所有稅務人員的工資標準,同時也要擴大崗位之間、員工之間的工資差距,讓員工有奮斗的動力。
我國稅收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是產生尋租的最重要的原因,因為缺少明確的法律條文,尋租和創租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間,同時,還不違反法律。為了減少稅收優惠、減免稅的行為,就要把這種可隨意發揮的空間減小,讓征收者的行為完全在法律的監管之下。首先,就是要規范稅收優惠和減免稅政策,防止地方政府偷換概念,把不屬于減免的項目,也當做減免內容來做,減小隨意性空間,讓他們的自由裁量權得到制約,同時,也能為我國的法治建設做出貢獻,健全我國的法律制度。
如果我們提高了尋租者的尋租成本,他們會考慮尋租的后果,就會收斂自己的尋租行為。加大懲罰力度,就能查處更多的非法尋租行為,使監督行為更加有效。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化手段應用到司法領域中,尋租行為被查處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對尋租行為有強大的警示作用。同時,還能加大被揭發尋租者的成本,讓他們不敢貿然行事。另外,要把已查處案件處理情況進行公開,加大非法尋租活動的精神成本。這樣尋租者將理性放棄尋租行為,從而使非法尋租行為得到有效的控制。
[1]賀衛.尋租經濟.[M].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
[2]戈登·塔洛克.尋租—對尋租活動的經濟學分析.[J].西南財經,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