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婷 張俊文 徐姍姍 (廣州產權交易所,廣州510260)
近年來,廣州、天津、杭州、深圳等越來越多的城市陸續實施了中小客車總量調控政策。廣州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廣交所”)作為國內首家承接中小客車總量調控業務的產權交易機構,充分運用網絡競價的產權交易模式,打造具有廣州特色的創新競價模式。廣交所作為該增量指標競價模式的原創者,希望通過此文與各地產權交易機構交流分享在競價活動開展過程中積累的經驗,為機構利用市場交易平臺,盤活政府公共資源,創造非稅收入提供有效借鑒。
2012年7月,廣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對廣州市中小客車實行總量調控的戰略性決策,實行“搖號+競價”的中小客車增量指標配置模式。廣州市增量指標競價活動從2012年8月起至2015年1月已舉辦30期,共成功配置122477個增量指標,籌集了接近18億元的市財政非稅收入。該款項專用于城市公共交通事業支出,為廣州市緩解交通擁堵狀況、落實公交優先戰略、改善城市大氣環境提供支持和保障。
廣州對中小客車實行總量調控,有效融合了北京單純搖號和上海單純競拍作法的優點,搖號分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社會公平的價值取向,而競價分配解決了部分個體對車輛的剛性需求,使得配置方式更加科學合理,保障來自不同領域市民的不同需求。
增量指標是一種特殊的公共資源,參與增量指標競價活動的競買人又是在廣州市這一經濟發達省會中心城市中有購車需求的眾多市民或單位。因此,增量指標競價活動區別于一般的產權交易項目,而更與社會民生密切相關,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競價模式的設計是否合理、合法,競價平臺能否令廣大市民可以方便快捷和公平、公開、公正地取得增量指標,顯得至關重要。
廣交所高度重視增量指標競價活動,為更好地配合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交易所成立專項工作小組,負責組織中小客車增量指標競價活動。在時間緊、保密要求高的情況下,工作小組針對交易環節、交易時間、資金監管等核心問題進行反復研究、推敲。按照“依法、公正、透明”的原則相繼完成了制訂定組織實施競價的相關規則、流程、指引、應急預案和各項規章制度,逐步落實了人員配置、場地設置、結算銀行的選定、競價系統建設等工作。
為了更好地以公平、公開、公正的方式配置增量指標這一公共資源,讓有購車需求的廣大市民和單位以便捷、易懂的方式參與競價活動,同時充分考慮到競價參與人的數量規模,在綜合比較上海等地的競價模式后,廣交所遵循既充分體現市場競爭機制,又能引導競買人理性出價的總體思路,設計了國內獨一無二的網上競價模式。具體為:報價不統一安排場所,競買人憑有效編碼及報名時填寫的手機號碼進行資格激活后,自行登錄競價系統進行報價。在規定的競價時間段內,競買人可以報價1次,修正報價2次,以最后一次有效報價為準。競價時間截止,競價系統自動將競買人的有效報價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成交原則確定買受人。按當次增量指標投放的數量所對應的報價由高到低依次確認買受人,買受人中的最低有效報價為當次競價入圍價格。該入圍價格檔若存在多人情形時,則采取時間優先原則確定該檔買受人。買受人的報價為其競得增量指標的成交價。競價時間截止后,按照成交原則計算出競價成交結果,通過競價系統公布最低成交價、平均成交價、最低成交價的報價人數、最低成交價的成交人數及競價系統服務器記錄的最后一名買受人的報價時間共四項信息。
廣州競價模式沒有實時公布當前最低報價的環節,只有分別兩次公布當前平均價格給予競買人作修改報價的參考。這種模式可以讓競買人充分報出其對獲得指標的最大心理承受價位,又可通過參考平均價格修改報價,引導競買人報價回歸相對合理水平,更有利于增量指標的增值,從而實現公共資源的最大效能。同時,有效防止競買人集中在競價最后時段出價,既保證競買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實現有效報價,又充分考慮服務器承受瞬間并發流量的壓力,降低競價系統風險,確保競價順利進行。

2012年8月28日廣州市中小客車增量指標競價鳴鑼儀式在廣州產權交易所召開
競價系統建設主要包括軟件系統開發及硬件設備配備兩大工作。
廣州市中小客車增量指標競價系統作為公共資源平臺,涉及廣大競買人的信息安全,所需保密性較強,且競價環節設計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在軟件系統開發方面,為確保系統能在較短時間內按技術要求如期完成開發,實現與廣交所現行系統的順利對接,最大限度降低系統開發風險,廣交所組織了具有多年網絡競價系統開發經驗的供應商進行競價系統的研發工作,有效確保系統開發的專業性、安全性,在并發量和安全網絡設置方面均達到了一流水平。
由于廣州市中小客車增量指標競價系統需要支持大規模的并發訪問量并實現不間斷訪問的需求,故系統對機房、網絡及安全系統的要求極高。為最大程度實現數據中心和系統的配套兼容性,避免重復建設,減少硬件設備的采購資金,節約項目成本,在硬件設備配備方面,廣交所采用了在現有機房配置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擴容的硬件建設模式,從而在較短時間內高效完成了“小汽車號牌競價管理系統”、“網絡競價系統”等多個交易系統的建設、統一網絡和安全及數據存儲和容災設備的采購、安裝、檢測和調試,既確保了競價活動的順利啟動和長期運作,又能與原有系統有效銜接,實現了統一部署管理。
增量指標競價保證金和成交價款的收、核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廣州市交委提出的保證金本息全額退還要求也極大增加了資金結算的難度。為確保資金結算工作安全、高效完成,廣交所對多家銀行進行嚴格篩選,最終選定中國銀行作為保證金結算銀行。經過日以繼夜的談判、磨合,與銀行之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數據交換機制。同時,銀行也根據競價工作的需求,啟用了一套獨立的競價保證金核算運作系統,成功實現競價保證金結算各環節的無縫對接。
增量指標競價具有廣泛的社會效應,直接影響到廣州市社會民生的和諧穩定。為確保競價活動的順利舉行,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各環節對接順暢,廣交所按照板塊管理、部門落實、責任到位的原則,制訂定了詳細的競價演練方案。同時,為完善應急管理機制,應對緊急情況、突發事件以及系統平臺軟硬件設備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廣交所制定了周密的應急預案,并組織全所員工開展了五次增量指標競價的綜合演練,涉及人員近1000人次。通過反復演練,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整改,為首期競價活動的成功舉辦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加強競價工作信息保密的管理,保證競價活動的公開、公平、公正,防止和杜絕參與機構和人員發生泄密事件,廣交所在加強原有保密制度的基礎上,專門制定了《廣州產權交易所中小客車增量指標競價工作保密規定》,明確規定該項工作保密義務主體范圍,包括參與競價工作的相關員工,及結算銀行、系統研發、業務外包等機構和人員;根據保密義務主體的不同,嚴格規定了保密信息范圍,包括但不限于競價工作相關文件信息、競買人及買受人信息、結算專戶相關信息、軟硬件技術信息、外包業務信息以及其他涉及中小客車增量指標競價工作應當保密的信息;還規定了違反保密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此外,廣交所還與參加競價工作的員工、結算銀行、系統研發機構、硬件購置機構、業務外包機構等主體簽訂了保密協議,要求相關機構、崗位和人員對競價工作采取“專人經辦”、“系統保密”、“屏蔽式管理”等高度保密措施,圍繞競價工作形成了“從制度到措施,從機構到人員”的多層有效保密系統。
有別于傳統的產權交易項目,參與增量指標競價的競買人是有購車需求的普通市民和單位。為能及時解答廣大競買人關于增量指標競價活動的咨詢,廣交所組建了廣州市中小客車增量指標競價熱線客服中心,配備了12名專業客服人員,并在廣州交通服務熱線“96900”下設競價客服專線12個座席答疑。競價熱線客服中心自2012年8月開通運作至2015年1月共接入中小客車增量指標競價業務咨詢近37萬人次,為廣大市民提供了優質專業的標準化咨詢服務,有效指導市民通過互聯網參與競價活動。自成立以來,該中心已連續3年被廣州市交通信息指揮中心授予“年度信息化服務管理標兵單位”的榮譽稱號。
廣交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創造性設計出中小客車增量指標競價模式,通過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資源,在短時間內搭建競價平臺,組織公眾參與大型競價等各方面所形成的成熟經驗,從這幾年來的實踐情況來看已給其他城市、當地交易機構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良好經驗。廣交所作為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的常務理事單位,秉承“破難攻關,敢為人先”的理念,愿與各地兄弟交易機構攜手,共同促進產權交易平臺在公共資源優化配置上的不斷創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