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萱萱 王興旺(吉林股權交易所,長春130022)
國有資產證券化,通俗地講是泛指將不夠具有流動性的國有資產(資產、收益權、債權等),通過企業改制、結構性重組、風險隔離等手段,轉換為在金融證券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證券的行為,使其具有流動性。在實際操作中,從所實現的“證券”分類上看,又可以分為股權類“證券化”,比如公開上市過程;以及債券類“證券化”,比如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
中國的資產證券化雖然剛剛起步,但作為新興資本市場,具備了資產證券化蓬勃發展的優良土壤。現在需要的是尋找一個合適的交易平臺來解決阻礙資產證券化發展的一系列問題。
產權市場的本質就是為產權的合理流動提供平臺,實現產權的順暢流轉,產權市場的本質符合國有資產證券化的要求。實際上,國有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涉及到國有資產所有權的轉移,屬于產權流通的范疇,將國有資產證券化的特殊目的機構設在產權市場更為合適。“國有資產”作為產權市場的主要標的,大多具有基礎設施性質,具備可證券化的條件。
目前,在中國資本市場上,人們的目光集中于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產權交易市場,以此市場為平臺開展國有資產證券化交易較一板、二板及三板股票市場有更多的優勢。
首先,產權市場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機組成部分,本質功能就是通過市場機制提高國有“四資”的流轉效率,降低流轉成本,為國有“四資”以及其他各類投資充分引入市場手段,統籌開發,按照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推動這些要素進行市場化、企業化、資本化運作;其次,通過產權市場的高效平臺,可推動資本轉化,實現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深度融合,增強國有資本的凝聚力和控制力,增強民營經濟的實力和活力;再次,產權市場可以提供從資金投入、資源整合、信息傳導和資本退出在內的完整金融服務,通過產權市場的信息傳導功能,引導資金流向,實現優質中小企業低成本融資,通過產權市場的退出機制,為國有資本和其他類型資本建立良好且高效的退出通道。
產權市場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為產權的交易、變更提供登記服務,全國各地的產權交易機構普遍具備完善的產權登記托管系統,以此為基礎建立國有資產證券化交易的登記托管系統,一方面可以解決證券化國有資產權益的轉讓登記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將國有資產證券化交易過程置于統一的市場監管之下。
資產證券化產品的信息發布渠道和二級市場流通是一個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為加快國有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應在國家法律政策的范圍之內,完善產權市場的功能,為國有資產證券化產品提供信息發布一級發售和二級市場流轉服務。
資產證券化產品的信用評級問題是實現證券化資產流動性的前提,信托機構本身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只能依靠外力,也就是在本機構之外另找信用評級機構,從而帶來另一個問題,即專業評級機構本身的信用問題也無法保證。而產權市場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和資產證券化所必需的律師、會計、信用評級等專業機構,這樣,資產證券化從策劃到發行整個過程中的所有工作都可以在產權交易機構內完成,一方面提高了信用評級的可信度,另一方也節省了時間和費用。
產權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一整套信息發布系統和項目推介渠道。一旦資產證券化產品在產權市場交易,其信息就會通過原有的信息披露渠道傳播到全國各大產權交易機構網站,從而可以達到廣泛發現投資者的目的。與信托機構需要與銀行合作或者人力推廣項目相比,不但節省了時間,而且降低了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