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代強 王天杰
目前,為促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人社就業部門做好職業指導工作十分重要。職業指導工作應從人力資源有效配置和開發角度,圍繞積極落實就業政策,多元化開發就業崗位,大力開展就業服務專項活動,激發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熱情等全方位地展開。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以川西南某城區為例,高校畢業生到區人才交流中心報到的人數也在逐年增長,從2012 年的91 人到2013 年的119人,增長了30.77%,2014 年又增加至約140 人。報到的高校畢業生大多數未就業,且職業認知能力較低,在擇業中有不切實際的要求和期望。
由于開展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服務的時間不長,尚未摸索出完善的指導模式,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體系還需健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尚待解決的問題。
——高校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和政策宣傳不夠。高校普遍重視學生的學業教育,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較弱,而且專業職業指導人員不足,專門的職業測評工具更少,造成部分畢業生好高騖遠,就業期望值較高。加上對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力度不大,使得學生了解甚少,畢業后主動到就業服務部門登記和尋求幫助的不多。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基礎信息有效性差,導致服務難度大。由于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個人信息不全或信息錯誤,在就業服務過程中,有的戶口地址或常住地址信息不詳,有的電話號碼更換,無法及時取得聯系,導致就業援助和指導服務難以開展。
——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的效果不明顯。根據調查,一半以上的高校畢業生不滿意人才服務機構提供的援助服務,一方面是提供的部分就業崗位所處地域較遠,福利待遇相對偏低,不符合所學專業需求;另一方面就業服務機構事多人少,職業指導人員缺乏,高校畢業生獲得專業指導和幫助的機會有限。
——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援助不到位。主要體現在:有針對性的職業測評、職業指導等的就業服務未落實好,技能培訓設置的專業性不強,后續跟蹤服務不到位或不具體,就業援助服務效果有限。

轉變觀念,明確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的方向。一是指導內容需與時俱進。不僅是進行就業政策、求職技巧等就業指導,還應有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意識培養、職業素質養成、勞動保障與維權等多方面的綜合指導。二是服務對象要擴大。從過去只面向應屆畢業生擴大到所有有需求的在校學生和往屆高校畢業生。三是職業指導部門職能須轉變。根據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職業素質要求,職業指導應朝著全程化、全員化、信息化、專業化、個性化、社會化的方向發展。
摸清家底,確保高校畢業生信息真實性。應加強與有關高校的聯系,做好畢業生離校前的信息采集工作,提高信息的準確率。同時要加強與教育、公安等部門和生源地社區的合作,互通信息,資源共享,掌握詳盡資料,使服務工作做得更實更好。
加強職業指導建設,提高高校畢業生的求職能力。人社就業部門、各類院校和人才服務機構應建立起專業的職業指導隊伍,配置相應的職業測評設施,更加準確定位高校畢業生的特點、職業能力等,從而指導他們確定合理的求職方向。應加強職業模擬訓練和職業培訓,組織相應的職業技能鑒定,提高高校畢業生的技能水平和綜合實力,增強求職能力。應結合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開發創業培訓項目,并組織專家志愿團、創業園區等幫助和指導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
加強政策宣傳,促進主動獲得就業服務。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拓寬宣傳的渠道,不斷加大對就業政策的宣傳,使高校畢業生知曉各項就業政策,運用政策為自己服務,主動到社區進行就業失業登記,主動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獲得就業援助服務。
搭建就業平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府和人才服務機構要不斷地開發、收集有效的就業崗位,及時通過各種渠道發布有效的崗位信息,組織高校畢業生招聘周、就業服務月、網絡招聘等專場招聘活動,為企業和高校畢業生搭建一個面對面的平臺。應開設統一的咨詢熱線、實名認證的微信及微博等,搭建網絡求職平臺,拓展就業援助服務方式。同時,要積極發揮網絡網站和創業園區的功能,延伸公共就業服務到鎮、社區及行政村,使之成為一個常態化的用工和求職平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