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尚志

編者按:
“十三五”規劃,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導和引領的全新規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規劃。謀劃和推進“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應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為“十三五”規劃的科學編制建言獻策。
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短腿在農業,短板在農村,難點在農民。從本期開始,我們開設“問計‘十三五”板塊,將重點圍繞發展現代農業、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民增收、改善人居環境、搞好扶貧攻堅、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農村社會管理等“三農”改革發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重點工作,向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涉農工作者、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廣泛征集意見建議,為各地“三農”發展出謀劃策。
時下,中央和地方正在調查研究,廣泛征詢黨內外意見,吸納民智民意,集思廣益,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編制“十三五”規劃的原則和指導思想。在農業生產中,在綠色發展上,筆者認為是短板和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在“十三五”期間,耕地綠色建設能夠升級,把短板補齊。
一、土壤有機質退化,化肥污染嚴重
化肥的功過。我國用世界1/10的耕地,生產了世界1/4的糧食,養活了世界1/5的人口,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52%以上。筆者認為,化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應屬首位。農諺說,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化肥對我國農業的貢獻功不可沒。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什么物質都有邊際效益,化肥施用也一樣。現在我國單位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有些地方每公頃耕地化肥用量,超過合理用量近1倍。化肥用量不是越多越好,用量過度,不僅產出效益遞減,而且也會引起耕地退化。
耕地退化程度。我國耕地退化面積已占總面積的40%以上,東北耕地的黑土層,已由開墾初期的80~100厘米,下降至20~30厘米;華北平原耕作層厚度,比適宜的22厘米少3~7厘米;南方耕地酸化,沒有得到根本遏制;西北耕地鹽漬化依然突出。
耕地退化的癥狀是“三高一低”癥,即高化肥、高殘留、高污染、低有機(質)。耕地由于缺乏有機質,板結嚴重,保肥、蓄水、透氣功能下降,亟待復壯。
施用的化肥農藥,只有三成作用于作物,七成都留在土壤中,滲入地下水。農業污染已成為環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二、提升耕地腐質值的建議
為耕地質量立法。我國18億畝耕地紅線,各級黨政領導都不得突破。耕地質量關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國家也應立法管控。呵護耕地質量,遏制耕地退化,推動耕地復壯,增加土壤有機質,國家和集體必須干預才能見效。國家要出臺法治教育、行政政策、投資市場等綜合措施,提升耕地質量。
有了耕地質量標準,耕地流轉、承包時就可以分等寫入合同。發包后,在技術人員協同下,定期檢測。發現承包人只種地不養地,在承包期內,對耕地掠奪式經營,可及時提出警告,進行批評;對屢教不聽的承包人,要采取經濟處罰,直到解除承包合同。
建立耕地質量數據庫。國家統計局有國民經濟發展方方面面的數據,并有年報發布制。對于耕地退化、等級下降、不可持續等問題,國家統計局可對耕地質量建庫、立檔,定期發布。
改革農業政績評價制度。糧袋子安全,有省長負責制;菜籃子豐富,有市長負責制。耕地越種越瘦,退化了,降級了,不可持續了,也應有官員擔當,有部門依法管控。耕地質量升降,應納入農業政績考核評價制度。
增加秸稈還田補貼。禁燒秸稈,單靠堵不行,要以疏或補為主。工業反補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環保花錢治環境,全社會合力,協助政府設專項資金,加大秸稈還田補貼,有財力的地方,最好實行全額補助。
組織農牧民互通有無。過去,新疆農村,每逢秋耕春播開犁前,不少農民到牧區購買牛羊糞作底肥。今后,縣鄉兩級政府,應有意識、有組織地開展農牧民互通有無活動。政府有關部門牽頭,農牧民定村、定戶,互通有無,預定需求,定期物物交易,促進農牧業共同發展,增加農牧民收入。在互動中,結伴成友,常來常往,加強農牧民間的友誼乃至民族團結。縣、鄉政府領導,要有平戰結合思想,設專人下功夫,做好這項工作,這對發展新疆,穩定新疆,贏得戰爭,有重大意義。
大型農機進地作業應區別對待。農機主管部門應鼓勵農機手對秸稈還田的地、施了有機底肥的地,先租先用,價格優惠。機手因執行規定而減收,有關部門、單位,應給予一定補貼。為了綠色發展,各行各業,都應做點貢獻。
建設大型有機肥料工廠。國家投資建設了許多大型化肥廠,也應投資建設一批大型有機肥料工廠,把落葉、有機垃圾、工業中的有機無用下腳料、餐飲業中的下廚垃圾等,有償收集,經過分解、粉碎、添加發酵催腐劑,制成顆粒有機肥,以成本或微利價投放市場。收集原料,還可廣泛發動群眾,有償收購,或者以原料換成品。
耕地輪作輪歇。作物連作不倒茬,不僅不增產,而且引發病蟲害。南疆棉田連作多年不倒茬的地比比皆是。應實行三作一倒;北疆過去有耕地輪歇習俗,一般是三、五作一歇。以往農業生產水平低,不全耕全作,擴大復布,農產品滿足不了需求;現在,絕大部分農產品都是買方市場,完全有條件實行輪作、輪歇。應當提倡因地制宜安排種植面積,引導農民實行輪作輪歇。
擴大苜蓿種植面積。苜蓿是養地肥田又增收的作物。種三年苜蓿的地翻耕后種糧,不施肥也能增產。在只能種植糧油作物的地方,種植苜蓿,發展舍飼養畜,苜蓿草過腹還田,或以草換錢,比種糧收入只多不少。
三、思考感悟
綠色發展理念,是解決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協調、不平衡、不可持續問題的重要思想武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廳是自治區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是耕地的間接使用者,對耕地質量升降有“守土有責”的義務。自治區農業廳對遏制耕地退化,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管控力度有限。但應就農業綠色發展,積極向黨和政府提出頂層設計方案,出臺重磅措施,當好參謀,做好助手。
建議新疆農業廳仿照國家發改委和人民日報聯合開展的“十三五”規劃問計求策活動,就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增加土地有機質建設,向全疆農業戰線廣大干部和科技人員征集良計良策,然后匯集大家意見建議,向黨和政府提出培肥地力的頂層設計方案。政策發力,頂層統籌,專業技術指導,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保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