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 華
2013年3月25日,歐盟對日本同時啟動兩項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框架性談判,即“歐盟-日本戰略伙伴關系協定”(SPA)談判和“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截至2015年5月底,SPA已進行了7輪談判,FTA已進行了10輪談判,一個戰略性雙軌談判的架構已經建立起來。實際上,早在2003年歐盟就宣稱已與日本建立起“戰略伙伴關系”。在這一“戰略伙伴關系”運作了10年之后,歐盟啟動上述兩項談判,這表明國際戰略格局和世界經濟體系的總體形勢,以及歐盟和日本在其中的位置,都已出現重大變化。歐盟運作和推進對日本的戰略性雙軌談判,重新界定和闡釋歐盟與日本之間的雙邊關系的戰略框架,進而調整其對整個東亞地區的政策導向。這一戰略性雙軌談判將對歐盟對華政策產生深刻影響。
當前歐盟對日戰略性雙軌談判,是歐盟對日政策長期演進的最新階段。從1951年“歐洲煤鋼聯營體”建立至今,歐盟(包括其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共同體)對日政策的演變,一直與美國的全球戰略架構密切相關。一方面,美國的全球安全與經濟戰略及其對日本的政策,塑造了歐盟對日政策的基本架構與總體方向。每當美國對其主導的戰略同盟體系和國際貿易與金融治理機制作出重要的結構性調整之時,歐盟必然會調整其對日政策的架構。但另一方面,歐盟對日政策的路徑選擇與變化節奏,由歐盟自身的經濟與政治格局演變的內在邏輯決定,并非機械地配合美國的戰略調整,因而歐盟和美國的對日政策也常會出現差異,甚至是相反的運作。
回顧1951年至今64年間的歐盟對日政策,可以發現三個特點。其一,歐盟在政治層面、尤其是在戰略與安全層面,對日本一直較為認可和支持,而在雙邊經濟關系層面則一直對日本有較多的抵制和負面評價,呈現出一定程度的“政熱經冷”態勢。其二,歐盟在處理與日本的雙邊貿易與投資不平衡問題上的態度與立場,呈現出與美國相反的變化。從1950年代至1970年代早期,美國對日本在雙邊貿易中的順差一直表現得較為寬容,以各種方式將日本納入其主導的全球貿易與金融治理機制;而1950年代的歐洲經濟共同體和1960~1970年代末的歐共體,對日本在對歐貿易與投資中的順差表示了強烈不滿,在對日貿易談判中采取遠比美國強硬的態度。到了1980~1990年代,美國對日本的態度趨于嚴厲,多次威脅要使用“超級301條款”打擊日本對美貿易,而歐共體和其后的歐盟則隨著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深化與拓展,在1982年以后逐漸緩和了對待歐日雙邊經濟關系的態度。其三,歐盟方面密集實施的對日貿易談判,影響了全球多邊貿易談判的議程設置,前者實際上可視作對后者的鋪墊和準備。例如,1960年代初歐共體各成員國對日談判所聚焦的傾銷問題,成為1963~1967年肯尼迪回合談判的重要議題;1970~1972年歐共體委員會對日談判所關注的非關稅壁壘和市場開放問題,成為1977~1979年東京回合談判重點爭議的問題。

表1 美國與歐盟對日本的態度變化之比較
冷戰結束后,歐洲地區一體化進程加速,使歐盟對日政策進入新階段。歐盟大致以10年為一個階段,逐次運作和調整其對日政策,繼而演進到當前對日雙軌談判的階段。1991年7月18日,歐共體與日本聯合發表“海牙聲明”,對歐日關系作出了為期10年的遠景展望,強調要在《聯合國憲章》、“關貿總協定”和“經合組織”框架內,發展雙邊的經濟與政治關系。①Joint Declaration on Relations betwee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its Member States and Japan,July 18,1991,http://eeas.europa.eu/japan/docs/joint_pol_decl_en.pdf.(上網時間:2015年5月24日)在冷戰結束后的第二個10年的伊始,即2001年,歐元區已經成立,歐洲一體化的經濟與貨幣聯盟初具規模,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成為國際潮流,在此背景下,歐盟推出了“歐盟與日本行動計劃:塑造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官方文件,①Shaping Our Common Future:an Action Plan for EU-Japan Cooperation,European Union-Japan Summit,Brussels,2001,http://eeas.europa.eu/japan/docs/actionplan2001_en.pdf.(上網時間:2015年5月24日)對戰略、經濟、文化三個層面的雙邊關系的遠景作出了詳盡的規劃和闡釋,希望歐盟與日本能夠協力推進歐洲與東亞的地區一體化。而歐盟2013年3月25日啟動對日戰略性雙軌談判,是對1991年“海牙聲明”和2001年“歐盟與日本行動計劃”的繼承與更新,這兩項談判向前推進的速度與節奏,及其內容變化,直接決定著歐日關系的走勢,對未來的歐日關系發揮著“議程設置”的決定性作用。②Matthias Bauer et al,“Trans-Pacific Partnership:a Challenge to Europe”,Policy Briefs of ECIPE,No.9,2014.
當前,國際戰略安全格局和世界經濟體系都在經歷著新一輪的重大調整。國際戰略安全格局方面,2011年以來美國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并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導致世界各地原有的均勢受沖擊,“伊斯蘭國”的崛起,烏克蘭危機的出現,乃至東亞沿海主權沖突的加劇,表明局部緊張形勢有增無減;世界經濟格局方面,美國和歐盟經濟尚未完全擺脫國際金融危機與主權債務危機帶來的蕭條,而“金磚國家”卻在逐漸崛起,為扭轉對自身不利的變局,美國自2011年以來積極運作“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談判和美歐“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TTIP)談判,使現有的圍繞世界貿易組織而形成的全球貿易與投資的規則體系面臨新的變數。在此宏觀背景下,歐盟對形勢變化的戰略考量,是促使其啟動并推進對日戰略性雙軌談判的動力來源。
(一)歐盟對當前東亞安全形勢和歐日雙邊安全關系的戰略考量。自2009年底“里斯本條約”生效以后,歐盟設立了對外行動署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希望能對歐盟以外的地區安全事務發揮更大的影響。而日本對中國的敵意日漸強烈,急欲拉近歐盟以制衡中國。歐盟與日本相互接近,其互動的過程,深刻地影響了歐盟對東亞安全形勢和歐日雙邊關系的評估。
2013年以來,日本向歐盟積極推銷自己的“天然盟友”形象。由于北約在歐洲戰略安全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日本首先積極拉攏北約,獲取北約的首肯和支持,進而借助北約的影響,促使歐盟更加積極地推進與日本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協定”談判。2013年4月13日“日本與北約聯合聲明”發表,當時的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稱日本為“天然的伙伴”。③Joint Political Declaration between Japan and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April 13,2013,http://www.nato.int/cps/en/natohq/official_texts_99562.htm?selectedLocale=en.(上網時間:2015年5月25日)此后至2014年3、4月間,歐洲議會的主要黨團及相關議員紛紛表態支持歐盟與日本構建起新的戰略伙伴關系,歐洲議會還通過決議敦促歐盟理事會等機構加快相關談判進程。④歐洲議會黨團“歐洲人民黨”為此專門舉行了聽證會,詳見“EPP Group Hearing:the EU-Jap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Agreement”,January 30,2014,http://www.eu-asiacentre.eu/events_details.php?event_id=99(上網時間:2015年5月31日);歐洲議會的決議詳見:Report Containing the European Parliament’s Recommendation to the Council,the Commission,and the 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 on the Negotiations of the EU-Jap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Agreement,European Parliament,A7-0244/2014;歐洲議會相關議員的表態,最有代表性的闡述可見:http://www.eppgroup.eu/mep/Alojz-PETERLE.(上網時間:2015年5月25日)正是在北約的影響下,歐盟明顯加快了與日本談判“戰略伙伴關系協定”的步伐。
歐盟方面,近年來其對東亞地區的不穩定局勢,尤其是中國周邊的東海、南海和朝鮮半島等的突發性緊張局勢,以及東亞戰略格局的演變愈加關切;并且由于歐盟提升了對自己的外交定位,希望作為“規范性”和“非軍事”強權對國際事務發揮更大作用,因而在日本的推動下,歐盟聯合日本來強化自身對國際安全格局和東亞地區事務的影響力的意圖也漸趨強烈。2011年至今的4次歐日首腦峰會表明了這一點。2014年5月的第22次歐日首腦峰會上,歐盟明確表示希望自身“能成為更有效的安全提供者”,⑤The EU and Japan:Acting Together for Global Peace and Prosperity,Joint Press Statement,22nd EU-Japan Summit,Brussels,9577/14,PRESSE 274,May 7,2014.當時的歐盟理事會主席范龍佩表示:“歐盟愿意為東亞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作出更加實質性的貢獻,也愿意更加密切地介入該地區的地區架構之中”。⑥“Press Remarks by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Herman Van Rompuy following the 22nd EU-Japan Summit”,Brussels,EUCO 102/14,PRESSE 275,PR PCE 92,May 7,2014.2015年5月底第23次歐日首腦峰會的聯合聲明則提出,面對全球性的挑戰,“歐盟與日本有共同的利益和責任展示聯合的領導力”。①Joint Press Statement,23rd Japan-EU Summit,Tokyo,May 29,2015,http://www.consilium.europa.eu/en/press/press-releases/2015/05/29-joint-press-statement-eu-japan-summit/.(上網時間:2015年5月30日)在2014和2015年的歐日首腦峰會上,歐盟方面越來越明確地支持安倍的“積極和平主義”政策,并逐漸深入探討日本參與歐盟“共同安全與防衛政策”(CSDP)架構的事項。②“Remarks by President Donald Tusk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following the EU-Japan Summit in Tokyo”,http://www.consilium.europa.eu/en/press/press-releases/2015/05/29-tusk-remarks-press-conference-eu-japan-summit/;Joint Press Statement,23rd Japan-EU Summit,Tokyo,May 29,2015,http://www.consilium.europa.eu/en/press/press-releases/2015/05/29-joint-press-statement-eu-japansummit/.(上網時間:2015年5月30日)同時,2011年至今的4次歐日首腦峰會對中國周邊的東海、南海、緬甸、朝鮮等問題的討論也趨于詳細和具體,歐盟的關注點逐漸集中到了歐盟與日本建立危機管理合作機制的問題上(詳見表2)。總之,歐盟對東亞形勢的戰略關切及其希望參與東亞地區事務的意圖,是促使其持續推進對日本的“戰略伙伴關系協定”談判的重要動力。

表2 2011~2015年4次歐日首腦峰會顯示的歐盟對安全形勢的戰略考量
(二)歐盟對當前國際經濟體系格局演變的戰略考量。隨著“金磚國家”特別是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歐盟與日本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一是歐盟和日本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都在不斷下降。日本自2010年被中國趕超后,不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歐洲自2009年底爆發債務危機以來,經濟一直復蘇乏力,增長緩慢。因而雙方都迫切希望拓展對外出口與投資的渠道與場所,為經濟增長找到新的動力。二是歐盟和日本在對方的對外經濟關系中的地位也在下降。根據歐盟委員會的統計,在2006~2010年的5年間,歐盟對外出口總額年均增長3.8%,但對日本的出口年均下跌0.6%,同一時期日本的對外出口年均增長3.1%,但對歐盟的出口年均下跌3.2%。2000~2008年間,歐盟從日本的進口額在歐盟進口總額中所占比例從9.3%下降到4.8%,同期歐盟對日本的出口額在歐盟出口總額中所占比例從5.4%下降到3.2%。①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Impact Assessment Report on EU-Japan Trade Relations,Accompanying the Document Recommendation for a Council Decision Authorizing the Opening of Negotiations on a 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Japan”,Brussels,July 18,2012.因而歐盟決策層認為,歐盟與日本之間經濟聯系的相對弱化,與兩者作為世界最主要經濟體的地位不相稱,雙邊經濟關系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近年來美國正在積極布置和籌劃新的國際經濟體系的制度架構,打算繞開世貿組織,籌建以TPP和TTIP為基本架構的所謂“一體兩翼”的世界經濟新格局。歐盟決策層和戰略界面對TPP談判的漸次推進,意識到亞太地區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位置正在迅速提升,為避免在世界經濟體系的新變化中被邊緣化,將“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架構視作連接美國主導的TTIP和TPP架構的關鍵性中間環節,意圖重新構建由“美國-日本-歐盟”戰略三角主導的世界經濟秩序。布魯塞爾智庫“歐洲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ECIPE)發表的2014年第9期政策短評,以“TPP:對歐洲的一個挑戰”為題,指出TPP架構將在亞太地區國際經濟新格局中發揮“議程設置”的作用,成為新的制度支柱,歐盟若不能加快針對亞太的經濟合作的制度構建,就會被進一步邊緣化。②Matthias Bauer et al,Trans-Pacific Partnership:a Challenge to Europe,Policy Briefs of ECIPE,No.9,2014.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馬爾姆斯特倫(Cecilia Malmstr?m)于2015年3月13日在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發表關于“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的專題演說,將該協定與TTIP和TPP相提并論,表示:“歐洲正在擺弄的自由貿易協定的全球拼圖中,日本是必不可缺的一塊”;與TTIP談判相比,“在一些領域與日本達成協議在經濟上具有更顯著的意義”。③Cecilia Malmstrom,“EU-Japan FTA: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Conference on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EU and Japan,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March 13,2015,http://trade.ec.europa.eu/doclib/docs/2015/march/tradoc_153229.pdf.(上網時間:2015年8月5日)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在2015年5月29日的第23次歐日首腦峰會上強調,“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將與TTIP協定一道成為“我們最大和最重要的貿易政策安排”。④Statement by Jean-Claude Juncker,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at the Joint Press Conference following the EU-Japan Summit at Tokyo,May 29,2015,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SPEECH-15-5079_en.htm.(上網時間:2015年6月1日)因此,歐盟目前積極推進“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包含著重構世界經濟格局的戰略考慮。
現有文獻為闡述國際雙邊貿易談判的決策機制,提出了“雙層博弈模型”理論。該理論認為,參與國際雙邊談判的決策者在兩個層面實施政治博弈,一個是國內層面,各類壓力集團通過國內利益代表機制的渠道向決策層施壓,使其形成某種決策偏好;另一個則是談判雙方形成的國際雙邊層面,決策者在此層面試圖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內利益訴求。國內層面是最重要的,這一層面的選民團體聯合組成的“贏家格局”決定著談判結果。⑤Robert D.Putnam,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the Logic of Two-Level Game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42(3),Summer 1988.“雙層博弈模型”可以分析國際雙邊談判的微觀運作結構及其影響要素,但實際上,特定國際談判的決策模式與運作結構要比這一模型的描述復雜得多。
從更為宏觀的角度來看,當前歐盟與日本的雙邊關系實際上是包含五個層面的互動博弈機制。一是全球層面的多邊機制中的歐日互動,主要是在世貿組織、“八國集團”(G8)和“二十國集團”(G20)等制度架構中的歐日雙邊博弈;二是地區間層面的互動,即亞歐首腦峰會(ASEM)機制,這一機制是歐日互動的重要平臺與渠道;三是雙邊首腦層面的接觸,即大致上一年一度的歐日首腦峰會;四是雙邊政府與民間共同參與的雙邊多領域對話機制,與中歐戰略對話機制有些相似;五是雙邊民間的接觸,特別是雙方財經界的制度化交流架構,如雙方的“商業圓桌對話”、“歐日產業合作中心”、“歐盟門戶項目”等。歐盟有一些運作已經較為成熟的政策工具架構,如“與工業化國家合作工具”(ICI)等,對上述歐盟與日本的互動機制提供資金支持。這五個層面的歐日互動機制,是影響歐盟當前對日雙軌談判的最直接的決策環境。在上述五個層面的歐盟與日本互動機制的宏觀背景下,將當前歐盟對日談判置于“雙層博弈模型”的視角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歐盟對日談判的“雙層博弈”體系存在兩項結構性的內在矛盾。
其一,在內部層面,歐盟決策共同體內的決策層、戰略界、政黨和利益集團等不同群體對兩項談判的利益關切各有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態度。對于“歐盟-日本戰略伙伴關系協定”,歐盟內部的意見較為一致,普遍持積極態度和正面評價。歐洲議會主流右翼黨團“歐洲人民黨”在2014年1~4月間召開了一系列聽證會,為“歐盟-日本戰略伙伴關系協定”的談判提供支持。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在2014年3月26日通過決議,敦促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加快關于該協定的談判。①European Parliament,Report Containing the European Parliament’s Recommendation to the Council,the Commission and the 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 on the Negotiations of the EU-Jap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Agreement,March 26,2014,A7-0244/2014.同時歐洲戰略界的一些知名智庫和研究者也表示支持。②Friends of Europe,EU-Japan:Ready for a New Stage in Relations?Spring 2014,Brussels;Cesar de Prado,Prospects for the EU-Japan Strategic Partnership:a Global Multilevel and Swot Analysis,Florence& Tokyo,December 2014,EU-Japan Center for Industrial Cooperation.在2015年1月下旬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訪問歐洲和2015年4月底英國大選前夕,歐洲智庫關于加強歐日戰略安全合作架構的討論進一步增加。③Dr.John Swenson-Wright,“UK Election Notes:Foreign Policy Opportunities:Security Cooperation with Japan”,April 23,2015,http://www.chathamhouse.org/expert/comment/17500(上網時間:2015年5月25日);Sarah Raine and Andrew Small,Waking up to Geopolitics:a New Trajectory to Japan-Europe Relations,the 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May 2015.
然而,對于“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歐洲內部不同群體眾議紛紜,意見不一。一方面,歐盟內部的各類利益集團對此非常關注,且存在較大分歧。工商業利益集團,除汽車等產業的人士之外,對這一協定的支持度較高,而歐盟層面的工會組織和環保組織則持懷疑和否定態度。在工商業利益集團中,電信、化工、農產品等產業的工商界人士,對這一協定的興趣很大,但以歐洲汽車生產商協會(ACEA)為代表的汽車業利益集團則對此談判表示強烈質疑和抵制。同時,一些工會和環保組織則對該協定在人權、勞動、環保標準和歐洲就業等方面的影響表示擔憂,并作出了負面的評價。④見 Borderlex,“Car and Train Industry may Quash EU Japan FTA Talks”,http://www.borderlex.eu/car-train-industry-oppositionmay-quash-goal-clinch-eu-japan-fta-2015/(上網時間:2015年5月24日);European Commission,“Meeting on the Trade Sustainability Impact Assessment in Support of Negotiations of a Comprehensive Trade and Investm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EU and Japan”,Draft Inception Report,February 5,2015.另一方面,各利益集團的分歧通過利益代表機制向上傳遞,使歐盟決策層也形成了相似的分歧。歐盟委員會總體上表示支持該協定,但歐洲議會的部分左翼黨團議員和代表汽車業利益的議員,則表示不滿和反對。⑤European Parliament,“Press Release,Start Free Trade Talks with Japan but Make Room for EU Car Sales,Say MEPs”,October 25,2012,http://www.europarl.europa.eu/news/en/news-room/content/20121024IPR54372/html/Start-free-trade-talks-with-Japan-butmake-room-for-EU-car-sales-say-MEPs(上網時間:2015年5月25日);European Commission,“Meeting on the Trade Sustainability Impact Assessment in Support of Negotiations of a Comprehensive Trade and Investm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EU and Japan”,Draft Inception Report,February 5,2015.
其二,在雙邊層面,歐盟與日本在談判中的關注重點存在差異。歐盟方面對雙邊經濟關系的發展寄予厚望,其關注的焦點在于“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但日本方面則更加關注戰略安全層面的雙邊合作,更多地聚焦于“歐盟-日本戰略伙伴關系協定”的談判。歐盟與日本對雙軌談判關注焦點的差異,使這兩項談判進程的速度和節奏可能會出現不協調。
歐盟方面強調,歐盟與日本都面臨著相同的困境,那就是雙方因“金磚國家”崛起而在世界經濟體系中被日益邊緣化,因而希望與日本強化雙邊經濟合作,一方面共同鞏固和提升雙方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則共同參與塑造當前國際經濟治理機制的新變局,從而在當前為世界經濟制定新的游戲規則的博弈對局中占有一席之地,爭奪主導權、話語權與影響力。歐盟決策層在談論“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時頻繁使用的話語就是“改變游戲規則”。早在2011~2012年,歐洲議會為表示支持啟動“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通過了兩項決議,希望這一談判能夠“改變游戲規則”,⑥European Parliament Resolution of May 11th 2011 on EU-Japan Trade Relations,(2012/C 377 E/04),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C 377 E/19,December 7,2012;European Parliament Resolution of October 25th 2012 on EU Trade Negotiations with Japan,(2012/2711(RSP)),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C 72 E/16,March 11,2014.歐盟理事會前任主席范龍佩在2013和2014年兩次歐日首腦峰會上的談話,首先聚焦的具體議題都是“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進度,及其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他在2013年峰會上指出,這一協定將會“改變游戲規則”;在2014年峰會上則談到,通過這一協定開放雙方的市場“將有利于世界范圍的貿易和經濟增長”。①Press Remarks by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Herman Van Rompuy following the 22nd EU-Japan Summit,Brussels,EUCO 102/14,PRESSE 275,PR PCE 92,May 7,2014.2015年3月13日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馬爾姆斯特倫在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針對“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發表專題演說時也談到:“我們曾經視為發展中國家的那些伙伴們,現在已是全球主要的行為體了”,所以歐盟“需要調整和改變”;她甚至認為與TTIP談判相比,歐日間付出同等的力氣,可以“更容易”獲取進展,因為與美國的體系相比,歐盟的貿易管制體系與日本更相似。②Cecilia Malmstr?m,“EU-Japan FTA: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Conference on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EU and Japan”,http://trade.ec.europa.eu/doclib/docs/2015/march/tradoc_153229.pdf.(上網時間:2015年8月5日)2015年4月17日她在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發表關于歐盟貿易政策的演講時再度強調,歐盟之所以推進與日本和美國等國家之間的貿易談判,是因為“中國、印度和其他新興國家的崛起,意味著在為未來制定規則的方面,歐洲和美國都將處于更弱勢的位置”,“如果我們不能一起塑造全球化,那就只能讓別人替我們這么做!”③Cecilia Malmstr?m,“EU Trade Policy:Why should European Citizens Care?”http://trade.ec.europa.eu/doclib/docs/2015/april/tradoc_153346.pdf.(上網時間:2015年5月24日)歐盟決策者對國際經濟格局變化的憂患意識,和通過推進歐日自由貿易談判來爭奪國際經濟體系的主導權的迫切心態,由此可見一斑。因此,在2015年5月29日歐日首腦峰會上,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強調“貿易與投資仍是雙邊關系的基石”,④“Remarks by President Donald Tusk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following the EU-Japan Summit in Tokyo”,http://www.consilium.europa.eu/en/press/press-releases/2015/05/29-tusk-remarks-press-conference-eu-japan-summit/.(上網時間:2015年5月30日)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發表的聲明則通篇只談雙邊經濟關系,并反復敦促日本方面拿出勁頭,加速雙邊自由貿易談判。⑤“Statement by Jean-Claude Juncker,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at the Joint Press Conference following the EU-Japan Summit at Tokyo”,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SPEECH-15-5079_en.htm.(上網時間:2015年6月1日)由此可見,在目前的雙軌談判中,歐盟方面的關注焦點是貿易談判,其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拓展歐盟對日經濟關系。
相比之下,日本方面關注的焦點主要不在經濟層面,而在戰略安全層面。當前為推進雙邊戰略安全合作,日本方面注意凸顯其與歐盟之間共同擁有的價值理念和意識形態,有時可謂達到了處心積慮的程度。在此基礎上,日本方面在各種場合談及東海和南海不穩定形勢,以此方式旁敲側擊地提醒歐盟注意中國的崛起對東亞戰略安全的挑戰。實際上,日本長期以來一貫注重借助共同意識形態的話語體系與戰略觀念,向歐洲媒體和社會輿論刻意強調日本與中國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促使歐盟靠近日本而疏離中國。在當前的歐日雙軌談判中,日本方面繼續實施這樣的策略。2015年4月日本外交部在闡述“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帶來的好處時,首先談到的就是:“日本和歐盟是重要的全球伙伴,擁有共同的基本價值理念”。⑥“Japan-EU EPA”,http://www.mofa.go.jp/files/000013835.pdf.(上網時間:2015年5月25日)前任日本駐歐盟大使鹽尻孝二郎在2014年1月30日參加歐洲議會右翼黨團“歐洲人民黨”關于“歐盟-日本戰略伙伴關系協定”的聽證會時,宣稱“歐盟和日本都致力于在國際社會推進和平、人權、民主和法治”,因而這一協定的基礎是“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⑦EPP Group Hearing:“the EU-Jap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A-greement”,January 30,2014,http://www.eu-asiacentre.eu/events_details.php?event_id=99(上網時間:2015年5月30日)。此后鹽尻孝二郎在2014年3月11日參加布魯塞爾智庫“歐洲之友”舉辦的歐日對話論壇時,再次表示:“日本和歐盟都是成熟的民主體系”,“因而我們應該相互合作,以加強民主,支持基本人權需求,并強化對世界的治理”。Friends of Europe,“EU-Japan:Ready for a New Stage in Relations?”Brussels,Spring 2014.現任日本駐歐盟大使片上慶一在2014年7月22日的就職聲明,以及在2015年3月5日于布魯塞爾智庫“歐亞中心”發表的演說,也都是開篇即強調歐盟和日本擁有共同的價值觀,然后才述及歐日雙軌談判的情況。⑧“Ambassador’s Message”,http://www.eu.emb-japan.go.jp/Ambassador_Katakami_message.html;“EU-Japan:How to Move Forward”,EU-Asia Center,March 5,2015,http://www.eu-asiacentre.eu/events_details.php?event_id=125.(上網時間:2015年5月30日)此外,2013年以來每年的日本外交藍皮書在闡述日本對歐洲的外交政策時,也總是首先強調雙方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念”。在密集地打出“共同意識形態牌”的同時,日本以各種形式提醒歐洲人關注東亞沿海的緊張形勢,突出日本與北約的緊密聯系,推銷安倍的“積極和平主義”,并將這些議題與“歐盟-日本戰略伙伴關系協定”的談判或明或暗地聯系起來。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2015年1月下旬與英、法、德三國外長及北約、歐盟的代表會面之時,在2015年4月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Federica Mogherini)會面之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5年5月與比利時首相米歇爾會面之時,以及5月29日與歐盟方面舉行首腦峰會之時,實際上都采用了上述策略。由于日本的運作,2013年至今三次歐日首腦峰會的聯合聲明都明確表達了對東亞海上安全、特別是東海與南海局部緊張形勢的擔憂,歐洲一些媒體都已看出,其矛頭明顯指向中國。①EU Business,“Japan,EU Agree to Speed up Talks over Stalled Free Trade Deal”,May 29,2015,http://www.eubusiness.com/news-eu/japan-diplomacy.11iw/.(上網時間:2015年5月29日)當然,歐盟方面雖然對日本的戰略安全立場表示一般性的理解和認可,但與美國不同的是,在牽涉到中國的戰略安全問題上,歐盟避免作出詳細的闡釋或明確的承諾。
當前歐盟對日談判的這兩項結構性矛盾,在未來可能會深刻影響歐盟對日雙軌談判的節奏、速度與路徑選擇。“歐盟-日本戰略伙伴關系協定”的談判可能會較為順利,其速度和節奏可能會快于“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而前者可能會對東亞地區的安全格局和國際戰略格局都產生一定的影響,使歐盟與中國、韓國和東盟等行為體的關系發生連鎖變化。
毫無疑問,歐盟對日政策的任何變化,都會對中歐關系產生影響。當前歐盟對日本的戰略性雙軌談判,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歐盟與東亞地區間關系的戰略格局和政治生態,進而影響乃至制約中歐關系的發展態勢。特別是,這一雙軌談判體系會直接牽制當前“中國-歐盟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的速度與節奏。因此,中國決策層和戰略界應密切追蹤這一雙軌談判的最新變化,并注意追蹤和分析以下幾點。
首先,應注重觀察歐盟對日本的雙軌談判、尤其是“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議程設置和談判條件的變化,追蹤歐盟方面在其中討價還價的過程與細節,分析其中所隱含的歐盟內部各類群體的利益訴求與戰略考量的變化,為穩妥運作“中國-歐盟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提供有效的預警信息。歐盟在“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強烈反對日本方面在食品和農產品等產業上征收進口關稅,以及在汽車和鐵路機車制造等產業上對進口產品實施不合歐盟習慣的技術標準,強烈批評日本方面保護本國投資和產業的非關稅壁壘,以及對外界關閉日本政府采購市場的做法,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與方案。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司和歐洲議會的政策文件都強調對日談判要為歐洲建立“公平的競技場”。②European Parliament Resolution of October 25th 2012 on EU Trade Negotiations with Japan,(2012/2711(RSP)),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C 72 E/16,March 11,2014;European Commission,The Trade and Investment Barriers Report 2015,COM(2015)127 final,Brussels,March 17,2015.實際上,上述關于非關稅壁壘、市場開放和貿易與投資公平性的問題,是歐盟內部社會群體在對外經濟關系領域的利益訴求最集中的焦點,反映了歐盟內部的政治力量結構和利益關系的演進方向;而歐盟在對日本的談判中提出的要求與方案,是歐盟認定的維護和推進歐盟內部利益的政策方案的最佳組合。歐盟在推進對華投資協定談判時,很可能會關注相似的領域和問題,提出相似的方案和條件。相對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啟動時間早,運作節奏快,因而后者透露出來的信息,必能為中國方面處理對歐盟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提供借鑒和參考。
其次,日本方面非常注重運用“意識形態”牌構建自己的良好形象,增強歐洲社會輿論對日本的正面評價,從而強化歐盟方面在上述雙軌談判中對日本的戰略與價值認同,促使其減少對日施加的壓力和阻力,并進而間接地惡化中國在歐洲的輿論環境,疏離中國與歐盟的關系。有鑒于此,中國戰略界應強化對歐洲社會的輿情評估,并厘清在歐盟當前對日雙軌談判和對華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的進程中,歐洲社會針對中國和日本的輿情變化的差異,及其所包含的歐盟內部的政治力量結構與民眾利益訴求的變化。
歐美民意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在2005年至今的10年間,歐洲民眾對中國的國際形象的評價,相對其對日本的國際形象的評價呈現出惡化的趨勢,并且總體而言,歐洲民眾對日本的評價始終要比對中國的評價高出許多。如表3所示,2006年和2014年,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部會同“全球調查公司”(GlobeScan Inc.)對全世界33個國家的民眾對主要大國的態度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2006~2014年九年間,歐洲主要國家對中國持正面評價的人數占總數的比例,在德、法、西班牙三國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在英國2013年略有下降,2014年有所回升,在波蘭沒有變化;而同一時期歐洲對日本的正面評價,在德國和西班牙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在波蘭基本持平,在英國和法國則有大幅上升;并且歐洲民眾對日本持正面評價者占總數的比例,與對中國持正面評價者占總數的比例相比,總要高出1/3到一倍左右。①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部在2006年的調查報告詳見于:http://www.globescan.com/news_archives/bbc06-3/;在2014年的調查報告詳見于:http://downloads.bbc.co.uk/mediacentre/country-rating-poll.pdf.(上網時間:2015年8月6日)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也得出相似的結論。該機構2013年7月18日出臺的調查報告認為,從2011年到2013年的三年間,歐洲民眾對中國的正面評價出現明顯的下降,英國下降了11個百分點,法國下降了9個百分點,德國下降了6個百分點;而該機構在2015年6月底的調查結果顯示,與2013年相比,民眾對中國的正面評價,在英國下降了3個百分點,在西班牙下降了7個百分點。②Pew Research Center,“America's Global Image Remains More Positive than China’s”,July 18,2013,http://www.pewglobal.org/2013/07/18/americas-global-image-remains-more-positive-than-chinas/;Pew Research Center,“Global Indicator Database,China Image”,June 2015,http://www.pewglobal.org/database/indicator/24/.(上網時間:2015年8月6日)

表3 2006年與2014年歐洲主要國家民眾對中日兩國的評價
上述調查數據表明,當前歐洲大眾輿論對歐日關系和歐中關系的看法不同,對中國和日本兩國的國際形象的評價也不同,這意味著歐盟對日本進行的戰略性雙軌談判,與歐盟當前同中國進行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相比,所面臨的大眾輿論環境和相應的輿論壓力有很大差異,并且由于日本方面在目前對歐盟的談判中有意識地運用“意識形態牌”,并刻意強調東亞戰略安全形勢的不穩定性,上述差異可能還會沿著不利于中國的方向擴大。
總之,日本在歐盟對外政策中所占據的地位并不低于中國,并且在歐盟處理對外戰略與安全問題的政策體系中,日本由于在很大程度上贏得了歐盟對其價值體系和意識形態的認同,因而可能比中國占據更有利的位置,獲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隨著美國在戰略安全層面逐步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在國際經濟制度層面逐漸構建“一體兩翼”的TTIP和TPP架構,歐盟會亦步亦趨,加緊推進“歐盟-日本戰略伙伴關系”和“歐盟-日本自由貿易協定”兩項架構的談判。因而在可預見的未來,歐日關系會進一步加強,并對中歐關系和東亞地區的國際格局,甚至對全球戰略安全格局和世界經濟體系,產生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