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炬炬, 何依娜, 陳 瑜, 劉 琴, 孫秀梅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浙江省海水增養殖重點實驗室,浙江舟山 316021)
嵊泗貽貝質量安全監測與評價
尤炬炬, 何依娜, 陳 瑜, 劉 琴, 孫秀梅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浙江省海水增養殖重點實驗室,浙江舟山 316021)
摘要[目的] 為對嵊泗貽貝食用安全進行預警提供參考。[方法] 在2013~2014年6月和8月對嵊泗貽貝進行大腸桿菌數量、菌落總數、鉛、鎘、多氯聯苯、麻痹性貝類毒素和腹瀉性貝類毒素等監測。[結果]嵊泗貽貝的大腸桿菌、菌落總數、麻痹性貝類毒素、腹瀉性貝類毒素符合農業部二類以上貝類生產養殖區的規定,可直接上市銷售。嵊泗貽貝的鉛、鎘、多氯聯苯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的相關要求。[結論] 嵊泗貽貝能滿足使用“國家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農產品質量要求。
關鍵詞貽貝;質量安全;監測;評價
貽貝(Mytilidae)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食用貝類,廣泛分布于我國浙江、福建、山東、遼寧等沿海地區,因其味道鮮美、價格實惠而倍受人們喜愛。浙江省舟山市嵊泗貽貝是其中一個著名的品種,2012年已成為我國海洋類水產品首個使用“國家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農產品[1],彰顯了其優異的品質。近年來,貝類急性中毒事件頻發,暴露了貝類食用安全的一系列問題,如微生物超標、因赤潮而帶來的毒素超標、因海水污染而引起的重金屬超標等,對貝類食用安全的監測變得刻不容緩。筆者于2013~2014年在嵊泗貽貝的收獲季節對其進行微生物、貝類毒素、重金屬等方面監測,可有效對嵊泗貽貝食用安全進行預警。
1材料與方法
1.1樣本來源根據嵊泗縣貽貝養殖現狀與規模,樣品為來自嵊泗縣下枸杞、璧下、花鳥、綠華、嵊山5個養殖區的貽貝,由專業采樣人員于2013~2014年6月和8月進行采集。每次采集23個樣品,其中枸杞5個、璧下5個、花鳥2個、綠華5個、嵊山6個。
1.2檢測參數與檢測依據根據貝類可能潛在的污染項,將檢測參數確定為大腸桿菌、菌落總數、多氯聯苯、鉛、鎘、腹瀉性貝類毒素、麻痹性貝類毒素。檢測方法采用國家標準方法,由專業檢測人員進行操作。具體檢測參數與檢測依據見表1。

表1 檢測參數與檢測依據
2結果與分析
2.1微生物監測結果農業部文件農漁發[2013]9號規定,根據貝類體內大腸桿菌數量對其進行分類,大腸桿菌數值小于等于2 300 MPN/kg,所在區域確定為一類生產區;大腸桿菌數量為2 300~46 000 MPN/kg,所在區域確定為二類生產區;一類生產區為良好生產區域,該區域生產的貝類產品可直接上市并可供生食;二類生產區為合格生產區域,該區域生產的貝類產品可直接上市[2]。
由表2可知,貽貝中大腸桿菌數量均在二類范圍以內,可直接上市銷售。菌落總數數值也符合文件關于菌落總數的要求。這表明貽貝產品微生物含量符合質量要求,養殖海區較為清潔。這與陳瑜等[3]對養殖區水質的監測結果也相符合。
2.2多氯聯苯監測結果多氯聯苯是全球性的陸源污染物。由表2可知,2013~2014年采集的92個貽貝樣品種的多氯聯苯檢測值均小于0.003 5 mg/kg,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中規定的多氯聯苯的限量值(0.5 mg/kg),所有樣品均符合質量要求,表明貽貝未受到多氯聯苯的污染。

表2 嵊泗貽貝的質量監測結果
2.3重金屬監測結果《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中規定貽貝中的鉛限量值為1.5 mg/kg,鎘限量值為2.0 mg/kg。由表2可知,嵊泗貽貝中的鉛含量遠小于限量值,而鎘含量除2013年6月采集的1個貽貝樣品的檢測值較高(1.4 mg/kg)外,其余樣品的鎘含量亦遠低于限量值。重金屬在海域環境中本就存在,在生物中富集,在相關的貝類富集試驗中也表明了這一點。嵊泗貽貝養殖環境為開闊海域,延繩式養殖與傳統的潮間帶養殖相比能更好地削弱重金屬在養殖區蓄積作用,影響貽貝質量。
2.4貝類毒素監測結果農業部文件農漁發[2013]9號中規定腹瀉性貝類毒素(DSP)限量值為不得檢出,而麻痹性貝類毒素(PSP)限量值為800 μg/kg。由表2可知,腹瀉性貝類毒素均為未檢出,符合相關要求,麻痹性貝類毒素在2014年6月的監測中有不同數量檢出,但最高值仍低于限量值,符合相關要求。
近年來東海區赤潮時有發生,2014年夏季東海亦有輕度赤潮發生。這些監測結果也證實了少量毒素在嵊泗貽貝體中的富集。但是,由于當地養殖區環境良好,海域開闊,未發生嚴重赤潮,貽貝質量仍較好。江天久等[4]對舟山海域厚殼貽貝的研究亦表明麻痹性貝類毒素有少許檢出,但含量較低。
3小結
筆者選取了大腸桿菌、菌落總數、鉛、鎘、多氯聯苯、麻痹性貝類毒素(PSP)、腹瀉性貝類毒素(DSP)等參數對嵊泗貽貝進行了質量安全監測,結果表明嵊泗貽貝大腸桿菌、菌落總數、貝類毒素含量均符合農業部文件二類以上規定,滿足直接上市的要求,鉛、鎘和多氯聯苯也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要求。
嵊泗貽貝作為使用“國家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農產品,在質量上名符其實。此次監測時間長達2年,監測樣本多達92個,監測范圍覆蓋嵊泗主要養殖區,長期而詳細的監測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于批準對嵊泗貽貝、靖安白茶、火燒坪包兒菜、新興排米粉、靈山涼粉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A].2012-06-08.
[2] 陳雪昌,梅光明,郭遠明,等.浙江沿岸貝類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狀況監測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0(1):40-45.
[3] 陳瑜,金雷,鮑靜姣.嵊泗縣貝類生產海域貽貝和環境監測的研究[J].廣州化工,2015,43(7):124-125.
[4] 江天久,陳菊芳,鄒迎麟,等. 中國東海和南海有害赤潮高發區麻痹性貝毒素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2003,14(7):1156-1160.
中圖分類號S851.3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30-114-02
基金項目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2013F10065)。
作者簡介尤炬炬(1984- ),女,浙江蒼南人,工程師,從事漁業環境及水產品質量安全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17
Quality Safe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n Shengsi Mussels
YOU Ju-ju, HE Yi-na, CHEN Yu et al (Marine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 Zhejiang Provincial Key Lab of Mariculture & Enhancement, Zhoushan,Zhejiang 316021)
Abstract[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arly-warning of the edible safety of Shengsi mussels. [Method] The number of Escherichia coli,total number of colonies, Pb,Cd,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 and diarrhoeal shellfish toxin of Shengsi mussels were monitored in June and August of 2013 and 2014. [Result]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Shengsi mussels from the number of E. coli,total number of colonies, 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 and diarrhoeal shellfish toxin conformed to the second standard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in the producing and breeding areas of mussel,so it could be sold on the market.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Pb,Cd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of Shengsi mussel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 contaminant limits in food" (GB 2762-2012). [Conclusion] Shengsi mussels could meet the quality deman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the logo of "nation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Key wordsMussels; Quality safety; Monitoring; 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