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健, 楊 宇, 劉德江*
(1.佳木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2.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測試化驗中心,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不同地區藍靛果野生與栽培果實營養成分比較
申 健1, 楊 宇2, 劉德江1*
(1.佳木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2.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測試化驗中心,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摘要[目的]研究野生與栽培藍靛果果實中營養成分的差異。[方法]對3個不同地區的野生和栽培藍靛果果實進行了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總糖、總酸和花色苷含量測量。[結果]試驗表明,維生素含量除VB2含量勃利地區野生與栽培果實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余地區維生素含量無顯著性差異。微量元素含量3個地區的Ca和P均有顯著性差異,伊春地區的Cu、Zn、K含量存在顯著性差異,勃利地區的Fe、Mn含量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有差異的元素中,除Zn含量是野生小于栽培外,其余均為野生大于栽培。氨基酸含量不同地區部分氨基酸含量存在顯著性差異,但氨基酸總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差異不顯著。總糖和總酸含量3個地區均無顯著性差異。花色苷含量伊春和汪清地區差異顯著,且均為栽培果實高于野生果實。[結論]栽培方式和生長環境的改變會影響藍靛果的營養成分含量,但總體上栽培果實也能提供大量的營養與保健成分,具有重要的開發利用價值。
關鍵詞藍靛果;果實;營養成分;比較分析
H06)。
藍靛果(LoniceracaeruleaL.var.edulisTurcz et Herd.),又名黑瞎子果、鳥啄李、 山茄子等[1],在植物分類學上屬于忍冬科、忍冬屬植物[2],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此外,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及朝鮮北部等地也都有分布[3]。藍靛果果實適合鮮食以及加工成果汁、果酒、飲料、果醬、罐頭等,也是加工天然食用色素的原料,其具有促進血液循環、防治心血管病、降血壓、清熱解毒、抗疲勞、抗氧化,抗腫瘤等功效[4-5]。近年來,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逐漸增強,野生藍靛果資源因其污染小,富含多種保健營養成分,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由于野生資源數量有限,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故藍靛果的栽培面積呈現逐年增加現象[6]。因而有必要進行野生與栽培果實營養成分比較,對其營養與保健價值進行評價,為藍靛果的資源開發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野生藍靛果果實于2014年7月采摘于黑龍江省的伊春、勃利和吉林省的汪清;栽培藍靛果果實于2014年6月采摘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大學藍靛果資源圃,樹齡5年,為2009年通過扦插繁殖得到的伊春、勃利和汪清的苗木。采摘后的果實除雜后-20 ℃冰箱中凍藏。
主要儀器:LC-10A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Biochrom 30氨基酸分析儀,安瑪西亞公司;AA-646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
1.2方法藍靛果果實樣品委托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佳木斯)檢測。表1為樣品檢測項目及檢測標準。
表1 樣品檢測項目及檢測標準
維生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氨基酸含量采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分析;礦物質元素含量均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花色苷含量采用pH示差法測定[7]。
1.3數據處理用Excel 2003對數據進行計算,用DPS7.05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維生素含量的比較通過表2可以看出,VB1、VB6及VC含量各地區野生與栽培藍靛果果實之間差異不顯著,VB2含量勃利地區野生與栽培藍靛果果實存在顯著性差異,伊春和汪清兩地均無顯著性差異。
表2 藍靛果不同果實維生素含量的比較 mg/kg
注:同地野生和栽培果實間進行比較,大、小字母不同分別表示差異顯著(P<0.01、P<0.05)。
2.2礦物質元素的比較表3對野生與栽培藍靛果果實9種礦物質元素含量進行了比較,可以看出,伊春地區野生與栽培果實中的Cu含量差異顯著,勃利和汪清地區Cu含量差異不顯著。勃利地區野生與栽培果實中的Fe含量差異顯著,其他2個地區Fe含量差異不顯著。勃利地區野生與栽培果實中的Mn含量差異極顯著,其他2個地區Mn含量差異不顯著。伊春地區野生與栽培果實中的Zn 含量差異極顯著,其他2個地區Zn含量差異不顯著。3個地區野生與栽培果實中的Mg含量均無顯著性差異。伊春和勃利2個地區野生與栽培果實中的Ca含量差異極顯著,汪清地區Ca含量差異顯著,且3個地區Ca含量均為野生品種高于栽培品種。伊春地區野生與栽培果實中的K 含量差異顯著,其他2個地區K含量差異不顯著。3個地區野生與栽培果實中的P含量差異均極顯著。3個地區野生與栽培果實中的Se含量均小于0.02 mg/kg。
表3 藍靛果不同果實礦物質元素含量的比較 mg/kg
注:同地野生和栽培果實間進行比較,大、小字母不同分別表示差異顯著(P<0.01、P<0.05)。
2.3氨基酸含量的比較表4對野生與栽培藍靛果果實17種氨基酸含量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伊春地區野生和栽培藍靛果果實在蘇氨酸、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異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差異極顯著,其他8種氨基酸差異不顯著,其中栽培藍靛果果實僅有丙氨酸、酪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高于野生果實;勃利地區野生和栽培藍靛果果實在亮氨酸、精氨酸差異顯著,天冬氨酸、絲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組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差異極顯著,其他9種氨基酸差異不顯著,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在栽培果實中高于野生果實;汪清地區野生和栽培藍靛果果實在蘇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異亮氨酸含量差異顯著,甘氨酸、纈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的含量差異極顯著,其他9種氨基酸無統計學意義,酪氨酸在栽培果實中高于野生果實。
表4 藍靛果不同果實氨基酸含量的比較 mg/kg
注:同地野生和栽培果實間進行比較,大、小字母不同分別表示差異顯著(P<0.01、P<0.05)。
除此之外,還對氨基酸總量及必需氨基酸比例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表明,3個地區野生和栽培藍靛果果實在氨基酸總量和必需氨基酸比例未達到顯著水平,兩者之間無統計學意義。
2.4總糖、總酸及花色苷含量的比較由表5可知,3個地區的野生與栽培藍靛果果實間總糖和總酸含量均無顯著性差異。花色素含量伊春地區野生和栽培果實間差異極顯著,汪清地區差異顯著,且均為花色素含量栽培果實高于野生果實。勃利地區無顯著性差異。
表5 藍靛果不同果實總糖、總酸和花色素含量的比較
注:同地野生和栽培果實間進行比較,大、小字母不同分別表示差異顯著(P<0.01、P<0.05)。
3結論與討論
該試驗對黑龍江省的伊春、勃利和吉林省的汪清3個地區野生與栽培藍靛果果實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總糖、總酸和花色苷進行了含量比較,可以發現3個地區的藍靛果栽培品種和野生品種果實部分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有差異的成分中除Zn、丙氨酸、酪氨酸和花色素含量是栽培果實高于野生果實外,其余多數成分表現為野生果實比栽培果實含量高。由此可見,栽培方式和生長環境的改變會影響果實的營養成分含量,但總體上栽培果實也能提供大量的
營養與保健成分。無論野生還是栽培果實中營養成分含量均較高,具有重要的開發利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霍俊偉,楊國慧,睢薇,等.藍靛果忍冬種質資源研究進展[J].園藝學報,2005,32(1):159-164.
[2]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七十二卷[M].北京: 科學出版社,1988:194-196.
[3]劉桂伶,宋平,楊瑞華,等.藍靛果忍冬抗氧化性能分析及組培體系建立[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9):160-161.
[4]劉德江,申健,田立娟,等.野生與栽培藍靛果果實提取物的體外抗氧化活性[J].經濟林研究,2013,31(3):103-106.
[5]張啟昌,李亮,張義濤,等.藍靛果忍冬利用價值研究進展[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5(5):661-664.
[6]郭成博,郭樹平.黑龍江省藍靛果的產業現狀與發展前景[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5(2):94-96.
[7]DUSSIMC,SUGARD,WROLSTADRE.Characterizingandquantifyinganthocyaninsinredpearsandtheeffectoflightqualityonfruitcolor[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horticulturalscience,1995,120(5):785-789.
中圖分類號S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5)30-238-02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前期研發培育項目(1254CGZ
作者簡介申健(1979- ),女,吉林輝南人,講師,博士,從事經濟植物栽培生理研究。*通訊作者,高級實驗師,碩士,從事漿果植物育種與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15
Comparison between Nutrition of Wild and CultivatedLoniceraedulisFruit from Different Regions
SHEN Jian1,YANG Yu2,LIU De-jiang1*(1.Life Science College,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Heilongjiang 154007; 2.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in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Jiamusi,Heilongjiang 154007)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n nutrition in the wild and cultivated Lonicera edulis fruit.[Method] Vitamin,trace elements,amino acid,total sugar,total acid and anthocyanins contents in wild and cultivated fruits from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were measured.[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cept VB2content of Boli region in wild and cultivated fruit exist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res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Ca and P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the three region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u,Zn and K contents of Yichun,and in Fe and Mn contents of Boli.Among the elements,except Zn,the rest elements of wild were higher than cultivated.Amino acids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areas,but i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ssential amino acids and total amino acid.Contents of total sugar and total acid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Anthocyanins contents of Yichun and Wangqing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and cultivated fruits were higher than the wild fruits.[Conclusion] In conclusion,the change of cultivation and environment will affect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Lonicera edulis fruit,but overall cultivated fruit can also provide a lot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care ingredients.It has great value to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Lonicera edulis; Fruit; Nutri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