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獻紅 黎瓊花 韋 靖
(1.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南寧 530007;2.廣西玉林農業學校,玉林市 537000)
校園文化建設是職業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環,它滲透于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影響著學生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對于促進職業院校的健康發展和學生的全面成才具有重大意義。《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2014年工作要點》指出,要“進一步推動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加強革命傳統、優秀文化傳統和人文素養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優化育人環境的時代要求,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職業院校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為了解農類職業院校師生對校園文化建設情況的看法,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類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本課題組開展了此次調查。
本次調查時間為2015年3月至5月,調查對象為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玉林農校、廣西柳州畜牧獸醫學校、廣西梧州農校的師生,以問卷調查形式就校園文化的內涵和作用、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本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等內容開展調查。全部發放問卷700份(學生500份,教師200份),回收有效樣本649份(學生465份,教師184份),回收率92.7%。其中,給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樣本191份;給教師發放問卷50份,收回有效樣本48份;給廣西玉林農校、廣西柳州畜牧獸醫學校、廣西梧州農校在校生發放問卷各100份,收回有效樣本274份,給三校教師發放問卷各50份,收回有效樣本共136份。
調查結果顯示,有61.1%的學生和51.6%的教師認為自己對校園文化的內涵只是有一些了解,只有36.3%的學生和37%的教師認為自己很了解。對校園文化的核心是指“學校的精神文化(辦學理念、校風校訓校歌等)”、“學校的組織和制度文化(管理制度、崗位職責、行為規范等)”、“學校的行為文化(教學學風、社團活動等)”還是“學校物質文化(校園環境、圖書館等)”的四個選項,調查結果見圖1。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園精神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系等都體現了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從圖中數據看,對于“校園文化的核心是什么?”的問題,只有近一半的教師和近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正確。可見,農類職業院校師生對校園文化雖有一定的了解,但理解得還不透徹,對其內涵及核心沒能認識到位。

圖1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到的,而是生活在校園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可以促進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
調查問卷中,“你認為校園文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為多選題。結果顯示,農類職業院校的師生對校園文化的功能的認識比較清晰。選擇“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的人數最多,為52%的學生和56%的教師。各選項的數據從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激發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在“你認為有必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嗎?”選項中,53.3%的學生和60.3%的教師認為“很有必要”,40%的學生和35.3%的教師認為“有必要”,僅有6.7%的學生和4.3%的教師認為“沒有必要”。調查數據表明絕大多數師生能夠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并對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充滿了期待。
農類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調查中設置了師生對本校校園文化建設相關情況看法的內容。結果顯示,師生們對本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情況總體不太滿意,有32.8%的學生和36.4%的教師認為“文化氛圍濃厚”,50.4%的學生和 52.7%的教師認為“一般,有待建設”,16.8%的學生和 10.9%的教師認為“文化氣息淡薄”;55.4%的學生和58.7%的教師都認為“很有必要加強本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師生們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以下方面表示不滿意:
2.3.1 校園文化缺乏特色 調查結果顯示,對本校校園文化建設特色對看法中,22.4%的學生和34.8%的教師認為“很有農業特色”,58.7%的教師和63.2%的學生認為“有一些農業特色”,26.7%的學生和31%的教師認為“很有職業特色”,61.7%的學生和58.2%的教師認為“有一些職業特色”。現實中,由于社會存在對“農”的偏見,一些農類職業院校刻意“避農”或“去農”,導致“農文化”逐漸流失,并過多地模仿、借鑒其他學校的建設經驗,導致校園文化的趨同性增強,沒有自身特色。
校訓屬于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設范疇,集中體現了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對辦學特色與風格的追求,它是學校的靈魂,是凝聚全校師生的精神力量。各校的校訓是否具有特色?是否被在校學生所熟知?對此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8.7%的學生認為本校校訓“很有特色”,高達46.5%的學生認為“有一些特色”,14.2%的學生認為“沒有特色”,還有20.6%的學生不知道本校的校訓內容。
2.3.2 硬件設施建設方面不完善 本調查選取了“學校的規章制度、教風學風、辦學理念、學生的課外活動、校園環境、圖書館”六個選項來了解師生對校園文化建設情況優劣的看法,當問及“本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做得較好的方面是什么”時,各校師生的反映結果見圖2。
總體看,四所學校的被調查者均認為本校在規章制度和辦學理念方面做得比較好,柳州畜牧獸醫學校的師生則對本校在開展課外活動方面認可程度較高。被調查者對本校的硬件設施和校園環境評價都很低,其中三所中職學校師生對本校的圖書館的評價尤其低。學校的硬件設施、校園環境和圖書館都屬于校園文化中的物質文化范疇,農類職業院校大多建校早,基本上都存在著基礎設施、教學場所、實驗室陳舊,經費不足等困難,造成了在物質文化建設不盡如人意的情況。因此,農類職業院校校園物質文化方面的建設仍需不斷努力與完善。
2.3.3 校園文化活動不能滿足學生需求 課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實現知行合一的根本途徑。調查中,各校學生對課外活動的看法是:23.7%的學生認為“課外活動豐富多彩”,56.6%的學生認為“課外活動較少”,19.7%的學生認為“幾乎沒有有意義的活動”。“本校學生課外活動存在哪些不足”是多選題,各校的調查結果見表3。

圖2
總體來看,各選項從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活動參與面不夠廣>活動缺乏創意>活動實用性不夠強>活動宣傳不到位>活動質量有待提高”。這說明,當前農類職業院校目前開展的課外活動還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亟需擴大課外活動的參與面及創新課外活動主題及形式。

表3 各校調查結果
通過對以上調查結果的分析,比較清晰地了解了農類職業院校師生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一些看法。針對調查結果,課題組提出今后農類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以下建議。
一是要引起重視,加強領導。當前多數農業職業院校的管理者對校園文化建設支持不夠、對師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引導不力。調查中,當問及“學校領導對本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如何”時,有近三分之一的師生認為領導不夠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因此,農類職業院校的領導要真正重視校園文化,切實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內容,研究制定本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的長期的系統的發展規劃,并作為學校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的年度工作計劃、年度財務預算要列出校園文化建設具體項目,并明確校園文化的主管部門,以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得以持續、穩定及協調地發展。
二是要加強校園文化的宣傳。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持續而復雜的工作,需要師生的積極參與及配合。在調查中,對“如何調動師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的問題,43.5%的教師和46.8%的學生認為要加強宣傳。針對調查發現的師生對校園文化內涵了解不深以及部分師生沒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重要性的現狀,學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宣傳,通過校園網、宣傳欄、講座等多種形式讓師生們對校園文化建設有比較全面深入的了解。
當前農類職業院院校基本形成了以農為主,多種專業共同發展的格局。作為培養農業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農類職業院校應突出農業特色及職業特色。一方面將農業理念、農業技能、農業感情、農業態度、農業優勢等理念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雕像、路名、樓名等多種載體反映農類院校的特色,彰顯自身的“農”特色;另一方面,將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結合起來,把企業的優秀文化如企業的制度、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精神、職業道德等引入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使校園文化建設更具有“職業”特色。
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能夠有效展示校園的整體形象、精神風貌和獨特個性,對廣大師生富有很強的感召力。農類職業院校應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加大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力度。在加強教學設施建設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圖書館的建設,如擴大圖書館的面積,增加圖書館的圖書數量和種類,建設數字資源等等。圖書館是職業院校師生開展閱讀活動和其他多種形式教育活動的重要空間,是校園文化的活動中心,應加強建設。另外,各校應發揮農類職業院校的專業優勢,以整體化、長期化、現代化的思路合理規劃、布局校園基本設施和校園環境,努力建設生態校園和綠色校園,讓學生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
課外活動是校園行為文化重要內容之一,各農類職業院校要充分的重視,要本著特色鮮明、多樣性、創新性和品牌化的原則,以學生為本,組織開展具有特色的課外活動。一方面可將地域文化的內容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以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和互動中,體會地域文化的獨特品質與無窮魅力;另一方面,在學生社團建設上除了組織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各種有益義的活動外,還要大力支持學生根據時代特點成立一些健康向上的新型社團,如一些學校成立了絲花社團、輪滑社團、素食文化協會等。另外,本著實用性原則,要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社團的建設,讓學生接受企業文化,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1]何玲霞.建設有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研究[J].文學教育,2010,(1):124-125.
[2]徐勛光,石國兵.略論農業高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8,(3):89-90.
[3]吳銀霞.簡述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手段[J].科技信息,2009,(35):257.
[4]鄒宜伶.職業學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探析[J].職教通訊,2011,(16):53-55.
[5]王睿.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路徑[J].中國校外教育,2009,(0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