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英
(廣東省羅定市人民醫院ICU 羅定527200)
高血壓病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特點的臨床綜合征,是心腦血管疾病最常見的危險因素,可導致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衰竭。國內外對高血壓的防治做了大量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總體控制率仍有待提高,各地實施的診療方案也相差甚遠,綜合性的診療和護理措施未能得到全面有效的實施[1]。“三分治,七分養”很好地詮釋了調養和護理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高血壓病護理模式仍以西醫護理為主,中醫辨證分型雖已為大眾所接受,但中醫護理在高血壓病的診治中尚未得到足夠重視,針對辨證施護的研究則更少,因此將中醫“整體施護”的護理精髓融入到高血壓的診療中潛力巨大。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7收治的高血壓病患者14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平均年齡為(52.5±8.1)歲,病程 1~19年,1 級高血壓25例,2級高血壓30例,3級高血壓15例;對照組70例,男39例,女31例,平均年齡為(53.3±7.5)歲,病程 1~20年,1級高血壓 26例,2級高血壓29例,3級高血壓1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及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西藥(如β受體阻滯劑、ACEI、利尿劑及鈣離子拮抗劑等)降壓治療,同時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醫辨證施護及針灸推拿等治療。根據高血壓病主要中醫辨證施護證型,采取不同的治療及護理方法。
1.2.1 肝陽上亢 治療主要以平肝潛陽、滋養肝腎為施護原則:(1)居住環境宜通風,光線柔和,清靜;(2)宜清淡飲食,忌暴飲暴食,戒煙戒酒,平時可食用蓮子、百合、薏仁、銀耳、枸杞子等;(3)情志護理:消除患者恐懼、焦慮、抑郁、悲觀心理,忌暴喜暴怒,保持心情舒暢,以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4)適當康復鍛煉,動作宜輕柔和緩,調暢心境,具體方法有:氣功療法、太極拳和醫療體操等;(5)針刺風池、太沖、行間、俠溪、合谷等,以平肝潛陽,疏風活絡。
1.2.2 痰濁中阻 治療主要以燥濕化痰、理氣健脾為施護原則:(1)宜居明亮、通風、干燥、溫度適宜的環境;(2)主要以調理脾胃為主,減少鈉鹽攝入,忌肥甘厚膩、海腥、辛辣等刺激性食品,戒煙戒酒,少食動物內臟、蛋黃及動物脂肪,多吃蔬菜和水果;(3)情志調護主要以保持心情舒暢為主,調理心肝脾;(4)適當運動,控制體重,勞逸結合,以勞而不倦為主;(5)針刺中脘、內關、豐隆、百會等,以補氣健脾,燥濕化痰。
1.2.3 瘀血阻絡 治療主要以祛瘀通絡、活血通竅為施護原則:(1)宜居環境安靜,避免過激運動,保持足夠睡眠時間,眩暈者宜臥床休息;(2)囑患者清淡飲食,勿食過冷、過熱、過硬之品;(3)保持心神安定,解除憂慮、恐懼心理;(4)若為外傷所致,應嚴密監測血壓及病情變化,出現異常及時處理;(5)針刺膈俞、血海、委中、三陰交、足三里等,以活血化瘀通竅。
1.2.4 肝腎陰虛 治療以滋補肝腎、平肝潛陽為施護原則:(1)患者宜居室溫偏低,起居有常,保證足夠的睡眠;(2)飲食宜少量多餐,以細軟、滋補之品為主,忌煙酒、咖啡、辛辣等食物;(3)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惱怒憂思等不良刺激,以安靜情志為主;(4)針刺肝俞、腎俞、期門、三陰交、太溪、太沖等,以滋補肝腎,平肝潛陽。
1.3 療效評定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高血壓病的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 Hg或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舒張壓雖未降到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舒張壓下降不及10 mm Hg,但達到正常范圍;或下降10~19 mm 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或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 mm Hg以上。無效:血壓未達到上述標準。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描述,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血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后,對照組及觀察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均顯著低于護理前,P<0.01;兩組患者護理后血壓比較,觀察組較對照組血壓下降更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收縮壓、舒張壓比較(mm Hg,±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收縮壓、舒張壓比較(mm Hg,±s)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1;兩組護理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收縮壓 舒張壓對照組觀察組70 70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163.45±11.62 127.37±10.73△164.12±11.48 113.61±9.18△*112.15±8.56 92.38±7.56△113.06±8.72 83.85±9.19△*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4%,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3%,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高血壓病起病緩,病情纏綿不愈,目前臨床常靠降壓藥控制,但由于患者認知水平不同、依從性差異及藥物副作用等因素影響,僅靠西藥已難以控制病情變化。高血壓屬于中醫“眩暈”范疇,常見肝陽上亢、痰濁中阻、肝腎陰虛、瘀血阻絡等證型。大量研究發現,高血壓療效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理質量[3]。近年來中醫辨證施護也逐漸得到重視和認可[4],辨證施護蘊涵著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理念,本質上是一種個體化治療方案,真正的將人性化護理應用到了實際的臨床護理工作中。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在降低收縮壓、舒張壓水平上顯著優于對照組,血壓控制較對照組佳。整個護理過程不僅具有簡捷、操作方便、適用范圍廣、價廉、易接受等特點,而且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壓,減輕臨床癥狀和體征,且無不良反應。因此,醫護人員在西藥優化方案的基礎上,結合中醫辨證施護,從居住環境、飲食調護、情志護理、運動指導和針灸推拿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采取個體化護理措施,有助于患者臟腑、陰陽、經絡回歸平衡,使全身氣血調和,這對穩定和控制患者血壓、減少并發癥及副作用、加快患者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1]陳偉偉.我國高血壓社區防治進展-技術、策略與實施[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0,31(3):322-326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
[3]饒曉明,羅昭娜,李清萍.中醫健康教育在高血壓患者健康指導中的應用[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9,9(2):78-79
[4]高蕓茹,王寶珠,趙志華,等.辨證施護在原發性高血壓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下旬刊,2012,26(30):2814-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