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燕媚
(廣東省東莞市中醫院肛腸科 東莞523000)
肛腸病為常見病、多發病,包括肛瘺、肛裂、痔瘡等十幾種,其中痔瘡的發病率最高,可達87%左右,常有“十人九痔”的說法[1]。肛腸病的發病人群廣泛,任何年齡都有發病的可能。肛腸病的致病因素分為遺傳因素、生理因素等內因和排便異常、飲食因素等外因[2]。個性化的舒適護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讓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層面上將不愉快程度降至最低,同時在精神和社會要求上達到最愉悅的狀態[3]。舒適護理的主要理念是“以人為本”,是一種整體、個性、有效的護理模式,更注重患者的舒適及滿意度。為了探討對肛腸病手術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所取得的效果,我科做了本次調查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2月在我科接受手術治療的605例肛腸疾病患者,其中痔528例,肛周膿腫66例,肛瘺11例;病程2~23年,平均病程(11.35±3.69)年;男 325 例,女 280 例;年齡 17~81歲,平均年齡(55.59±4.12)歲。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300例,觀察組30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僅采用常規護理,遵醫囑對患者進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舒適護理,護理措施如下:
1.2.1 手術前的舒適護理 大多數手術患者會出現憂慮、恐慌心理,擔心術后傷口出血和手術效果,害怕手術創傷和疼痛,而這些不良情緒會影響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因此,手術前護理人員要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經常與患者溝通,并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的感受,同時,于手術前2d輔助患者進行術前鍛煉,通過讓患者取坐位、半坐臥位以及站立位,使其尿道及肛門得到收縮、舒張鍛煉。
1.2.2 手術過程中的舒適護理 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應首先保證不會對患者造成損傷,嚴格遵守無菌、輕盈的手術操作規則。如果患者為定時靜脈輸液者則采用留置針,若患者為長時間靜脈輸液者則使用夾板加以固定,并通過小枕頭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1.2.3 手術后的舒適護理 首先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保持病室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光線柔和,舒適的環境能使患者消除陌生感,有利于心理狀態的調整;做好患者的生活護理,減少陪護及探視人員,合理安排治療和護理時間,以免影響患者休息。其次,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疼痛護理,疼痛護理貫穿整個圍手術期,也屬于護理的一個重要方面,護士要多與患者溝通,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給予心理支持,從而分散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使病人感到溫暖有安全感,術后協助患者擺好舒適體位,如側臥位或屈膝仰臥位,使肌肉松弛,傷口張力減小,以減輕傷口疼痛。另外,術后48 h可給予中藥熏洗及坐浴,有利于減輕疼痛或消除局部組織充血、炎癥水腫。也可以采取耳穴埋豆法,用王不留行籽貼在耳穴反應點上,耳穴埋豆最大的優點是止痛。保持大便通暢,囑咐患者排便時避免用力、久蹲,防止出血和肛緣水腫;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避免大便干硬,刺激肛門而引起疼痛。
1.2.4 患者的飲食護理 肛腸病手術后,患者的飲食應從流食慢慢過渡到普通食物,囑患者進食清淡富有營養的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及含纖維素的食物如銀耳、海帶、筍類、麥片、麩皮等。鼓勵患者多飲水,保證每日液體攝入量2 000~3 000 ml,睡前喝一杯蜂蜜水或清晨空腹飲一杯淡鹽開水均有助于大便通暢。
1.2.5 術后并發癥的護理 肛腸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包括水腫、感染、出血及尿潴留,護理人員應經常巡視病人,密切關注患者術后的各種情況,同時還應當了解這些并發癥的前兆,做好提前預防的準備,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1)疼痛程度評價:按WHO標準及臨床表現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為4級:0級:無痛,安靜合作;Ⅰ級:疼痛輕微,易忍受,可合作;Ⅱ級:中度疼痛,難忍受,呻吟不安,合作欠佳;Ⅲ級: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叫嚷不安,不能配合。(2)觀察護理過程中患者的疼痛情況、睡眠質量、術后四種常見并發癥的發病率及患者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結果表明,經舒適護理后,觀察組患者Ⅱ級疼痛、Ⅲ級疼痛的比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0級疼痛和Ⅰ級疼痛的比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出現水腫、感染、出血及尿潴留的比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90.1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例(%)]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舒適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疼痛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出現水腫、感染、出血及尿潴留的比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舒適護理較常規護理效果更理想,患者的滿意度更高。肛腸病發病率高且患者飽受病癥的折磨,術后疼痛持續時間較長,嚴重影響患者的情緒及術后恢復[4~5]。舒適護理是人性化的護理方式,要求病房環境舒適、氣氛愉悅,護理人員技術水平高、態度和藹熱情,并尊重理解患者,這樣能夠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環境,能夠以最好的狀態接受治療,有利于患者的恢復[6]。大多數患者由于對疾病缺少正確的認知,心里有恐慌、緊張等不良情緒,會出現情緒低落或自暴自棄的情況,對治療不抱有希望。通過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交流,給患者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和成功案例,使患者對治療方法和預期療效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治療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對疾病有重新的認識,能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的心理,讓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同時,患者對護理人員能夠產生信賴,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有利于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為了提供舒適的護理,要求護理人員要有精湛的技術、豐富的專業知識及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對病人進行從入院至出院詳細的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樹立較高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感。綜上所述,肛腸病術后患者采用舒適護理的效果好,有效地提高了手術的有效率和患者的滿意度,并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病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曹海燕,顧永紅,儲鶯,等.中醫護理干預肛腸病術后患者便秘的效果觀察及體會[J].四川中醫,2012,30(7):142-143
[2]黃洪容.舒適護理在肛腸病手術中的應用體會 [J].當代醫學,2012,18(16):127-128
[3]王芳.外科患者術后舒適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6B):236
[4]黑熙勝,劉中媛.舒適護理在普外科圍手術期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0):1363-1364
[5]韓宇.手術室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29):124-125
[6]鄭美春,溫詠珊,王玲燕,等.對中低位直腸癌保肛術患者實施盆底肌肉鍛煉改善排便功能的護理[J].當代醫學,2009,15(36):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