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豐縣趙莊初級中學(221700) 王國鋒 ●
課前必須預習.只有通過預習,才能帶著問題去聽講,提高聽課效率.由于初中學生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狀態,雖然有較強的求知欲和一定的獨立思考與鉆研的能力,但自學能力是比較差的.他們往往認為,看過書就是預習了.
因此找不出重點,也不知自己有無問題,上課時只得把教師講的內容“胡子眉毛一齊抓”.顯然,這樣做“疲勞有余,效果不足”,為此,我在上某一新課型前,總是給學生介紹這種課型的特點及預習方法.如,對概念理論課,一般是針對教材的重點、難點為學生編擬相應預習題,讓學生通過看書、思考去尋找答案,達到預習目的;對于實驗課,首先強調必須明確實驗目的、原理、步驟,特別注意成敗的關鍵及安全問題,然后考慮實驗計劃,寫出預習報告.對于元素及其化合物課型,則引導學生遵照“性質是核心,性質決定存在、制法、用途”的思路去有效地進行預習.這樣一來,學生的自學能力就逐步提高了.
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聽課方法,才能使課堂上的45分鐘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讀書法”中說過:“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見,聽課必須專心.我結合化學課的特點,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必須做到“四到”,即:眼到、心到、耳到、手到.
所謂“眼到”,就是要善于觀察,一要觀察教師的面部表情和手勢,這是因為化學上許多抽象的概念、理論通過老師的眼神、手勢往往會表達得更生動、更形象,利于理解與記憶;二要仔細觀察化學實驗,觀察實驗一要準、二要快、三要分清主次,不夠明顯或不夠有趣的實驗越要看得仔細,切忌只看熱鬧不看門道.
“心到”就是要求學生會想,要善于從個別想到一般,從現象想到本質,學會分析、判斷與推理,遇到問題之后,要多想幾個“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辦?”只有會想,才能會學,也才能學會.
“耳到”就是要求學生會聽,要聽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弄清問題的實質所在.舊知識要耐心聽,新知識要仔細聽,聽完一節課,概念原理要明確,主次內容要分明.
“手到”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嚴格按要求進行實驗操作,掌握實驗技能.二是學會做筆記,要根據老師講課的特點和板書習慣,抓住中心、實質,記下重點、難點、思路,有時也可記下教師生動形象的描述、比喻、深人淺出的分析等.
顯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關鍵,善于動腦,勤于思考是學好化學的先決條件.
指點復習方法,讓學生學會歸納知識、整理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概括知識的能力.針對復習的內容不同,可選用不同的復習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對比法.“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針對化學上易混概念多、相似性質多的特點,通過比較可以明確本質,辨析異同,從而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如“元素、原子、單質”的區別與聯系,H2、C、CO的性質上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均可通過對比法進行復習.
2.數字概括法.化學上的許多知識往往具有順序性和一致性.運用數字概括知識,可把繁多的內容用極簡單的數字概括起來,便于記憶,減輕負擔.如對“化學方程式”的復習,我們就引導學生運用“一、二、三、四”來概括與歸納.“一”指“一個式子”,即任何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的過程都只能用一個化學方程式來表示,絕不會出現第二個:“二”指化學方程式具有質和量兩方面的意義;“三”則指化學方程式的三種讀法:“四”代表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四個步驟——寫、配、注、標.
3.聯摁法.通過聯想,可以建立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有利于形成知識網絡.比如,復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時,就可以以性質為核心,聯想到物質的制法、用途、鑒別、分離、貯存等.也可以由復習某一種物質的性質與制法、聯想到另一種物質的性質與制法.
4.歸納法.通過歸納,可使零亂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便于記憶,利于掌握.常用的歸納方式有直觀形象的圖示法、簡單明了的列表法等.
例題教學既是幫助學生理解基礎知識、形成解題技能的過程,又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思維能力的過程.抓住典型題例,循思設疑,引導探索,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學完“溶液的濃度”之后,我就給學生選編了下面的典型例題:在一定溫度,將W g某固體物質投入盛有G g水的試管中,經充分振蕩,溶解,所得溶液的質量百分比濃度為().

不少學生一看完題目,便不加思索地套用公式選出了答案C,我首先在C選項上劃了一個大大的“×”號,之后便去誘導學生進行分析;從固體根本不溶于水,到固體雖能溶于水但受溶解度限制不能全部溶于水,再到固體不是單純的溶解而是與水發生了化學反應,直至固體為結晶水合物等情況進行了一系列分析.于是,學生豁然開朗,明確了生搬硬套公式的后果.顯然,這樣的訓練與點撥,使學生既獲得了解題方法,又鍛煉了思維能力.
總之,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既要把學生領進知識的大門,又要教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