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向榮 何箕全
摘 要:該文介紹了反季節春提前辣椒猝倒病、疫病、炭疽病、灰霉病、病毒病等病害的特征特性及危害,以及對應的農業、化學的綜合防治技術,供參考。
關鍵詞:反季節;辣椒病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3-47-02
近年來,隨著早春辣椒價格的提升,反季節春提前辣椒在我地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據測算,種植667m2反季節春提前辣椒,能產鮮椒1 750kg以上,產值達萬元,菜農的種椒效益相當可觀。可是隨著面積的擴大,辣椒的病害也越來越嚴重。辣椒剛剛采收一、兩茬,辣椒就紛紛得病,有的甚至絕收,菜農欲哭無淚。究其原因,一是菜農防病意識不強,平時不去預防病害,等到發生了病害才想起打藥,可效果很差。二是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病原也增多。三是上市時間的溫濕度十分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及流行,因為當地的春提前辣椒是在4月上中旬開始采摘,剛好此時的氣溫是20~30℃,空氣濕度達90%以上,十分有利于辣椒病害的繁殖。加上人工采摘,病菌隨采摘工具傳播,傳播十分迅速,防治十分困難。
1 春提前辣椒病害的類型及識別
1.1 猝倒病 辣椒猝倒病病原是瓜果腐霉菌,屬鞭毛菌亞門真菌。癥狀是幼莖基部發生水漬狀暗斑,逐漸縊縮呈細線狀,幼苗地上部因無力支撐而倒伏。在苗床濕度大時,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綿絮狀菌絲。由于古龍崗鎮是用設施大棚育苗,溫濕度控制較好,所以此病發生較輕,損失較小。
1.2 疫病 辣椒疫病的病原是辣椒疫霉菌,屬于鞭毛菌亞門辣椒疫霉真菌。我地主要是成株期感病,癥狀是枝干的分枝部或近基部產生黑色壞死斑,引起部分枝挎死亡或整株枯死;葉片受害后產生圓形、灰褐色、水浸狀的壞死斑;果實感病后腐爛,在濕度大時病果覆蓋一層白色的霉層。病菌最適宜溫度為20~30℃,最適相對濕度為95%。辣椒感染此病后,3~7d表現萎蔫,5~7d植株死亡。此病危害極大,易導致絕產絕收,造成巨大損失,菜農到了“談疫色變”的程度。
1.3 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病原是半知菌亞門、刺盤孢屬真菌。我地在生長后期由于高溫高濕,此病較易發生。癥狀為葉片感病后葉片上出現近圓形的褐色病斑,嚴重時可引致落葉;果實染病,先出現濕潤狀、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現明顯環紋狀的橙紅色小點,后轉變為黑色小點。果實染病后商品性下降,難于出售。當平均氣溫為26~28℃,相對濕度大于95%時,最適宜發病和侵染。
1.4 灰霉病 由半知菌亞門真菌灰葡萄孢引起。癥狀苗期為子葉先端變黃,后擴展到幼莖,縊縮變細,導致上部折倒而死。成株期葉片葉尖初成淡黃褐色病斑,逐漸向上擴展成“V”形病斑。莖部發病產生水漬狀病斑,病部以上枯死。果實被害,幼果與花瓣粘連處呈水漬狀病斑,擴大后引起全果褐斑。病健部交界明顯,病部有灰褐色霉層。病菌發生的適溫20~23℃,相對濕度90%以上。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田塊易發病。充足的光照對該病蔓延有抑制作用。
1.5 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的病源有10多種,辣椒病毒病主要由黃瓜花葉病毒和煙草花葉病毒引起。該病主要由蚜蟲傳播,高溫、干旱、缺水缺肥植株生長不良時易發生。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斑駁花葉型 ,病葉、病果出現不規則褪綠,濃綠與淡綠相間的斑駁,植株生長無明顯異常,但嚴重時病部除斑駁外,病葉和病果畸形皺縮,植株生長緩慢或矮化,結小果,果實難以轉紅或只局部轉紅。二是黃化枯斑型,植株矮化,葉片褪綠,呈黃綠色、白綠色甚至白化。植株頂葉變小,狹長,中、下部葉片上常生有褐色壞死環狀斑,病葉極易脫落,有的后期抽生叢簇狀細小分枝。
2 綜合防治方法
辣椒病害的防治,只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治措施,才能預防并控制病害的發生及蔓延。
2.1 農業防治
2.1.1 選用抗病品種 選用湘研3號、湘研4號、湘研10號、湘研15號、湘椒1號、早雜2號等抗病性強的品種。
2.1.2 合理輪作 實行水旱輪作,今年種植辣椒的田塊,下茬作物最好種植水稻,盡可能減少田塊自帶病原。如果條件充許,最好實行3a以上水旱輪作。
2.1.3 土壤消毒 在播種或移栽前對土壤進行消毒,方法是生石灰50~75kg/667m2,放在地面上化成熟石灰后,直接撒施在土面上,然后耕田整地,可以調節土壤酸堿度,有效殺滅土壤中的病菌。
2.1.4 種子消毒 可用溫湯浸種或藥液浸種的方法。溫湯浸種是將種子放在54~56℃的溫水中浸30min,可以殺死附在種子上的部分病原菌;藥液浸種是用高錳酸鉀500倍液浸種30min,取出用清水沖洗后催芽播種,可有效降低種子帶菌率。
2.1.5 合理施肥 少施或不施化肥,多施腐熟的枯餅、牛豬欄糞等有機肥。培育健壯植株,增強辣椒自身抗病能力。特別要注意的是,現在有的菜農在施肥時用糞水澆施,而未經過充分腐熟的糞水帶有大量的病菌,極易引起病害的傳播,所以須嚴禁施用未經腐熟的糞水。
2.1.6 合理澆水 水分管理是春提前辣椒栽培中的重要環節。灌水多,大棚中的濕度大,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及蔓延,在大田中要及時清溝排水。同時做到土不干不澆水,葉片萎蔫失水及時澆水或灌跑馬水,不得大水漫灌。
2.2 化學防治
2.2.1 猝倒病 播種蓋土后,用72.2%普力克20mL+25%艾美樂3g兌水15kg澆淋苗床,在辣椒苗2葉1心期、出苗后30d及定植前10d左右再施用1次。
2.2.2 疫病 發病前用70%安泰生25g兌水15kg進行保護性噴霧或用70%安泰生25g+68.75g/L銀法利25mL兌水15kg噴霧;間隔7d用第二次藥,用72.2%普力克20mL兌水15kg葉面噴霧。發現有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中心病株,同時在其周邊撒一層石灰。一定要在發病前用藥,防治效果才明顯,否則效果較差。
2.2.3 炭疽病 發病前用75%拿敵穩5g兌水15kg噴霧,間隔10d,連用2次;發病初期,先拔掉病株,可用50%炭疽福美50g或5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30g兌水15kg噴霧,每隔5~7d噴1次,連噴2~3次。由于炭疽病主要為害辣椒的果實,施藥時一定要噴霧到果實上,必須做到摘除病果再打藥,若打藥后下雨則必須雨后補藥。
2.2.4 灰霉病 用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18g或25%咪鮮胺乳油12.5mL兌水15kg,交替噴霧防治,每5~7d噴1次,連噴2~3次;或蘸花液中加入0.3%施佳樂藥液蘸花,結合蘸花用藥或單獨均勻噴霧,間隔7~10d,連用2次。
2.2.5 病毒病 在發病前用20%吡蟲啉10g兌水15kg噴霧,防治好蚜蟲。發病初期可用1.5%植病靈18g+綠芬威1號15g兌水15kg噴霧防治或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30g兌水15kg噴霧防治,交替用藥效果更好。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