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楠
南宋詩人葉紹翁曾經說過:“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確,滿園的春色是關也關不住,一切美好而有生機的事物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有生機的事物如此,活力四射的教學同樣如此。
一、本色教學的探究背景
縱觀現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當我們驀然回首,會發現,在這亂花迷醉的背后,我們的語文教學卻承受著不能說的切膚之痛,學校里,課表里最多的課時就是語文。可咄咄怪事卻出現:文章不會讀,作文不會寫。我們的學生應該教什么?怎樣教?說到底就是學生學習說語文、講語文、讀語文、寫語文、用語文的課。這些正是語文課中的“紅杏”,是勢必能夠讓我們的語文回歸本色的關鍵。
下面我將具體談談如何在蘇教版《三亞落日》一文中實施本色教學的。
《三亞落日》是一篇寫景的散文,文章行文優美,想象豐富,文質兼美,讀上去朗朗上口,語言清新活潑,生動形象地為我們描繪了三亞落日美妙絕倫的景象,讓人情不自禁地漫步于綿延不絕的畫卷之中,受到美的熏陶。那么如何展開教學呢?
以生為本 ?先學后教
以生為本 ?“本色語文”是立足學生的語文重作為學習主體的兒童的生命狀態,讓兒童喜歡語文、擁有語文。小學語文教學是兒童自己的生活,要服從兒童語文基礎性、現實性的需求,要關注語文課堂上兒童的心態、感受、話語、情趣和思維。 由此看來,深度地解讀文本固然重要,但沒有學生就沒有教學,這是硬道理。王榮生教授認為,語文教師的備課主要是“備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課程專家提供的“一般應該教什么”轉化為“實際上需要教什么”。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所選的內容豐富多彩:古代詩詞、家名篇,神話故事、有童話寓言。這些文章對學生都有極大的吸引力,教學時我們應探究如能將學生的情感完全調動起來,讓學生與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等方面產生心靈的共鳴。
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重視學生需求,以生為本,貼近學生,解決學生的疑惑,指導學生探究學習的方法。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參與,為他們搭建一個合適的平臺。
先學后教
剛剛上課聽寫一段話,這段話我去掉了原文中一些生動精彩的詞語,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課上讓學生動動腦、寫寫字,同時與原文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讀讀比比,比比讀讀,在此基礎上談談自己的感悟。為了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中作者對夕陽的喜愛,我采用邊讀邊想象的方式去感受夕陽“孩童”般的快樂形象。抓住關鍵詞語,讀出對此種景象的無限喜愛,由此體會三亞落日那富有詩意的情景。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多聽、多讀、多說、多寫。在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感悟的基礎上,再進行教學的引導。
二、以本為本 ? 以本定教
以本為本
即指以教材為本。語文學科的特質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緊緊圍繞文本、依托文本來實施教學。教師自己要尊重、看透、鉆深、用足文本;要讓學生以“初次的眼光”閱讀、觀賞、感受、思考,潛心地觸摸文字,走入文本,形成對話,產生共鳴。為此,教師要了解教材,把握教材,靈活地運用教材,真正讓教材成為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奠基石。
學生學習的文章大多都是語言精練、文字優美,這其實是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有效范本。?語文教學離不開言語知識與言語技能,拋離這個“本”,語文學科的特性就淡化了,語文課就不是語文課。增進學生的言語知識與言語技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一目標。故而在教學中,要對文本中精妙的語言進行深入挖掘,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品讀的方式感悟文奉語言的精妙。
以本定教
《三亞落日》一文中有許多的優美語句,深深地感染著學生。尤其是作者把三亞落日形象地比作快樂的孩童、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輕快敏捷的跳水員。生動的畫面讓三亞落日如一顆閃亮的珍珠在課堂內熠熠生輝,學生儼然從一個學習者變成了一個欣賞者,當美麗的景色得到別人欣賞的時候,它才真正是美麗動人的。
這節課的重點就是第四自然段的解讀,所以這更需要我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經歷感知、理解、積累、運用、掌握知識的全過程。為了讓教學更具的層次性,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太陽滑落的過程,之后,給予學習的自主權,讓學生選擇欣賞的畫面仔細品讀,品讀時候關注能表現各個畫面特點的詞。接著在對課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我有層次地訓練了學生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出畫面,讀出意境,讀出情感,最后熟讀成誦。
三、品讀語言 ?返璞歸真
品讀語言
這篇美文能夠教給學生的內容太多了,從遣詞造句到排篇布局,如果條分縷析的教學效果常常是面面俱到而又蜻蜓點水。所以,這樣的文章我就讓學生自己讀讀悟悟、品品背背,從而進行語言的積累。
在課文的重點部分,作者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三亞落日的過程以及落日的每一過程中不同的情景。在這中間,作者在用詞上匠心獨運,用詞語來準確表達自己欣賞落日時的震撼。但一一品讀,以講帶讀、帶悟,顯然不能進行語言的積累。為此,我簡化教學模式,課堂上將“權力”下方,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由發表學習感受,自由控制學習深度。
我們提倡和實踐“本色語文”,根本出發點是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就是要求我們要立足語文之本,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所以,再多的“亂花”,我們不能迷了眼,我們要認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而這一瓢就是為了學生, 讓學生敢說話、說真話。讓學生在有限的時空中,能自己品嘗到智力活動的快樂,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