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娜

【摘 要】寫作是一項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它是在“聽、說、讀”基礎上,運用語言文字來反映客觀事實、表達個性情感。而當下教師在指導小學英語寫作過程中,多采用“速效”指導法,重結果,輕過程,學生嚴重缺乏情感、寫作技巧等方面的體驗。鑒于此,讓學生豐富生活體驗,積蓄寫作技巧在小學寫作指導中尤為重要。
【關鍵詞】體驗 ?英語寫作t
小學英語寫作對于學生整個英語學習生涯來說只是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英語寫作的門檻。但目前許多英語寫作教學不得法,輕體驗,使大多學生產生畏難情緒。行知先生提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我們的小學寫作課堂要讓學生主動用心去體驗,收獲寫作技巧與策略等。本文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下Unit 2 Think and write板塊為例,談一談如何讓學生體驗先行,驅動小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課前預設——體驗話題,“緩存”生活素材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段話充分說明真實生活才是學生寫作的源泉。唯有圍繞寫作話題,不斷汲取生活素材,真實與內心對話,積累不同寫作內容與角度,學生才會有話可說,有詞可寫。
此單元板塊的寫作練習要求為:“What did you do with your family or friends last Sunday? Write about it in your diary.”學生需以日記形式展開,用一般過去時態敘述上周日所干的事情。教師早在課堂練寫的前一星期便拋出話題“Your Weekend”,使學生提早了解寫作的大致內容,并引導學生在周末活動中為英語寫作積累素材。
筆者認為,“拋話題”極其講究技術,從本質上看它其實是個激趣的過程,學生如果對于寫作話題感興趣,他們便會積極地參與到素材原始積累的活動中去。課上,在出示話題后,師生進行真實自由交流,如下:
T:Do you like weekends?
Ss:Yes.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1:I did my homework at home.
T:Were you happy that day? (追問學生的感受)
S1:Not very happy.
S2:I watched TV.
S3:I visited my good friend.
T:What did you do with your good friend? How did you feel? (再次追問學生的感受)…
此環節教師不僅是與學生粗談上周末的活動,還適時追問學生當時的心情,為話題積累多元化的素材。
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Tell me your dream weekends.
S1:Im going to visit Shanghai.
S2:Im going to have a picnic with my best friends.
S3:I want to climb the hill.I like climbing hills.…
此環節引導學生暢想或預設周末活動,為度過一個精彩的周末而造勢,學生期望過精彩周末的熱情已被激活,相信他們能在不同的周末活動中親身體驗,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累積更多的寫作素材。
二、課內指導——體驗創作,“涂鴉”思維導圖
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可以有選擇地借鑒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一些有效策略,比如現今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多會利用思維導圖來為學生梳理寫作思路,充實寫作內容等。“思維導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思維模式,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主題的關系用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
利用導圖寫文是由話題發散,分小組進行交流,讓學生自由想象,邊思考,邊“涂鴉”,體驗小學英語寫作創作的樂趣與自由。在本課中,教師采用了這樣一首“涂鴉”三部曲:
第一步:師生對話,共畫導圖
教師在黑板上寫下 “Last Sunday”,讓一學生與其交流,并用關鍵詞不斷豐富板書,形成初步的思維導圖,同時也為學生自畫導圖作一示范。
T: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S: I stayed at home in the morning and finish my homework first. In the afternoon, I went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in the supermarket.
T:What did you see in the supermarket?
S: A lot of people and yummy food .
T:Did you buy many things?
S:Of course,we bought some fruit ,two new clothes and a box of eggs.
T:How did you feel that day?
S:I was very happy, because my mum bought a robot for me that day!
T:How about the new robot?
S:So cool,I like it very much.endprint
T:What else did you do that day?
S:I watched a film .
T:Which one?
S:Hobbit.
T:How about that film?
S:Thats so exciting!
這一段圍繞“上周日”話題展開的對話已然能用思維導圖勾勒出這位學生那一天的生活軌跡。教師隨課生成的板書即是一篇微縮版的英語習作如下:
第二步:合作互動,自畫導圖
隨即,便是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體驗話題交流,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利用彼此信息溝通,進行英語對話,在此過程中,學生嘗試用思維導圖概括出自己的所見、所為、所感。同樣,學生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有層次地講述出較完整的語篇。由此可見,思維導圖并不是為畫而畫,而是為學生寫作服務,其實最終是為了學生思維的訓練服務。學生在一問、一答、一畫中體驗了交流的快樂,寫作的策略。
第三步:規整文體,豐滿導圖
當然,思維導圖的構建成功并不代表寫作的完成,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于文章的時態、寫作順序、內容主次等方面進一步指導,使學生在思維導圖的“骨架”的基礎上補上“血肉”,創作出更加完整與飽滿的文章。如本文應引導學生運用一般過去時態描述,可以用時間或地點順序進行敘述等,使文章更趨于正確、有序、流暢。
三、寫后反饋——體驗評價,“引爆”學習互補
英語寫作如語文作文一樣,評價這一環節相當重要,恰當的評價能使學生知識互補、信息溝通、疑難共解。最終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本課中,筆者采用類似“擊鼓傳花”游戲,來隨機挑選學生的習作,這樣做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了刺激感,又避免教師對課堂控制太多。
首先,教師采用生生互評機制,男女生進行“評價大比拼”,男女各為一隊,每隊每次可以對于英語習作指出優點,提出意見。教師此時的角色只是場外的裁判角色,對于學生的評價適時進行再評價,及時糾正與激勵。在課上,男女生分成兩個陣營,對于每篇習作都發表了個性化的意見,如:
S1: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and have a big dinner,this sentence is wrong,we should say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and had a big dinner.
S2:這篇文章最讓我受啟發的是不僅寫得很通順,而且還時不時地穿插著自己的感受,就像‘That was great fun! I love it very much.
S3:我認為這篇文章主體寫得不錯,但是文章沒有結尾,如果能加一個簡短的結束語,就更加完整了。
……
然后,教師參與把全班學生分為四人一組,注意根據學生能力高低進行混搭,讓學生們在小組內面對面互評。這一策略教師打破傳統講評課上以“教師評價為唯一標尺”的局面,改革英語寫作評價方式,積極引導生生互評,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學會了互相欣賞,互相幫助,體會寫作的樂趣,品嘗成功的喜悅,在進一步探究中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課后,筆者還把班級中“Last Sunday”優秀英語習作在班級展覽,供全班同學共同學習,這一做法既可以讓被展覽的同學感受到成功感,又使其余同學多了一次學習的機會,為英語寫作續航。
小學英語寫作技能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需要通過各種策略與方法途徑為學生搭建寫作平臺,引導并幫助學生挖掘寫作素材,同時指導學生寫作的方法。教師還要對于他們的作品以多元化的激勵評價方式來促進他們、鼓勵他們,使其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保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為學生終身學習英語服務。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六年級上冊)[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
[2]何鋒.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2012.
[3]http://xxyy.fhedu.cn/Html/7/Menu/9/Article/542[EB/OL].2012-7-23/2014-5-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