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大量的鄉村撤村建居,農民們離開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住上了高樓,農民變成了“新市民”。然而這些農民由于長期生活在農村,長期從事苦累煩瑣的農業生產,幾十年如一日地重復同樣的勞動,缺乏現代商業經營能力,對現今離開農活的城鎮生活已不能適應。由于長期的農村生活,相當多的農民保持著自由散漫,不講衛生的不良習慣,如亂倒生活垃圾、隨手亂扔瓜皮紙屑、隨地吐痰、張口就說臟話、動作粗俗等陋習未改。在發展的過程中,他們突然由農民轉變成了“新市民”,其周圍環境的變化對他們的心理也形成了比較大的沖擊,使他們變得會焦慮、敏感,心理變得脆弱。綜上所述,農民變成“新市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都面臨著一個改變、提升和適應的過程。
在句容市后白鎮也出現了這樣的一個群體。在當地的“萬頃良田”改造工程中,后白鎮共拆遷后白鎮延福、東灣等行政村1600余戶。近5千個農民一下子失去了土地,全部集中到了鎮上,住進了一個政府統一建造的安置小區,成了“新市民”。 如何使這些“新市民”在農村城鎮化后有效提升素質,逐步形成適應城鎮生活的新觀念、新行為,使農民真正”融入城鎮生活中去,真正成為“新市民便成了后白鎮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筆者專門制訂了專項的研究課題,通過一年多的實踐和探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有效提升新市民文明素質。
一、強化教育引導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新市民素質的提高,基礎在于教育。通過實施教育引導來全力提升新市民的綜合素質。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氛圍。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紙、社區宣傳欄等宣傳陣地,大力開展有意義的宣傳教育活動,努力營造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圍,引導農民拋棄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習慣。宣傳方式上采取以農民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致力引導他們懂得愛護社區環境、遵守公民道德的重要性,促使他們做有理想、有道德、懂科學、守紀律的新公民。二是大力開辦“百姓講壇”。從去年開始,我們及時把握群眾的迫切需求和“市民學堂”向鄉鎮延伸的發展趨勢,開辦了 “百姓講壇”?!鞍傩罩v壇”由社區根據居民需求,自主選擇講座內容,而后由鎮社區教育中心聯系師資。目前,全鎮已開辦百姓講壇16期、聽課群眾達4000多人次。現在社區群眾已經接受并喜愛這種授課形式。
二、堅持以人為本
一是發動新市民踴躍參與到社區建設和社區事務的討論中來,在成立的社區中,社區辦每月確定一個社區居民關注的話題,組織新市民代表進行對話題展開暢所欲言的討論,各抒己見,共同研究出好的解決方案,努力把矛盾化解在社區、把穩定落實在社區、把和諧構建在社區。通過活動凝聚人心,讓社區居民能主動管理社區環境,維護社區安全,讓社區居民能主動參加志愿者活動,努力為社區盡心盡力,這樣長久堅持下去,居民社區歸屬感日漸形成,他們會真正把社區當成自己的一個大家。二是讓“新市民”努力適應城鎮的生活規則,以管理約束帶動素質的提高,社區辦組織居民代表討論完善了《社區居民公約》、《社區環境衛生條約》等公約公規,讓居民們相互監督、相互約束,努力提高他們民主參與社區管理的積極性。三是注重“新市民”文明禮儀的學習。社區辦通過宣傳、示范、指導、學習,讓“新市民”逐步學會寬容、敬人、自律、真誠等禮儀,懂得在不同城鎮公共場所應具有的禮儀素養、自覺地克服并糾正有損公共規則的生活陋習。四是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努力組織形式多樣的文娛、體育、民俗、健身活動,讓活動進社區,動員、吸引新市民參加,創造人人參與、戶戶爭先的氛圍,通過引導新市民積極參與群眾文化活動,使新市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也讓他們在實踐體驗中,找到歸屬感,實現教育提高、素質提升,盡快融入城鎮新生活。
三、發揮典型引領
一是開展新市民才藝展示活動。通過經常性地組織開展編織手工藝品、展示才藝、展覽書畫等活動,讓有才學的新市民起到帶頭作用,激發市民學習新技能的熱情,培養市民的一技之長,提高生活情趣。二是強化新市民的勞動技能培訓。群眾增收致富,關鍵是要靠自身的能力。在這點上,鎮社區教育中心努力加大了社區教育培訓,針對新社區居民的實際狀況,采取符合實際的教學和培訓手段,采取社區與社會聯合辦學的方式,聘請專家學者授課,開設專業技能培訓課,努力培養新市民專業技能水平,教會他們謀生技能,獲取更多的謀生手段。為提升他們的自主創業能力,社區教育中心專門開設了創業培訓課,傳授創業知識,進行創業培訓指導,鼓勵他們自主創業,通過自主創業來逐步提高生活質量。
總之,城鎮“新市民”素質的提升,不僅需要城鎮提供相應的公共資源和社會保障,還需要為“新市民”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職業培訓、文化禮儀教育等多方面所需資源和服務。同時更需要的是城鎮社會和市民的理性接納與包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