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李青松報告文學的大地倫理敘事

2015-12-25 20:58:21劉瀏丁曉原
創作評譚 2015年6期
關鍵詞:生態

劉瀏+丁曉原

李青松是新世紀以來活躍而有為的報告文學作家。他創作勤奮,推出了三百余萬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遙遠的虎嘯》《告別伐木時代》《大地震:臥龍人與熊貓》《茶油時代》《大興安嶺時間》《從吳起開始》《一種精神》《北京水問》《大地倫理》等。其作品題材獨特,敘事簡約,精于表達,富有意蘊,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寫作風格。《一種精神》獲“新中國六十年優秀中短篇報告文學獎”,其他作品獲得包括徐遲報告文學獎、全國短篇報告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孫犁文學獎等三十余項獎項。

在李青松的眾多作品中,最為人們熟知的就是生態報告文學。生態寫作成就了李青松,而他的此類作品豐富并推進了新時期以來以徐剛為代表的生態報告文學寫作。李青松的報告文學有一個較為恒定的主題,那就是自然與人的關系的系統觀照與思考。自然是李青松的書寫對象,從《磧口棗事》中的“棗”寫到《大興安嶺時間》的“森林”,從《安吉竹記》的“竹”寫到《紅松之美》的“松”,從熊貓(《大地震:臥龍人和熊貓》)寫到啄木鳥(《森林醫生啄木鳥》),從鷹(《猛禽》)寫到貂(《貢貂》),李青松筆下的自然是一株株鮮活的植物、一個個有靈性的動物。李青松寫自然,并不是簡簡單單只寫自然,他的“自然”是與人緊密相關的。無論是《大地震:臥龍人和熊貓》中的“臥龍人們”、《一種精神》中的“二桿子”,還是《普洱茶人》中的“巖山永”、種樹的“崔永元”(《崔永元種樹》),都是聯系著自然、受制于自然、依賴著自然、順應著自然的人。

一、二元主體與一元主題

人與自然,在李青松作品里是相互依存、和諧共處的兩大關鍵詞,也是其生態報告文學的二元主體。生態倫理學之父奧爾多·利奧波德指出:“最初的倫理觀念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摩西十誡就是一例。后來所增添的內容則是處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圣經中的金科玉律力圖使個人與社會取得一致;民主則試圖使社會組織與個人協調起來。”1為了把倫理范圍從人類世界向整個大地拓展,利奧波德創造了“大地共同體”的概念,并提出“大地倫理”的思想:“大地倫理只是擴大了這個共同體的界限,它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動物,或者把它們概括起來:大地。”2“大自然”與這里的“大地”一詞同義。上文中所說的“自然”,其實是為了便于說明問題,將除人以外的其他的“大地”概括之。“大地共同體”的貢獻在于顛覆了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李青松是“大地倫理”積極的支持者和踐行者,他的作品中“自然”和“人”被置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并且相互交融、彼此共通。

《常熟 常熟》是李青松生態報告文學里“風物長宜”系列中的一篇,“自然”與“人”在其中相得益彰。《常熟 常熟》從“一群作家在常熟采風”入手,揭開以“人”敘事的幕布。緊接著,“常熟是魚米之鄉。常熟是個好地方。常熟有永遠吃不完的稻米,永遠吃不完的魚”,常熟的生態價值水平在此一目了然。除了“常熟水稻”外,李青松還分別以“沙家浜”“市委書記”“夢蘭”“蔣巷村”“老街牛仔帽”“蕈面館”“言子之言”和“知止翁”等幾部分,凝聚出常熟的“自然”與“人”。李青松筆下的常熟:“家家的庭院里養著一盆一盆的蘭花,戶戶的陽臺上養著一盆一盆的蘭花。每日,夢蘭村的天空彌漫著蘭花淡淡的芳馥”;“金黃的油菜花如詩如夢,蔣巷村如在畫中”;“幾聲響雷滾過虞山的上空,蕈就蹭蹭沖出地面,打開小傘,傘下是忽閃忽閃四處張望的眼睛”。李青松眼中的常熟人:“沙家浜人對樣板戲有自己的看法。從不說不”;“有個不甘喝苦水的女人,帶領8個姐妹,生生用繡花的雙手編織出一個屬于自己的夢”;高齡還在干農活的蔣巷村老人們,孔子過其弟子做宰之地“聞弦歌之聲”,那人就是常熟人的言子,還有“清正廉潔,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翁同龢。《常熟 常熟》描繪了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自然和人文雙重景觀,正如李青松在文章中記錄的雷抒雁的話:“陽澄湖美必是陽澄湖的水美。水美湖里的魚蝦蟹自然就肥,常熟的稻谷就長的飽滿。常熟人的日子就過得殷實、富足、快樂。所以,與其說朝霞映著陽澄湖,不如說朝霞映著常熟人的幸福更準確。而飽滿的稻穗就是朝霞映著常熟人幸福的意向符號呢!”“自然”和“人”是共同體,它們是大地共同體,也是生態文學報告作家書寫時不可分割的共同體。李青松顛覆了傳統認識論中將人類與自然視為主體與客體,主人與仆人的二元對立關系。在這個生態共同體中,所有存在物都有其存在的內在價值與生命目的,并構成了一種和諧穩定的自然之美。這種美不是先驗的審美標準抽象出來的理性美,亦非迎合審美者情感體驗和人格力量的感性美,不是低于審美主體卑微的客體美,亦非毫無生命力的物質之美,而是一種充滿活力與靈性的生命實體透出來的天然之美。

“大地”具有客觀的內在價值,它不僅僅是土壤,還是一個由土壤、動植物所組成的環路的源泉,是所有生命的母體。在這個意義上,“大地”是包括人與各種自然實體在內的共同體,它處于一個高度組織化的金字塔結構。金字塔的底部是土壤、植物、昆蟲、禽獸等生物,往上就是大型食肉動物。但金字塔的每一層都相互作用,使自然能量得以正常循環。如果短缺任何環節,都會導致塔的傾斜和坍塌,從而引發生態平衡的破壞。作為組織結構化模型,從“自然”到“人”的層級是向更加高級和智能化排列的,但作為獨立的個體,“大地倫理”強調自然與人類具有同等權利。自然具有內在價值的事實,意味著自然和人一樣,都有追求生存的目的屬性,它體現為生命按照自身種群的規定去成活,每個種群存活的目的只是為了繁衍和保存。在這個意義上,大地共同體內的每個成員都有權利占據自己的位置,都擁有相等的“天賦權利”而無高低貴賤之分。李青松完全秉持大地倫理,在他的作品中,人從來不是統治者的身份,而是以平等成員的身份對待其他的自然權利擁有者,甚至是保護自然權利的倡導者,借以共同維護大地的和諧。在《共和國:退耕還林》中,李青松擺事實、講道理,記敘著他心中的自然法則:

退耕還林實際上就是把已經丟失的東西重新找回來,按自然的法則辦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該是人類的本性。

我們應該以寬闊的眼光來審視生態問題,生態不單是環境的、自然的,還包括人文的、社會的。21世紀的第一場戰爭告訴我們,治理人類文明的污染比治理環境污染、工業污染還要難上加難。

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嚴重沙化的心靈更需要退耕還林。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我們心中的自然法則—這些丟失已久的東西,還能找回來嗎?

退耕還林不僅僅是農民的事情,看似與我們沒有多少關系,實際有著重要的關系。生態環境是個整體,遙遙相隔的東西之間也有著一條看不見的線連著呢。

李青松一再強調的自然法則,指的是當一個事物有助于保護共同體的和諧、穩定和美麗的時候,它就是正確的;否則,當它走向反面時就是錯誤的。這也是李青松生態報告文學的一元主題。正如他在《興隆之本》里寫的:“‘興隆的根本是生態。吳海匯一語道破,‘工業強縣也好,旅游興縣也罷,實際上都是林果業的延伸,因為我們的工業搞的都是果品加工業,而旅游游什么?還不是綠水青山農家樂?在興隆,悲莫大于林衰。若林哀,則興隆衰。在興隆,幸莫大于林興。若林興,則興隆必興矣!”李青松借興隆縣縣委書記吳海匯之口,表達了自己對興林的支持。

李青松的報告文學都是以生態文化作為背景,但牽涉面絕不限于對自然風貌的描寫。自然景觀在他筆下從來都不是被刻意描繪的,他幾乎從不細致寫湖是什么樣的、樹又是什么樣的,但這種不矯情的表達方式恰恰將更本質的東西毫無遮掩地凸顯出來。

二、簡約語言與奏鳴曲般情感幅度

李青松的報告文學作品篇幅精煉,敘述語言簡潔明快,從不拖沓,這與作者有過長期的新聞訓練不無關系。報告文學因其具有非虛構的文體性質,與新聞有相似之處。報告文學的敘事基礎是非虛構,而真實就是新聞的生命。報告文學在真實性方面與新聞有一致的要求,五個W—Who、Where、When、Why、What(何人、何地、何時、何事、為何)都必須明確落實,不能捏造,也不能夸大或歪曲。李青松在報告文學的創作中,始終保持著新聞人對真實的堅守,也秉持著言簡意賅的敘述風格。

“樹上山,糧下川。”—這是朱镕基總理的一句名言。

1999年至今,“退耕還林”的旗幟在中國大地上獵獵飄揚。退耕還林工期10年,總投資3400億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這是中國農村正在發生著的一件大事,是土地改革后土地利用方式的一場深刻的變革。而退耕還林的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正是國務院總理朱镕基。

李青松用朱總理的一句名言作為《共和國:退耕還林》的開篇。他的作品每一小節都不會很長,但每一個要講的重點都清晰、明確。他用了三句話,就將退耕還林的啟動時間、開展狀況以及這件事的意義交代得清清楚楚。將“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落實到朱镕基總理,既是對“樹上山、糧下川”的回應,與開篇相望;又是對退耕還林這件“大事”的強調,國家層面上的高度關注正是說明了變革“深刻”的決心。李青松在敘述方式的安排精心巧妙,暗藏在樸實語言下的是巧奪天工的構思。

李青松的語言簡約卻不簡單,款款深情,娓娓道來。他往往在一種家常般的故事述說中,就能輕易實現對某一莊重題材內容的文學報告。在《磧口棗事》中,他寫過幾個人在磧口與棗相關的事情,其中一個是吳冠中。

吳冠中來磧口的時間是1989年10月。這個季節,該收獲的都收獲了,樹葉也都落盡了,只是棗樹上還有零星打剩下的棗子。多年后,吳冠中創作了一幅圖畫《棗樹》,先生畫的不是那種棗子掛滿枝頭、農人喜氣洋洋收獲的情景,而是兩顆虬黃橫生的棗樹,并排站立在蒼茫的穹宇之下,風骨凜然—這幅畫顯然具有特別的意味哩。他在那幅畫的空白處還寫了一行小字:“故人風格老棗樹。”

李青松寫磧口時寫到吳冠中,不僅僅是因為吳冠中特別愛吃棗、喜歡畫棗,也是第一個“發現”磧口的人,更是因為在李青松看來,磧口的風格與吳冠中的品格之間有著相似性。吳冠中一生都是淡泊與專注的,他對磧口的感情溫厚。李青松認為磧口是安寧和閑適的,有著“與城市里不一樣的東西”,這也許正是磧口吸引吳冠中的地方。在文章中,李青松毫不吝嗇對磧口的鐘意,真摯情感也都融入自己的所見所聞之中:

那日中午,我和梁衡、周明、王宗仁等作家在磧口客棧吃了一餐飯,是那種很可口的農家飯。主食是蒸棗糕,燜小米飯,煮紅薯和烀玉米。菜呢—頭一道是蕎面碗托。其實,這算不得菜,應該算是小吃吧。第二道是大燴菜(五花豬肉、豆腐、茄子、粉條放在一起亂燉),第三道是燉黃河鯉魚。沒了。就這些,吃得挺飽。沒喝酒。

李青松饒有興致地將一餐飯寫下來,若不是真切的喜歡怎能記得如此清晰?雖然菜肴不算華麗,但能從他的文字里“品嘗”出香甜和可口,也能品嘗出李青松走進磧口時的踏實和愉悅。為什么磧口能給李青松這樣的感觸?在文章的結尾,作者也嘗試地作了回答:“我隱隱感覺到,磧口古鎮除了粗糙厚實之外,似乎還有某種力量在暗暗傳遞。雖然我無法知曉這種力量來自何處,但可以肯定的是,磧口人那殷實的小日子及其屬于自己的那份快樂和幸福,一定跟紅棗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系哩。”

三、“我”的聚焦:未知視角與全知視角

作為報告文學的創作者,李青松在他的許多作品中既是敘述者,也敘事主體。他常常描繪著自己進行創作的全過程:“我”尋找著一個個看似平凡卻富于啟示性的故事,以“我”的視野和語言予以真實而生動的記錄。《大地震:臥龍人和熊貓》中,“我”受命趕赴臥龍,“5月26日抵達成都時已是深夜,成都街頭的燈光并不耀眼,少見了以往的喧囂。路邊、河邊、廣場、綠地以及樓與樓之間的空地上,到處生長著帳篷。5月27日晨,我被告知,通往地震災區的道路均已封鎖,災區實行最嚴格的交通管制,除非有‘特別通行證才能進去。據說,有10萬志愿者被攔在了山外。我不是志愿者,但我有什么理由例外呢?情急之下,我想到了搭乘軍車。”李青松采用“日記體”的方式,記錄下我在臥龍的所見所聞,借“我”之眼和“我”之口,敘述著地震發生時和發生后臥龍各界的情況。“我”也是貫穿整個報告文學的線索:“下午,我到省抗震救災指揮部采訪時,又發生了兩次較大的余震”;“5月28日晨,成都鳳凰山機場。我們跟隨賈治邦局長乘坐的直升飛機是一架美式‘黑鷹直升飛機”;“我走進帳篷,放下電腦包和背包,開始打量里面的一切”;“我的帳篷緊靠‘中國大熊貓博物館的臺階”;“我在臥龍的頭一頓飯是在指揮部的帳篷里吃的”;“吃過中午飯,我就開始了采訪”;“我帳篷四周的帳篷里一片鼾聲,災區的人太累了”;“天蒙蒙亮時,我被喊聲驚醒”……故事圍繞“我”的活動進行推演,報告文學的寫作內容即是“我”的觀察和感知。

“我”是誰?當然是李青松,但又不是李青松。當李青松參與到采訪時,所有“我”想知道的事情都通過“我”的采訪記錄下來。但“我”沒看到、沒聽見、沒獲得準確回答前對事情是未知的。只有靠“我”用眼睛看、耳朵聽、實地了解情況后,“我”才知道臥龍發生地震時是什么情況,地震發生后人和熊貓的狀況是怎樣的,國家和地方政府是如何開展救援的,民間人士和社會各層對臥龍投入怎樣的關切。就像“我”只有隨時隨地手握采訪筆記本,不斷記錄下來,才能對實際情況有所了解。“我”的未知視角還表現在“我”思考的加入上。在李青松許多的報告文學作品里,都會出現“我想”字樣。以《常熟 常熟》為例,當市委書記解釋常熟人目前面臨著的“三破三求”時,坐在角落里的“我”,心中就想到:“遠高好,高遠好,高好遠,好高遠—這不就是常熟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嗎?”

但作為寫作者,李青松是全知的。那些不能由“我”靠實地采訪出的內容,即靠作為敘事者一一鋪陳。比如《大寨春秋》里的背景介紹:“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搞封鎖,毛澤東跟赫魯曉夫也鬧翻了,蘇聯撤走了援華專家,國內又經歷了三年嚴重自然災害,人民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比如《共和國:退耕還林》里西部辦主任辦公會議的現場材料,包括審議《退耕還林條例》的會議紀要;比如《從吳起開始》中吳起鎮的由來典故;比如李青松自己創作的詩—《興隆的魅力》作為《興隆之本》的引言;再比如《北京水問》里對“居民用水從每立方米3元7角漲至每立方米4元”了解……“我”無所不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歷史、時政樣樣爛熟于胸。這里的“我”不是作為記者去采訪的“我”,而是作為報告文學作家的“我”。這里的“我”,李青松就定位成專業和謹慎的。他在《北京水問》里就好好回答了一番:“只要聽聽北京的地名,就知道北京何曾缺過水呢。”他將稱作湖的、稱作潭的、稱作海的、稱作河的、稱作渠的、稱作池的、稱作灣的、稱作灘的名字一一列出,以此證明北京與人淵源深厚。而要將這些名字如此細致羅列,需要儲備豐富的知識,并且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此時的“我”全知全能。李青松正是在敘述者的“我”與被敘述者的“我”之間來回切換,輪轉聚焦,使得他的報告文學視角廣闊、內容豐富。

四、復調敘事與主旨歸一

李青松的報告文學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架構復調敘事。他不僅擅長重大題材的宏大敘事,處理起精致短文也游刃有余。他清楚地記錄下臥龍在大地震發生一刻的情況:“地震造成臥龍特區內兩個民族鄉鎮、6個行政村,26個村民小組的4600多民村民,800多民特區、管理局職工和家屬以及省道303線改建等工程的施工隊伍2000余人,來臥龍經商務工人員100多人,國內游客50余人,英國、美國、法國游客35人分別被困在耿達鄉、臥龍鎮、鄧生保護站區域等3個點,無法相互聯絡。”準確的數字,確切的統計信息,在敘述事件發生那一刻的情況時顯得格外簡潔、有力。這些內容是讀者和大眾最關心的,也是最具價值的,被李青松牢牢掌握住并寫進作品里。李青松又是個細心而敏感的作家,他經常沉潛到生活中,去尋找一個個看似平凡卻富于啟示性的故事,然后予以真實而生動的表達,于潤物無聲中,讓我們牢牢記住了熱愛自然的黃宗英、死心種樹的“二桿子”。除了魅力演員、實力作家等身份外,李青松向我們展示了黃宗英鮮為人知的一面—喜歡樹木:“無論是西藏冰封雪嶺上云杉,南海岸邊的木麻黃,還是尋常百姓院落里的楊樹柳樹榆樹槐樹,她都喜歡。”李青松甚至講述了一件她挑選房子的故事:“未見房子時卻先看到一株大松樹,她立馬拉住趙丹不走了。”

《一種精神》里的“二桿子”之所以深入人心,與李青松富有情感的敘述方式分不開。例如,寫到“二桿子”當初是如何選擇承包地種樹時就格外詼諧有趣:

當時村里正在拍賣“四荒”。拍賣會開得異常沉悶。對了,“四荒”就是荒山、荒灘、荒地。大家心里都有數,汗珠摔八瓣,好田還種不過來呢,哪還有力氣治理“四荒”啊!再說,那“四荒”自古就是荒著的,除了牲口啃草磨牙,除了丟孩子、葬死人,還能有啥用途?人人心里的算盤珠子早撥拉好幾遍了。于是,女人扎堆嗑瓜子,漢子們縮著頭吧唧吧唧抽悶煙。村里沒一個人站出來承包。眼看拍賣會就要泡湯了,“二桿子”的脾氣上來了,騰地站起來—“我包”!一個一個縮著的頭伸出來,用詭異的目光看著他。村長唯恐他反悔,手起槌落當地一聲響,荒涼的青山垣的使用權就落在他的手里啦。哄!全場樂倒了一片。好啊!他沒有一個競爭對手,輸贏都是自己。村民們紛紛扛起板凳,往門口走。轉瞬間,青山垣跟大家沒關系了,只跟他一個人有關了。村民們嘻嘻笑著散去了,嘴里叨叨著“二桿子”“二桿子”。村委會屋里瓜子皮滿地,丟在角落里的煙屁股,有的還在冒著縷縷清冷的煙。他一個人傻在那里了……

李青松采用了對比的手法—拍賣前后局面的反差、村民們的縮頭與“二桿子”的沖動等,一一顯示出“二桿子”承包土地種樹這個決定的危險。別人留給“二桿子”的異樣的眼光、叨叨的念詞、滿地的瓜子皮和冒著青煙的煙屁股,反映了“二桿子”的犟勁兒十足和與眾不同,為下文寫種樹遭遇的困難以及“二桿子”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敘述制造懸念,也埋下伏筆。在《一種精神》里,李青松數十次重復著“種樹。種樹種樹種樹”這句話。種樹,是全文的主要內容,是主人公“二桿子”事業,也是作者李青松心中一直的倡導。無論是對“二桿子”個性的刻畫,還是對整個種樹事業開展過程的描寫,李青松最終的目的都是想要將自己內心的生態價值觀表達出來。在他看來,樹是有靈性的,置身樹海,人們可以遠離虛狂和浮華,感恩于大自然帶給人類的一切。李青松的生態報告文學字里行間浸透著春天氣息,總令人自愧不如、心生羨慕。這不僅僅是因為喜歡文學,也源于他對綠色事業的熱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如今,還有多少清澈的河流唱著永不疲倦的歌,還有多少樹木從未受到過人類的侵害?撇開人類之間的彼此爭斗不談,人類最大的危機在于自身與自然的隔絕。此時的李青松,緊握他的筆,一次又一次融入大自然,塑造用綠色挽救人類的尖兵們的英雄群像,頌揚鍥而不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與信念。這就是李青松用于文章標題的四個字—“一種精神”。

李青松對生態建設秉持著絕對嚴肅認真的態度,但他也用了扎實的文學作品證明了生態文學不一定都是悲憫和吶喊的文字。讀李青松的生態報告文學作品,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意外和驚喜,我們從字里行間發現的多是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信念。《一種精神》里有調侃式的戲謔,也有對“二桿子”長期堅持種樹、遇到困難絕不退縮的深入敘述。為了種樹,“二桿子”賣掉了給老人買的棺木,因為放牧問題與村民發生了激烈沖突,甚至在妻兒生病時沒有照顧左右,但他承擔起了改造世界的責任。李青松要告訴我們,我們種下去的不光是樹,更是在播種一個保持生態和諧的精神,這與“大地倫理”不謀而合。“自然”與“人”相輔相成,我們對待自然的態度決定著自然對我們的回報。就像李青松所認為的那樣,大熊貓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物種而存在,它已經成為人類倫理準則的一個化身并從動物界中獨立出來。大熊貓象征著和平、善良、童稚,它的存在激勵著人類對自然的親善和關愛。可以看出,無論敘事內容多么豐富多彩、敘事方式多么精巧,李青松生態報告文學最終都將實現大地倫理的主旨歸一。

1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侯文蕙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92頁。

2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侯文蕙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93頁。

﹝作者單位:常熟理工學院﹞

猜你喜歡
生態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大營鎮生態雞
貴茶(2019年3期)2019-12-02 01:46:32
生態之旅
鄉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2
潤豐達 微平衡生態肥
茶葉通訊(2017年2期)2017-07-18 11:38:40
生態保護 有你有我
“知”與“信”:《逃逸行為》的生態自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xxx|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五月天综合婷婷|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国产色伊人| 中文成人在线|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国产久草视频|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激情网| 最新国产精品鲁鲁免费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六月|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h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国产视频a| 亚洲91精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男人的天堂|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先锋资源久久| 在线va视频| 女人18毛片久久|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a|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正在播放久久|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国产第八页|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一区|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国产理论一区| 婷婷六月天激情|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成人午夜网址| 99这里精品|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在线无码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