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盧錦根 周淼葭
青神:動力產業強心臟
本刊記者 盧錦根 周淼葭
青神人愛做夢,敢做夢,更會圓夢。青神如同一顆充滿活力的心臟,為動力產業的夢想泵血,繪就出一幅生動的發展藍圖。

晚霞中的青神 圖/吳華羽
青神縣,隸屬于四川省眉山市,以崇祀蠶叢氏“青衣而教民農桑,民皆神之”而得名。占地386平方公里、僅有20萬人口的青神縣素來都是一個山清水秀、美食遍地的地方,一直都被譽為“蜀王蠶叢故里”“蘇東坡初戀的地方”“中國椪柑之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等。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內秀婉約的四川丘區小縣,卻有著頂天立地的動力產業夢,志在掀起動力產業發展的新浪潮。這個地處川西南的青神小縣,到底有著怎樣的夢想和發展基礎來推動其動力產業的實現?在發展動力產業的過程中,又會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帶著這些疑問,近日,《當代縣域經濟》記者駕車沿成樂高速一直向南行駛,來到了這片處處彰顯著青衣大地發展動力的土地,探求青神縣動力產業的發展路徑。
青神原本是個經濟欠發達的丘陵小縣,人口不多,資源也稍顯匱乏,這些都成為制約青神發展的最大瓶頸。那么,青神該從何處突破?
三年多前,剛剛走馬上任的縣委書記黃國清謀定而后動,經過一系列的深入調研后,他認為青神縣已經具備相當的機械產業基礎。從此,青神縣以堅定的步伐走出了一條立足于本地企業擴展,突出產業聚集招強引優,適合自身發展的工業轉型升級之路。在機械產業集群中,如果說機械生產是集群中的錚錚鐵骨,那么,動力產業無疑便是集群中的強壯肌腱。只有內外結合,才可以稱得上完整的機械產業集群。作為全國機械產業百強縣,青神經過這幾年來堅持不懈的發展,機械產業已經小有所成,更進一步的核心夢想,非動力產業莫屬。
未來3到5年,我國將處于調整內燃機排放標準的窗口機遇期,大量“黃標車”將隨著新的環保標準的出臺而被淘汰,這給發動機產業帶來新的洗牌過程,也給機械之都——青神帶來了新的戰略機遇。對此,青神縣委書記黃國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堅持發展機械產業的前提下,我們明確了主攻方向,即動力產業之路?!?014年11月,青神縣《加快動力產業發展的決定》《動力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方案》等相繼出臺,提出以“核心競爭力+產業鏈=青神動力”為發展模式,高舉動力產業大旗,以企業為主體,以產學研聯盟為依托,發展“高端產業、產業高端”,形成集設計、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動力產業鏈。這也有力地證實了黃國清所言,青神,正在為圓動力產業之夢而努力!
根據《加快動力產業發展的決定》,青神縣還將著力招強引優、做強產業和創新驅動,積極引進燃氣發動機、LNG發動機制造(再制造)及配套項目、太陽能發電機、農用發動機、發動機核心零配件鑄造加工、汽車總裝等六大項目;圍繞乘車用發動機、排氣后處理裝置(技術)、替代燃料內燃機產品研發、關鍵部件產業化運用等重點產業,加強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增強動力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預計到2025年,全面實現動力產業年產值500億元、入庫稅金50億元、就業達到10000人的發展目標,建成國家級動力產業園區、國家級燃氣動力檢測中心。
在發動機項目上,根據青神目前具備的各項條件和國內柴油發動機市場的需求,青神縣決定規劃打造四川神柴動力產業園,為真正建成頂天立地機械之都再添動力。四川神柴動力產業園區總規劃面積約10平方公里,估算總投資約269億元,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工程機械柴油發動機50萬臺套、單缸柴油發動機100萬臺套,年產值達500億元。
回望青神縣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青神人愛做夢,敢做夢,更會圓夢。曾經的高速公路夢、鐵路夢、航電夢……在今天都已變成了現實。如今,動力產業的夢,則成了令青神人心動的最大夢想,而敢為天下先的青神人也正在這條逐夢之路上大展身手。

丹甫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黃國清于2014年11月3日在動力產業發展座談會上表示,青神縣在產業發展上還面臨諸多考驗,而在動力產業的發展方向上要做到“三個一流”:建立一流研發團隊,建立一流的市場體系,建立一流的零部件生產企業。
為了做到這“三個一流”,青神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14年11月10日,黃國清率隊拜訪了目前我國內燃機領域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蘇萬華,并就動力產業合作與對方團隊達成共識,簽訂了《青神縣動力研究項目合作協議》。11月20日,蘇萬華院士專程來到青神縣,就合作成立動力研究院事宜進行確定。
然而,與青神開展智力合作的院校企業并不止一家。到目前為止,已與天津大學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汽車動態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省汽車關鍵零部件協同創新中心、四川省清潔汽車工程技術中心、西華大學內燃機研究所、清華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并與中國南車、中國北車、中船國際等國內知名企業的設計、研發專業人士達成共識,組建研發團隊,為動力產業園提供技術支撐。
在建立一流的市場體系上,青神用市場的力量帶動產業的聚集,這也是公司力量的有限體現。因為青神目前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動力產業的關鍵時期,動力產業屬于高端產業,其核心競爭力往往就在一個關鍵的零部件上,所以青神決定在關鍵零部件上尋求突破,從細分市場上找到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起步階段甘做配角、做好配角,逐步從零部件制造發展到發動機整機的生產,這也凸顯了青神縣建立一流零部件生產企業的必要性。
作為全國機械產業百強縣,青神縣培育的丹甫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小規格壓縮機、標準傳動件、木工機械研發生產基地,西南地區最大的機場地面設備,初步形成了產業鏈條。今年1月13日,黃國清在丹甫企業調研時說,作為眉山市首家獨立上市公司,丹甫開創了先河,為今后青神縣推動公司上市樹立了榜樣。
此外,青神縣還擁有強大的產業配套功能。省級技術中心3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戶,國家級創新型示范企業1戶,產學研一體化的“大學生創業園”1個,機械加工制造規模以上企業20戶……這些,都是發展動力產業不可或缺的機械產業基礎。
青神人有種令人欽佩的特質,那就是善于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無數的事例證明,青神人的骨子里不畏艱難,敢為天下先,這便是當今青神精神的寫照——“小而不卑、難而不懼、奮斗不息、創新不已”。
“青神精神”在這片熱土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青神縣小人口少,早年沒有國道、省道和鐵路,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可以說,青神“小”到了極點、“弱”到了極致,但青神人并沒有因此而自卑,而是非常響亮地提出了“青神精神”。正是因為有了“小而不卑”的精神,青神才有了“中國竹編藝術之鄉”“中國椪柑之鄉”等殊榮;正是有了“難而不懼”的精神,青神才有了眉山全市首家獨立上市公司——丹甫股份,德恩機械成為全國最大的機械傳動件生產企業,青神機械產業集群躋身全國百強等;正是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青神才有青衣峰景、青神大酒店等城市地標建筑拔地而起;正是有了“創新不已”的精神,青神才有了成綿樂客運專線改道青神,大手筆的電航工程,眉青快速通道破土動工……

四川省青神縣委書記黃國清(右一)視察工業園區企業
在當前新形勢下,這種精神更成為20萬青神人民的品格信念、動力引擎和思想正能量,凝聚和團結全縣人民勇于創新、爬坡上坎,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把可能變為現實。
“青神大力發展機械產業,不僅制定出機械產業中期、長期發展規劃,且建成機械產業園區,積極爭取國內知名企業入駐,帶動配套產業鏈,為項目降低生產成本?!鼻嗌窨h工業開發區管委會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羅小兵告訴《當代縣域經濟》記者,正是這股青神精神,指引著該縣加快“新能源、新技術、新科技”動力產業的發展,推進科技創新支撐和產業轉型升級,以及青神——這座機械之都的騰飛。
在不久的將來,青神縣將著力打造“機械產業一枝獨秀、其他產業百花齊放”的產業格局,做強龍頭企業,發展配套企業,扶持小微企業,引導企業創新自主品牌,推進“兩化融合”,規劃并啟動物流園區建設,促進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
(青神縣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