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建宏 周淼葭
旺蒼:探索“醫養結合”康養路
本刊記者 王建宏 周淼葭
四川省旺蒼縣金溪鎮中心敬老院與鎮衛生院僅一墻之隔,敬老院里的老人生病了可以方便地到衛生院就醫,衛生院也會派駐專人到敬老院為老人服務,這使老人們得到了很好的醫養照護。一道矮墻,分隔的只是地域,分不開的是鎮敬老院與衛生院已有的交集,這,就是“醫養結合”的鮮活范例。
當今中國,60歲以上人口超過2億,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而“醫院不能長期住,回家又沒有專業護理”的情況更是老齡化社會中越來越突出的矛盾之一。老齡化社會如何讓老年人享受高品質的養老服務,有尊嚴地養老,是每個家庭關心的問題,也是近年來各地政府頻頻討論的議題與難題。
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積極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方向,這是一種有病治病、無病療養,醫療和養老相結合的養老模式,即“醫養結合”,其優勢在于整合養老和醫療兩方面資源,為老人持續提供服務。2014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四川省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發展工作推進方案的通知》,將養老健康服務業確定為優先發展的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之一,對健康服務業的向陽生長具有指導性作用。
而在“養老院不方便就醫,醫院里又不能養老”的現實情況下,四川省旺蒼縣在“醫養結合”的健康養老之路上做出了積極的探索,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新樣本。
位于四川省旺蒼縣東大門的金溪鎮,地處廣元市和巴中市的結合部,是個偏遠的小鎮。然而,地緣的偏僻并未讓這里的公共衛生滯后,反而走在了探索健康養老服務之路的前面。
駕車沿著省道202行駛,抵達興隆路后左轉向北,經過一條繁華熱鬧的街道,便可看見一道斜坡向上延伸出的兩條小路,左方便是金溪鎮中心敬老院,右方則是金溪鎮衛生院,兩者之間,僅有一道矮墻相隔,在坡上茵茵綠地之間遙相呼應。
在敬老院的后門處,一條綠色通道將兩者相連,實現了衛生院與敬老院的無障礙溝通。
“我就住在隔壁敬老院,今天是陪同住的大兄弟來衛生院看病的。”在衛生院一樓的中醫館里,64歲的李大爺精神頭兒很好,大聲地向《當代縣域經濟》記者介紹。
由于敬老院與衛生院相鄰,住在敬老院里的老人都選擇就近就醫,成為了衛生院的固定病人。一來二去,敬老院與衛生院很快就熟悉起來,敬老院院長涂明壽與衛生院院長何發修因為工作關系也成為了好朋友。漸漸地,兩人發現敬老院與衛生院完全可以資源共享,不僅可以更好地為入住敬老院的老人做好醫療服務,也能固定衛生院的就醫人群。
2014年9月,衛生院與敬老院簽訂了合作協議,敬老院入住人員實現了100%在衛生院初診。去年全年敬老院門診數量達930人次,住院25人次。
衛生院還為每個入住敬老院的老人都建立了一份健康人頭檔案,因人因病來實施分類服務。除此之外,還擇優派駐了1名職業醫師及1名專業護理人員,對敬老院老人進行定崗定責、定員定人的服務,按照敬老院入住人員身體情況,有針對性安排醫生、護士在每周五開展查房工作。
至此,金溪鎮中心敬老院已被完全納入衛生院“第二病區”,實行“醫院”模式化管理,在養老的同時,也可方便就醫,解決了傳統醫養不能兼得的養老難題。
《當代縣域經濟》記者來到旺蒼縣金溪鎮中心敬老院時,正逢2015年立春日,陽光明媚,敬老院大院中隨處可見三三兩兩在一起活動的老人。
敬老院于2010年開工建設,2012年4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涂明壽院長說,當時選擇在這里建設敬老院,也正是考慮到入住老人們方便就醫,現如今,衛生院的醫護人員幾乎能認出每一個住在敬老院的老人。

金溪鎮中心敬老院老人在玩撲克牌 圖/周淼葭
金溪鎮工農村61歲的陳榮林老人,在敬老院建成后不久便住了進來,這一住就是兩年多。他原本就是村里的五保老人,敬老院建成后,村上領導為他爭取到了入住名額。《當代縣域經濟》記者在他所居住的房間看到,按照酒店標間的標準,兩張床并排而設,床上被褥干凈整齊,房間內不僅有衛生間,還配備了呼叫、監控、液晶電視、熱水器等設備。
“以前在村上住的時候,生活非常不方便,一個人也沒處說話。現在住在這里,一間屋子里有兩個人,隨時都可以聊天,也不會覺得太吵。”陳榮林老人說得興起,看得出來他是發自內心的滿意。

四川省旺蒼縣衛生局局長黃銘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圖/周淼葭

入住金溪鎮敬老院的陳榮林老人很滿意現在的生活 圖/周淼葭

衛生院院長何發修(左二)與敬老院院長涂明壽(左三)向記者介紹情況 圖/周淼葭/
在敬老院一樓的院壩上,散步曬太陽的老人不時談笑,還有幾位老人在角落里打起了撲克,個個都神采奕奕。問及他們誰贏得多,老人們笑言沒有計算輸贏,只是好玩混時間,眉眼之間很是輕松愉快。
老年人是疾病多發易發人群,敬老院對此做了一些科學的健康干預。針對不同疾病的老人,衛生院與敬老院確定了相應的醫護人員,實行“一對一”“一對幾”的醫療服務。此外,還建立了門診病歷手冊及床頭卡,詳盡記錄每位老人的病史、每次的健康檢查、用藥治療等情況,而床頭卡則明確地告知每位老人,讓他們明白、清楚地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注意事項。
在膳食方面,敬老院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衛生院醫護人員的建議下,針對不同體質的老人,結合他們的身體疾病及康復需求,制定出了合理的膳食方案,一并交由敬老院食堂,為老人們量身定做飯食。
漸近午時,在食堂的窗口前,一些吃飯較早的老人已經拿著飯盒排起了長隊。食物的香味飄散在空中,已經打好飯的馬旭祥正吃得津津有味。他說,這是他們自己親手種的蔬菜,吃起來特別香。
《當代縣域經濟》記者還了解到,敬老院有菜園種植地1200平方米,花草種植區200平方米,家禽養殖區50平方米。根據老人不同的喜好,在院內開展了簡單的生產種植勞作,既增添了老人的生活情趣,又鍛煉了他們的身體。
四川省旺蒼縣衛生局局長黃銘在接受《當代縣域經濟》記者采訪時說,發展康養產業離不開醫療衛生服務。很多老同志年紀大了,慢性病也隨之而來,要更好地健康養生,一定要走“醫養結合”的路子。旺蒼縣目前正思考把發展中醫藥與健康養老結合起來,做強做大整個康養產業鏈。
黃銘認為,中醫藥有它自身的特色優勢,對慢性病的康復、理療按摩、推拿、術后康復、中風后遺癥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我們力求中醫藥必須先行一步。中醫藥方面,它更善于調理人的身體,有種說法叫做“上醫治未病”,防患于未然,這也就是我們健康養老特別需要的。我們旺蒼縣中醫院去年與企業簽訂了中醫藥方面的意向性合作協議,投資約2億多元,將利用中醫院的自有土地規劃發展健康養生項目。
黃銘介紹,廣元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康養產業的發展,不僅發布了《廣元市健康養生產業發展規劃》,并在2014年9月召開了廣元市康養產業推進會,明確提出了康養產業的發展方向、發展重點、產業競爭力提升策略,并要求到2017年,廣元健康養老服務業占GDP比重將力爭超過7%。而旺蒼縣已經儲備了5個項目,將根據市上的統籌規劃,盡快將項目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