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車文斌
縣域新常態崛起新業態
本刊記者 車文斌
經濟新常態,以富含經濟學原理和高度濃縮的方式,打包概括了世界及中國的當下。中國前期的強刺激政策將弱化,增長速度將減緩,結構調整將加速。在此大背景下,未來數年,農村改革、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區域化集約化將成為縣域經濟的“新常態”。
2014年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年度,世界變化如此之快,一方面,移動互聯網放大個體的力量,讓世界越來越扁平,越來越便捷,越來越狹小,另一方面,它又讓我們越發孤獨,方向感迷失。不經意間,火爆一時的滴滴打車就成了過客,而創客、眾籌又成了一個個熱極一時的名詞。
而另一個更熱的名詞躍入了我們的思維,占據了我們的眼睛和耳膜:經濟新常態,它以富含經濟學原理和高度濃縮的方式,打包概括了世界及中國的當下。未來,新常態還將持續,左右我們很多年。
數年前,發端于大洋彼岸的美國金融危機,世界經濟一下熄火,步入“大調整”與“大過渡”的時期。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也隨之進入換擋期,結構調整面臨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
可以預料的是,中國前期的強刺激政策將弱化,增長速度將減緩,結構調整將加速。那么,大背景下,四川經濟,尤其是四川縣域經濟又將進入何種“新常態”呢?
2014年12月22日一大早,四川榮縣雙石鎮石牛村,村民曹強又扛著鋤頭走進了離家一里地的莊稼地。這是一個典型的四川丘陵地區的農村,像這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棲的日子,曹強已持續了30多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農村的青壯年越來越少,農業稅已免收很多年,相應的養老保險也已推開,其他的,關于農村正在發生,或即將發生的重大變化,他便感覺不到了。
而此時,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正在北京召開,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正是當前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2014年9月22日,四川與全國大多數省市一樣,也召開了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會。影響四川千千萬萬農民的農村改革,緊鑼密鼓地推進。
“農村改革是當代中國經濟改革的起點,也是農村發展繁榮的動力源泉。當前,農村改革發展已處于新的歷史時期。”會上,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說。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30多年后,第一輪農村改革紅利幾乎釋放殆盡。問題倒逼改革,進一步調整農村生產關系勢在必行。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教授戴賓認為,四川縣域范圍內,鄉村用地占80%以上,縣域經濟既包括有一定城市經濟屬性的城鎮經濟,也包括具有鄉村經濟屬性的集鎮經濟和鄉村經濟。因而,四川省深化農村改革,正是縣域經濟新的工作重心和未來發展的創新著力點。
“放活土地經營權”“創新農業經營體系”“適度規模經營”“縱深整體推進”,一系列關鍵詞揭示了四川縣域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以“土地”為著力點,四川縣域改革進入攻堅突破期。
那么,未來數年,縣域經濟將出現哪些“新常態”呢?
農村改革將是未來數年縣域經濟的“新常態”。靠強刺激政策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將難以為繼,接下來面臨的是一定程度上資金的萎縮,只有依靠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放開束縛經濟增長活力的因素,才能夠釋放新一輪的改革紅利。因而,以往依靠投資促增長的“舊常態”,正被土地改革的“新常態”取代。
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將成為縣域經濟的“新常態”。緊日子時期的來臨,并不意味著縣域經濟的增長速度將放慢。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集中在農村,而中國農業的現代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2014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而在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再次審議了《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凸顯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迫切性和緊迫性。基于此,可以判斷出,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村將釋放出巨大的內需,農業機械化、產業化、信息化將推進農村實現快速發展。
區域化、集約化將成為縣域經濟的“新常態”。西方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的成功經驗非常豐富,借鑒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經驗,可以發現農業生產具有很強的區域性特點,即使同一個國家不同區域,同一區域的不同地區,農業生產的條件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農業現代化內涵具有區域性特點。同時,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現,將使農業現狀發生巨大的變化,農業增長方式從粗放經營轉變為集約經營。在我國縣域經濟內,農業現代化從本質說就是改革當前傳統農業低效的生產方式。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40%以上的農村強壯勞動力投入到了非農產業,而把農業生產留給了婦女、兒童及老人,從事農業的勞動力趨于弱化,“空心化”“老齡化”愈加明顯,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
互聯網時代,內陸不再偏遠,西部不再落后。其改寫的不僅是電子信息,還有空間距離,以及工業、農業傳統的生活銷售模式。
2010年,網易CEO丁磊開始養豬,兩年后,聯想的柳傳志就成立了佳沃集團,開始賣藍莓和獼猴桃,不久后,京東商城掌門人劉強東開種大米,“互聯網農業”迅速崛起,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點,聯想控股已經在農業板塊上投入超過10億元,未來5年還將投入20億元~30億元。農業新業態正在改寫四川農業落后的歷史。
產業資本的進入,改變著雅安農業的現狀。借災后重建之機,四川曙光集團到蘆山縣辦起智慧生態農業園區,如今,雅安市蘆山縣已建成綠色食品原料(獼猴桃)標準化原料基地和有機農業(茶葉)示范基地,名山區建成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
川渝毗鄰地區的百萬人口大縣鄰水的現代農業正在崛起,2014年,鄰水縣現代農業園區5萬畝產業基地、鈺錦現代農業園區、八耳正大祖代豬場、關河千萬只種雞場、涼山黎家萬畝現代林業產業基地全面建成,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基地,規劃建設柑子鎮春和村、袁市鎮大光明村等6個幸福美麗新村。
廣元朝天區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躋身全省蠶桑絲綢產業發展基地縣,建設曾家山和廣陜高速朝天段兩個省級新農村示范區,發展家庭農場,推廣李家鄉“陶園農場”創造的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培育各類家庭農場107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65個。
更網絡,更產業,更現代,更集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農業新業態,更深入而廣泛地改變著傳統的小農式的經營模式,農村變革更席卷而來,內陸四川也不再偏遠,西部山鄉也可引領農業潮流。

火熱的鄉村旅游吸引都市游客觀光賞花
不管你承不承認,世界性的寬泛服務正勢不可擋地崛起。雖然世俗社會仍是構成個體生活的母體,但地球村在日益逼近我們的生活,不知不覺間,法國豬肉、美國玉米、英國牛肉正進入我們的餐桌,世界更小了。
這意味著很多服務,也會是全球化的。
互聯網時代,新疆的鷹嘴豆賣到了四川,四川的芒果、桔橙賣到了俄羅斯,陽澄湖鮮活的大閘蟹賣到了成都……
雖然中國農業仍在很多方面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但中國已不再是信息孤島,某種程度上,這里反而是思維和經濟最活躍的地方。中國的高鐵外交,是世界經濟最為靚麗的部分,“一路一帶”的大構思與大實踐,給世界經濟平添一抹亮色,世界目光已匯聚亞洲,匯聚東方。
四川農村正在國家農業現代化的大棋局下,以省委、省政府壯大縣域經濟夯實“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底部基石的戰略下,發展路徑愈發清晰。
當然,服務除了公司式的全球化服務之外,還有重要的政府服務:政府為企業服務,為民眾民生服務。

四川西昌市城南大道東延線火把廣場


現代農業種植園里的有機草莓引起了四川西昌華倫農業電商總經理劉文君的濃厚興趣 圖/盧錦根
政府的服務更加精細化,2015年剛開局,四川省政府就下發《關于公布省本級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結果的決定》,取消省本級非行政許可審批40項,調整或并入現有行政許可審批事項3項,調整為政府內部審批事項29項,下放下級政府內部審批的事項2項。
服務新狀態,不僅權限下放效率提高,而且民生服務更有實效。我們注意到,四川縣域正全力清理行政審批事項,2014年,資陽市對3年以上呈現“零審批”的47項審批事項暫停行使權力,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由11大類17小項調整為7大類13小項,仁壽將由原來涉及16個部門22個行政審批事項變為代辦中心一個窗口,中江縣將過去涉及11個部門、需180~240個工作日的審批時間縮短到35~50個工作日。這再次告訴我們,一切事在人為。
當今,世界正全力構建兩大網絡。
一個是基于電子信息,架構起龐大而無形的大數據網絡,是為“大數據時代”。
另一個則是基于基礎設施網絡,讓地球村結成有形而暢達,且強大、便捷的物品流通網絡,是為“大物流時代”。
不管是2G、3G、4G還是5G,甚至還有未來將誕生的6G、7G抑或8G,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名詞,都意味著電子信息網絡的前沿性與高端性,其與科技發展的緊密契合性,與未來生活的密切關聯性。誰在電子信息網絡處于高端,就決定其話語權和支配權。
同樣,基礎設施網絡,是左右未來經濟生活的另一大核心條件,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以高鐵、高速公路為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其意義深遠,已深刻影響中國的過去和現在,并將延及未來。商品的流通構建大物流,暢達而高效的交通是其必備條件。從“一路一帶”的國家戰略搶占物流高端環節,到李克強總理的“高鐵外交”,無不彰顯“大物流時代”國家戰略的深遠謀劃。
四川縣域大部分是農村,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但因各級政府的重視,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已大為改善,兩大網絡取得長足發展。未來,四川縣域的基建新形態除了全力推進新型城鎮化之外,兩大網絡的構建也是發展目標,縣域經濟亦將在不久的將來邁進大數據和大物流時代。

位于四川仁壽縣內的恒重壓縮機生產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