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芳
縣域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建設的思考
張 芳
來自四川省筠連縣的實踐與探索
縣域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信息化程度普遍處于低端水平,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公眾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建設是促進新形勢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實現均衡服務的重要基礎。2014年,四川省筠連縣通過加大對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建設資金的投入,規范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全縣18 個鄉鎮、14個社區建立了鎮鄉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站),配備基層勞動保障協理員43人。其中專職基層勞動保障協理員23人,兼職勞動保障協理員20人。覆蓋城鄉的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初具規模。
目前,筠連縣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許多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主要體現在網絡延伸不足、資金投入較少、技術人員缺乏等問題。
——信息化網絡覆蓋面較小。信息化服務手段滯后,尚未建立通過互聯網提供公眾信息服務的渠道。鄉鎮(街道)、社區(村)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還未實現網絡專線連接,使服務不能下延,無法正常使用系統。
——現有系統使用效率不高。信息化設備配置相對落后,辦公設備也相對老化,現有網絡系統使用頻率不高,信息渠道不暢通。
——工作人員操作水平普遍不高。各鎮鄉、社區業務工作人員流動頻繁,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操作水平普遍不高,鎮鄉、社區基層平臺缺乏專職的計算機系統維護、操作人員,制約了信息系統的推廣使用。基層工作人員數量不足,還存在專人不專職的情況,影響了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川新津縣老人集體健身活動
——數據存儲不統一。在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經辦業務中,在就業登記、再就業培訓、職業介紹等方面的基礎數據采集上涉及人員多,結構復雜。數據存儲方式也多種多樣,信息資料保護措施薄弱,沒有專業的存儲備份機制,安全的防范措施比較薄弱,技術人員水平相對低下,在設備運行、維護上基本上沒有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很難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
——信息共享程度低。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銜接渠道不暢通,特別是在失業就業登記、職業介紹、再就業培訓、就業信息發布等方面,缺乏業務與技術之間的結合,鎮鄉、社區之間的信息共享渠道不暢通,業務間的信息銜接不完善,阻礙了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業務的有效開展。
——經費保障機制不健全。在縣、鄉兩級財政預算中,均沒有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信息化建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站)的日常工作經費得不到保障。
總的來說,筠連縣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信息化程度仍處于低端水平,僅能滿足基本業務和基礎數據的錄入與管理等基礎性工作,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公眾對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信息化服務需求。在實際工作中要以公共服務為目標,為廣大服務對象提供更便捷、更及時、更高效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網絡平臺建設,多渠道拓展網絡覆蓋面。以互聯網為依托,建立起完整的網絡、暢通的信息快速傳遞通道,業務專網在基于網絡整體安全的角度上向鎮鄉、街道、社區(村)級延伸。
——集中統一的規劃與管理。進一步優化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操作系統,加強業務管理,規范工作程序,確保各項數據錄入準確,把就業服務工作重點前移到社區和村,實現服務前移,管理集中,統一操作平臺,信息資源互通、互融、互享。同時加強網絡維護,及時、準確地發現網絡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便及時地維護保障網絡安全、無故障運行。
——加強基層平臺規范化建設。在場地選擇上要充分考慮人口集中、交通便捷等因素,按照上級規定的平臺建設規劃標準建設,配備必要的計算機設備,健全業務工作規范。加強鄉鎮(街道)、社區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機構建設,做到場地達標、設備齊全、人員到位。將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絡、互聯網延伸至所有的基層平臺,配備網絡專用設備,確保基層工作正常運轉。
——建立專項資金投入機制,確保基層機構正常運轉。探索建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投入保障機制,通過調整支出結構、多方籌措資金等方式,加大建設資金的投入,為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站)添置信息網絡必備設備,確保基層信息網絡正常使用、高效運轉,使其更好地為城鄉服務對象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務。
——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提高基層工作人員服務能力。各基層站所應配備專門或相對穩定的信息網絡專業技術人員,同時縣級部門應加強對鎮鄉、街道、社區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工作人員網絡專業技術培訓,不斷提升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工作人員操作水平和服務能力。
——加強網絡信息監管,暢通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信息渠道。要規范工作程序,強化工作責任,確保各種數據錄入準確、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信息真實、信息更新及時,提高信息利用率和準確性,為上級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依據,為城鄉服務對象提供及時的信息服務。
(作者單位:四川省筠連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