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胡禮哄,唐興中,李波
(澧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湖南常德415500)
CT定位下微創穿刺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短期療效分析
劉旭,胡禮哄,唐興中,李波
(澧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湖南常德415500)
目的觀察CT定位下微創穿刺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短期療效。方法選擇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該院收治的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168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84例,給予常規開顱血腫清除術;觀察組84例,給予微創穿刺血腫清除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病死率及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結果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病死率[對照組為9.52%(8/54)、觀察組為3.57%(3/84)]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1個月GCS改善程度[(2.4±0.8)分]優于對照組[(2.0±0.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449,P<0.05)。結論CT定位下早期行微創穿刺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效果明顯,對臨床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具有指導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腦出血;高血壓;微創穿刺術;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嚴重腦血管疾病[1]。70.00%以上發生于基底節區,該部位腦出血致殘率及病死率均較高[2]。對于自身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應謹慎選擇治療方案。高血壓腦出血多發生于中老年男性[3],據調查統計,我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有逐年上升趨勢。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更多的治療方式被應用到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中。為了解CT定位下微創穿刺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臨床療效,作者進行了有關研究。通過觀察術后1個月病死率及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指標,旨在探究CT定位下微創穿刺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本院以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為診斷而收入院患者16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4例。觀察組患者中男45例,女39例;平均年齡(70.4±5.2)歲;術前GCS:3~9分51例,>9~15分33例;血腫量:30~60 mL 83例,>60 mL 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40例,女44例;平均年齡(69.3±5.8)歲;術前GCS:3~9分45例,>9~15分39例;血腫量:30~60 mL 82例,>60 mL 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明確整個研究過程,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由當地倫理協會全程跟蹤。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觀察組采用微創穿刺血腫清除術,在頭顱CT掃描定位下采用YL-1型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北京萬福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根據血腫深度選擇適宜穿刺針),根據頭顱CT掃描結果,在血腫最大處外1/3與后1/3交叉處進針,避開重要功能區及重要神經、血管行走區域,第1次抽出血腫量小于或等于30%,接下來用(3~4)萬U尿激酶(遼寧天龍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131127,規格:10萬U×1支)溶于0.9%生理鹽水(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40610,規格:500 mL﹕4.5 g)5 mL注入血腫腔,2 h后引流,每8~12小時重復進行1次。對于發生腦積水的患者可同一時間進行腦室穿刺術,達到引流目的。依據術后復查腦CT結果,血腫完全消失或小于10 mL及顱內壓正常者可拔除穿刺針。對照組采用常規開顱術清除腦內血腫,在顯微鏡下依據顱內壓力情況除去骨瓣以達到減壓的目的,進一步清除血腫。所有操作均按臨床診治原則進行。將發病7 h內手術定義為早期手術。
1.2.2 療效評價以術后1個月病死率和存活患者GCS改善程度為短期療效評判標準。GCS改善程度以術后1個月時GCS與術前GCS的差值表示。對1個月時存活患者中仍住院者通過臨床資料明確GCS,對已出院患者通過電話或門診方式進行臨床定期隨訪,確定患者GCS及生存情況,評定兩組存活患者術后1個月時GCS改善程度。
1.3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或構成比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病死率比較觀察組患者病死率為3.57%;對照組為9.52%。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病死率比較
2.2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GCS改善程度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前GSC為(7.1±2.3)分,術后1個月GSC為(9.5± 2.7)分,GSC改善程度為(2.4±0.8)分;對照組患者術前GSC為(6.3±2.7)分,術后1個月GSC為(8.3±3.1)分,GSC改善程度為(2.0±0.7)分。觀察組患者GCS較對照組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449,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GCS改善程度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GCS改善程度比較(±s,分)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2.4±0.8 2.0±0.7 3.449<0.05 84 84 tP --術前術后1個月改善程度7.1±2.3 6.3±2.7 2.067>0.05 9.5±2.7 8.3±3.1 2.675<0.05
高血壓腦出血對患者危害極大,且開顱手術具有很大風險,行微創穿刺血腫清除術相對而言是一種價廉、療效確切的治療方式[4]。Zhou等[5]研究表明,微創穿刺血腫清除術能明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癲癇等)發生率。許亦群等[6]研究顯示,開顱血腫清除術增加了手術創傷及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表明,微創穿刺血腫清除術明顯改善了患者術后1個月GCS。Delcourt等[7]研究發現,導致患者1個月內死亡的主要因素是GCS、血腫量和腦室內積血。Zhang等[8]研究顯示,影響住院期間病死率的因素是GCS、血腫量、呼吸功能不全及腦室內積血。本研究表明,手術時機嚴重影響患者預后,黃信超等[9]研究表明,腦出血后6~12 h就可發現受壓腦組織細胞凋亡現象。腦出血治療方式多種多樣,無論何種方式手術時機均是影響預后的關鍵因素。盡早有效治療可減少腦組織的繼發性損害。王雷平[10]系統闡述了近代腦出血治療進展,對腦出血的治療進行了多中心前瞻性對照研究,通過大樣本調查結果總結對腦出血的治療方案,結果表明,在腦出血早期進行止血治療,目的是防止血腫范圍的擴大,通過手術或微創手術方法將顱內血腫清除,減少顱內的血腫壓迫,同時,應注意維持顱內灌注壓力,控制血壓,這樣才能顯著降低神經功能受損概率,明顯改善患者預后及降低病死率。
本研究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1)未能將納入患者的出血部位不同而進行分類分析,這樣有可能導致本研究對樣本的偏倚,不能全面、系統地明確本研究方法的適應人群;(2)樣本數量還不夠,沒有進行大樣本多中心試驗研究,本研究得出的結論雖然為微創穿刺治療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清除出血、水腫的療效明顯,但樣本數量過少,仍需要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前瞻性研究進一步證實。對于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種,對該病有影響的因素也林林總總,而且該病患者個體差異也較大,所以,對該病的治療,個體化選擇特別重要,應根據患者適應情況、病情而選擇治療方案。慎重選擇治療方案能優化整個臨床診療過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預后。
總之,CT定位下早期行微創穿刺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效果明顯,對臨床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具有指導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1]李玉慶,商建勛,趙清偉,等.微骨孔穿刺引流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附36例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1,16(3):186-187.
[2]畢向鋒,唐寶蒼,高春香,等.額后部入路錐顱血腫穿刺抽吸引流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臨床研究[J].山東醫藥,2008,48(32):129-130.
[3]唐純海,吳明偉,張松,等.單管法與雙管法血腫穿刺外引流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療效對比觀察[J].山東醫藥,2012,52(2):34-35.
[4]張曉峰,零達尚,張建國,等.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與穿刺外引流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6):77-80.
[5]Zhou H,Zhang Y,Liu L,et al.Minimally invasive stereotactic puncture and thrombolysis therapy improves long-term outcome after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J Neurol,2011,258(4):661-669.
[6]許亦群,儀立志,賈軍,等.經外側裂入路小骨窗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出血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31-33.
[7]Delcourt C,Anderson C.Acute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grounds for optimism in management[J].J Clin Nerosci,2012,19(12):1622-1626.
[8]Zhang HT,Xue S,Li PJ,et al.Treatment of huge hypertensive putaminal hemorrhage by surgery and cerebrospinal fluiddrainage[J].Clin Neurol Neurosurg,2013,115(9):1602-1608.
[9]黃信超,蘇一家,楊軍.YL-1型針穿刺引流術與小骨窗開顱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比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1,28(1):144-145.
[10]王雷平.經額軟通道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療效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3,18(6):840-841.
讀者·作者·編者
論文前言的撰寫方法
論文前言(亦稱引言)是論文的開場白,要求開門見山,簡明扼要,介紹論文的寫作目的、范圍和相關領域研究概況,說明目前研究的熱點及存在的問題,引出本文主題,給讀者以引導。可簡述本研究內容、結果、意義及前景,但切忌寫成討論、綜述和回顧,一般要求在200個漢字以內。
本刊編輯部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4.037
:B
:1009-5519(2015)04-0576-02
2014-09-07)
劉旭(1978-),男,湖南常德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高血壓腦出血治療的研究;Email:4617904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