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樂祥
(長沙市泰和醫院,湖南410000)
腺苷脫氨酶測定對胸腔積液的鑒別診斷價值
皮樂祥
(長沙市泰和醫院,湖南410000)
目的探討腺苷脫氨酶測定對胸腔積液的鑒別診斷方法,分析其臨床意義。方法隨機選擇該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經病理檢查證實為結核性胸腔積液患者40例列入結核組,選擇同期經病理檢查證實為腫瘤性胸腔積液患者40例列入腫瘤組,兩組患者均進行腺苷脫氨酶測定,比較和分析兩組患者腺苷脫氨酶活性與陽性率。結果結核組患者胸腔積液中腺苷脫氨酶活性[(46.09±12.01)U/L]明顯高于腫瘤組[(10.98±3.01)U/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17.935,P<0.05),同時,結核組患者胸腔積液中腺苷脫氨酶活性明顯高于同組血清中腺苷脫氨酶活性[(11.04±3.05)U/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890,P<0.05)。且結核組患者腺苷脫氨酶陽性檢出率[95.0%(38/40)]明顯高于腫瘤組[17.5%(7/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833,P<0.05)。結論腺苷脫氨酶測定可有效鑒別良、惡性胸腔積液,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腺苷脫氨酶;胸腔積液;診斷,鑒別
胸膜疾病在臨床比較常見和多發,胸腔積液、胸膜增厚改變、氣胸是胸膜疾病的三大常見類型,對患者生命、健康產生極大威脅,同時,也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任何原因導致胸膜腔內出現過多的液體稱為胸腔積液,健康者胸膜腔內有3~5 mL液體,在呼吸運動時起到潤滑作用,但胸膜腔中的積液量也并非固定不變,只要液體的濾過和吸收處于動態平衡,就表示正常。如果由于全身或局部病變破壞了這種動態平衡,使胸膜腔內液體形成過快或吸收過緩,就會產生胸腔積液[1]。胸腔積液在胸膜疾病中發生率較高,主要分為結核性胸腔積液和腫瘤性胸腔積液,由于腫瘤性胸腔積液為惡性病變,因而有效鑒別2種胸腔積液對于指導治療和提高預后意義重大。本文主要探討了腺苷脫氨酶測定對胸腔積液的鑒別診斷方法,分析其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擇本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經病理檢查證實為結核性胸腔積液患者40例列入結核組,年齡21~68歲;選擇同期經病理檢查證實為腫瘤性胸腔積液患者40例列入腫瘤組,年齡22~70歲。結核組患者均有結核中毒現象,伴肺結核,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胸腔積液為滲出性。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測定方法
1.2.1.1 胸腔積液的抽取兩組患者均抽取胸腔積液進行腺苷脫氨酶測定。所有患者均取坐位,囑咐患者面向椅背,將兩只手的前臂放在椅背上,并將前額伏在手臂上,然后,對患者需穿刺的位置進行常規消毒,穿刺點選擇腋后線7~8肋間或患者肩胛下角線位置,同時,取2%利多卡因對患者穿刺點附近進行局部逐層浸潤麻醉,麻醉生效后取準備好的穿刺針握于右手,左手對需要進行穿刺的位置皮膚給予固定,然后,將穿刺針沿患者肋骨上緣垂直、慢慢刺入,直至感覺有突破感則停止,在穿刺針后接上注射器進行胸腔積液的抽取,當注射器抽滿積液后用血管鉗夾將膠管夾閉,并取下注射器,拔出穿刺針,再對患者皮膚進行消毒,用無菌紗布放于穿刺位置,并用膠布固定[2]。
1.2.1.2 腺苷脫氨酶測定方法所有患者胸腔積液均為入院后第1次抽取,離心處理后取2 mL上清液注入試管中待測。試劑盒與質控品均由中德合資北京利德曼生化技術公司提供,所有標本均采用型號為邁瑞BS-3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測定,檢測步驟均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3]。
1.2.2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分析和對比兩組患者腺苷脫氨酶活性與陽性率,當腺苷脫氨酶活性大于19.60 U/L時判定為陽性。
1.3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腺苷脫氨酶活性比較結核組患者胸腔積液中腺苷脫氨酶活性明顯高于腫瘤組(t=17.935,P<0.05),而兩組血清中腺苷脫氨酶活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544,P>0.05)。結核組患者胸腔積液中腺苷脫氨酶活性明顯高于血清中腺苷脫氨酶活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890,P<0.05)。腫瘤組患者胸腔積液中腺苷脫氨酶活性與血清中腺苷脫氨酶活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656,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腺苷脫氨酶活性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腺苷脫氨酶活性比較(±s)
注:與腫瘤組比較,t=17.935,aP<0.05;t=8.876,bP<0.05;與同組血清比較,t=17.890,cP<0.05。
組別結核組腫瘤組n胸腔積液(U/L)血清(U/L)胸腔積液/血清40 40 46.09±12.01ac10.98±3.01 11.04±3.05 11.98±2.35 4.15±2.35b0.84±0.20
2.2 兩組患者腺苷脫氨酶陽性率比較結核組患者中腺苷脫氨酶陽性38例,陽性率為95.0%;腫瘤組患者中腺苷脫氨酶陽性7例,陽性率為17.5%。結核組腺苷脫氨酶陽性率明顯高于腫瘤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48.833,P<0.05)。
胸腔積液為臨床較為多發和常見的一種疾病,其鑒別診斷一直為我國醫學界比較重視的一個研究課題[4]。結核性胸腔積液與腫瘤性胸腔積液為2種主要的分型,由于二者良、惡性不同,治療方法和影響程度不同,因而臨床有效鑒別良、惡性胸腔積液,確診結核性與腫瘤性胸腔積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采用胸腔積液結核桿菌實驗室檢測是診斷結核性胸腔積液的“金標準”,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結核性胸膜炎患者在進行胸腔積液離心處理過程中沉淀物中結核菌陽性率相對較低,一般在30.0%以下[5],因而不利于對絕大多數病例的篩查和確診,影響了治療與預后。如果胸腔積液經組織學診斷或明確有癌細胞則為診斷腫瘤性胸腔積液的“金標準”,但該類檢查僅在腫瘤侵犯胸膜或腫瘤細胞直接暴露于胸腔積液的情況下,才有利于確診,其陽性率的影響因素較多,檢測結果不穩定[6]。
腺苷脫氨酶是嘌呤核苷代謝中重要的酶類,屬于巰基酶,編號與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EC 3.5/35×103和EC 4.4/100×103[7]。每分子至少含2個活性巰基,其活性能被氯汞甲酸完全抑制。人體組織中,腺苷脫氨酶一般分為3種類型,包括2種單體酶和1種酶-糖蛋白結合體。在嘌呤的代謝過程中,腺苷脫氨酶可起到催化脫氧腺苷與腺苷的作用,從而促使黃苷及脫氧次黃苷等產物的生成,這些產物與細胞免疫反應密切相關。腺苷脫氨酶能催化腺嘌呤核苷轉變為次黃嘌呤核苷(肌苷),再經核苷磷酸化酶作用生成次黃嘌呤,其代謝終產物為尿酸。腺苷脫氨酶廣泛分布于人體各組織中,主要以胸腺、脾和其他淋巴組織中含量最高,肝、肺、腎、骨骼肌等處含量較低[8]。
在結核性胸膜炎及類肺炎膿胸患者胸腔積液中,腺苷脫氨酶水平明顯增高。臨床對腺苷脫氨酶的檢測有多種方法,包括利用底物腺苷與產物次黃苷的紫外線吸光度不同進行檢測區分、利用產物氨生成量不同進行檢測區分及偶聯反應法等。偶聯反應法的特點是將黃嘌呤氧化酶、核苷磷酸化酶及醛脫氫酶等作為工具酶,實施連續性監測,經偶聯反應可生成還原輔酶Ⅰ或還原輔酶Ⅱ,因而也可作為腺苷脫氨酶同工酶的臨床測定,通過檢測腺苷脫氨酶活性有效鑒別結核性胸腔積液、結核性腦膜炎、結核性腹膜炎等。腺苷脫氨酶活性測定標準:>45.00 U/L時為結核性胸腔積液,<45.00 U/L時為腫瘤性胸腔積液。
本研究結果顯示,結核組患者胸腔積液中腺苷脫氨酶活性[(46.09±12.01)U/L]明顯高于腫瘤組[(10.98± 3.01)U/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935,P<0.05);同時,結核組患者胸腔積液中腺苷脫氨酶活性明顯高于血清中腺苷脫氨酶活性[(11.04±3.05)U/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17.890,P<0.05)。結核組患者胸腔積液/血清腺苷脫氨酶活性大于1.2,而腫瘤組患者胸腔積液/血清腺苷脫氨酶活性小于1.0,由此可見,患者胸腔積液/血清腺苷脫氨酶活性大于1.2可作為結核性胸腔積液與腫瘤性胸腔積液的鑒別標準。本研究發現,結核組腺苷脫氨酶陽性率[95.0%(38/40)]明顯高于腫瘤組[17.5%(7/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833,P<0.05),與相關報道相符[9]。
作者分析:腺苷脫氨酶與免疫系統有一定的關系,腺苷脫氨酶能催化腺嘌呤核苷轉變為次黃嘌呤核苷(肌苷),再經核苷磷酸化酶作用生成次黃嘌呤,其代謝終產物為尿酸,腺苷脫氨酶在胸腔積液中的測定方法就是利用這種原理對患者血清、體液、淋巴細胞、紅細胞進行檢測,如果患者細胞免疫系統受到刺激,機體內淋巴細胞就會明顯升高,而腺苷脫氨酶活性也會隨之在胸腔積液中明顯增加;而腫瘤性胸腔積液患者淋巴細胞免疫系統受刺激后不會升高,反而會具有抑制作用,因此,腺苷脫氨酶活性也會隨之降低,故可以利用腺苷脫氨酶活性進行有效鑒別[10]。
綜上所述,腺苷脫氨酶是一種與機體細胞免疫活性有重要關系的核酸代謝酶,測定血液、體液中腺苷脫氨酶活性對腫瘤性胸腔積液與結核性胸腔積液具有很好的鑒別診斷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尚觀勝,秦藝瑋,付強,等.腺苷脫氨酶在結核性胸膜炎和惡性胸腔積液的對比臨床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28):5523-5526.
[2]王明鶴.腺苷脫氨酶在結核性胸腔積液中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6):679-680.
[3]王俊杰.腺苷脫氨酶在結核性胸腔積液中的診斷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9):116-117.
[4]方倩,李興武,梅傳忠.腺苷脫氨酶的臨床價值及其應用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14,22(2):476-478.
[5]劉長海.胸腔積液中腺苷脫氨酶的臨床檢測意義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2):103-104.
[6]龍配國.腺苷脫氨酶測定在結核性胸腔積液診療中的價值[J].疑難病雜志,2011,10(9):692-693.
[7]劉振義.腺苷脫氨酶測定在胸腔積液鑒別中的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10):1260-1262.
[8]黃春合,李天資.腺苷脫氨酶、結核分支抗酸桿菌DNA、抗結核抗體、鐵蛋白、癌胚抗原聯合檢測對胸腔積液臨床鑒別診斷的價值[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1,14(6):797-799.
[9]陳海濤.聯合檢測乳酸脫氫酶和腺苷脫氨酶對結核性胸腔積液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藥導報,2011,8(6):75.
[10]周訓悟,李蕾珍,鄒祿如.癌胚抗原、腺苷脫氨酶的檢測對良惡性胸腔積液的鑒別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00,15(5):533-53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4.040
:B
:1009-5519(2015)04-0582-02
2014-09-08)
·臨床護理·
皮樂祥(1979-),男,湖南株洲人,主管檢驗師,主要從事生化檢驗工作;E-mail:pile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