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種植密度對甘蔗品種桂糖32號產量及構成因子的影響
陸文娟1, 韋貴劍1, 梁景文1, 彭天緣1, 覃思德2, 王倫旺3
(1.河池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廣西農業科學院桂西分院,廣西河池 546306;2.廣西南丹縣月里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河池 547219; 3.廣西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廣西南寧 530007)
摘要[目的]探尋桂糖32號適宜的種植密度,為在河池蔗區推廣桂糖32號提供栽培技術指導。[方法]試驗研究5種不同的種植密度(①:7.5萬芽/hm2、②:9.0萬芽/hm2、③:10.5萬芽/hm2、④:12.0萬芽/hm2和⑤:13.5萬芽/hm2)對桂糖32號萌芽率、分蘗率、產量構成因子、蔗莖產量及含糖量的影響。[結果]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的種植密度對桂糖32號的萌芽率和莖徑影響不大;桂糖32號分蘗率隨其種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有效莖數、產量及含糖量隨其種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與7.5萬芽/hm2相比,9.0萬、10.5萬芽/hm2種植密度能增產3.99、4.47 t/hm2和增糖0.23、0.74 t/hm2,而12.0萬、13.5萬芽/hm2種植密度能顯著增產7.63、12.01 t/hm2和顯著增糖1.57、1.75 t/hm2。[結論]河池蔗區桂糖32號適宜的種植密度在12.0萬~13.5萬芽/hm2,最佳的種植密度在13.5萬芽/hm2左右,在此密度下可獲得較高的蔗莖產量和含糖量。
關鍵詞甘蔗;桂糖32號;種植密度;產量
中圖分類號S566.1
基金項目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013GB2E100374);廣西農業科學院科技發展
作者簡介陸文娟(1983- ),女,壯族,廣西柳州人,農藝師,碩士,從事甘蔗育種、栽培與推廣方面工作。
收稿日期2015-08-04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the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Sugarcane Variety GT32
LU Wen-juan,WEI Gui-jian,LIANG Jing-wen et al(Hechi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ixi Branch,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chi,Guangxi 546306)
Abstract[Objective]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reasonable planting density of GT32 in Hechi sugarcane area in order to provide local sugar-cane farmers with a cultivation technique.[Method]In this experiment five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①:75 000 buds/hm2,②:90 000 buds/hm2,③:105 000 buds/hm2,④:120 000 buds/hm2 and ⑤:135 000 buds/hm2)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ies on the bud rate,tiller rate,cane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and sugar content of GT 32.[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had little effects on the bud rate and the stem diameter of GT32.The tiller rate of GT32 was decreased as the planting densities growth.The valid stems,cane yield and sugar content were increased as the planting densities growth.Compared to planting density of ①,the planting density of ② and ③ could in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ane yield by 3.99 and 4.47 t/hm2,and the planting density of ② and ③ also could in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ugar content by 0.23 and 0.74 t/hm2.But the planting density of ④ and ⑤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ane yield by 7.63 and 12.01 t/hm2,and the planting density of ④ and ⑤ also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ugar content by 1.57 and 1.75 t/hm2.[Conclusion]Therefore,sugarcane GT 32 was suitable for planting density from 120 000 buds/hm2 to 135 000 buds/hm2,and the optimum planting density was 135 000 buds/hm2.
Key words Sugarcane; GT 32; Planting density; Yield

河池地處廣西西北邊陲,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對甘蔗生長十分有利,而蔗糖業也已成為當地農業發展的支柱產業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1]。近年來河池甘蔗種植面積穩定在8萬hm2左右,在甘蔗品種結構上以新臺糖系列品種種植面積最大,其余甘蔗品種種植面積均小于1%[2-3]。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由于經多年種植,一些優良種性已經開始退化,如單產低、抗旱抗寒能力差、病蟲害日趨嚴重和宿根性差等[4]。為改變河池蔗區種植甘蔗品種單一、優良品性退化等問題,當地各糖業相關部門積極開展甘蔗新品種選育推廣工作,經過不斷的努力,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種種植所占比例日益增大,其中以桂糖29號、桂糖32號等表現較好[2]。桂糖32號由廣西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選育并于2001年3月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甘蔗優良新品種,具有高產穩產、高糖、宿根性強、萌芽率和分蘗率高、早生快發、中期生長旺盛,后期不早衰和適宜廣西各蔗區種植等特性[5]。不同甘蔗品種其栽培技術不同,該試驗擬研究不同種植密度對桂糖32號生長、蔗莖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影響,探尋桂糖32號在河池蔗區適宜的種植密度,為推廣種植桂糖32號提供栽培技術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參試材料參試材料為桂糖32號,2011年3月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親系為粵糖91-976×ROC1,由廣西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選育并提供蔗種。
1.2試驗設計及方法2014年3月在廣西河池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上進行栽培試驗,試驗地前作為甘蔗,肥力中等。試驗設5種不同的種植密度①、②、③、④和⑤(表1)。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 3次重復,小區行長7.0 m,行距1.2 m,4行區,每小區面積為33.6 m2。邊行設保護行。
2014年3月11日種植,種莖為蔗莖上半莖種,剝葉,砍雙芽段,以“品”字形排列。下種時施用基肥尿素(含N 460 mg/g)150 kg/hm2、鈣鎂磷(含P 180 mg/g)1 500 kg/hm2、KCl(含K 600 mg/g)300 kg/hm2及長效殺蟲劑5%毒死蜱75 kg/hm2。甘蔗種植覆土、蓋膜后噴施芽前除草劑,用2 250~3 000 g/hm2阿特拉津加600 ml/hm2乙草胺乳劑,對水750~1 125 kg/hm2,均勻噴于蔗地表面。5月12日進行中耕除草并施分蘗肥,施尿素(含N 460 mg/g)240 kg/hm2;6月15日進行大培土,施尿素(含N 460 mg/g)300 kg/hm2、KCl(含K 600 mg/g)300 kg/hm2。
甘蔗生長期間及時進行薊馬、綿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注意進行芽后雜草的防治,遇久旱不雨時要及時對甘蔗進行抗旱。大雨臺風天過后若甘蔗倒伏的在2 d內及時進行人工扶正,同時注意蔗地鼠害防治。
1.3調查項目調查甘蔗萌芽率、分蘗率,產量構成因子株高、莖徑和有效莖數,測定2014年11月~2015年2月這4個月的甘蔗平均蔗糖分,甘蔗砍收時對甘蔗進行稱重測產。

表1 各處理不同種植密度
1.4數據統計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03和DPS7.0進行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種植密度對桂糖32號生長的影響甘蔗的萌芽率、分蘗率由甘蔗的種性決定,但外界因子如水、肥、氣、熱等也會對甘蔗的萌芽、分蘗有影響。由表2可知,當桂糖32號種植密度從7.5萬芽/hm2增加至13.5萬芽/hm2時其萌芽率在55.78%~64.04%,各種植密度對桂糖32號萌芽率的影響不是很大。

表2 不同種植密度對桂糖32號生長、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
桂糖32號分蘗率隨其種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即各種植密度下桂糖32號的分蘗率排序為處理①>②>③>④>⑤(表2)。處理②、③、④、⑤桂糖32號分蘗率較處理①降低13.21%、32.92%、33.74%、46.09%。這表明低種植密度更有利于桂糖32號的分蘗。隨著種植密度增加,甘蔗個體的生長存在“搶光”現象,進而影響了甘蔗的分蘗,造成種植密度越高其分蘗率越低。
2.2不同種植密度對桂糖32號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處理①~⑤桂糖32號12月份株高在316~324 cm(表2)。其中以處理⑤的株高最高,比其余各處理高4~8 cm。
不同種植密度對桂糖32號莖徑的影響不大。當種植密度從7.5萬芽/hm2增加到13.5萬芽/hm2,5種不同種植密度下桂糖32號的莖徑在2.34~2.48 cm(表2)。桂糖32號的有效莖數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與處理①相比,處理②、③、④和⑤的有效莖數分別增加6 164、4 080、7 292和10 070條/hm2。這表明提高桂糖32號的種植密度能提高其單位面積有效莖數。
2.3不同種植密度對桂糖32號產量的影響桂糖32號的蔗莖產量隨種植密度的增加呈增產的趨勢(表3),且不同種植密度間差異顯著。處理①蔗莖產量最低,處理⑤蔗莖產量最高。與處理①相比,處理②、③桂糖32號蔗莖產量分別增產3.99、4.47 t/hm2,增產不顯著,處理④和⑤桂糖32號蔗莖產量分別增產7.63、12.01 t/hm2,增產顯著。這表明提高桂糖32號的種植密度能提高其,單位面積蔗莖產量,在12.0萬芽/hm2和13.5萬芽/hm2種植密度下增產較為明顯。

表3 不同種植密度對桂糖32號產量、蔗糖分及含糖量的影響
注:同列數據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下差異顯著。
2.4不同種植密度對桂糖32號平均蔗糖分及含糖量的影響由表3可知,不同的種植密度對桂糖32號的平均蔗糖分影響不是很大,處理①~⑤平均蔗糖分在139.0~147.3 mg/g,其中處理②平均蔗糖分最低,處理④的最高。
桂糖32號單位面積含糖量隨其種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各種植密度下的單位面積含糖量存在顯著差異(表3)。處理①桂糖32號單位面積含糖量最低,處理⑤單位面積含糖量最高。與處理①相比,處理②、③單位面積含糖量分別增加0.23、0.74 t/hm2,增加不顯著;處理④、⑤桂糖32號含糖量分別增加1.57、1.75 t/hm2,增加顯著。這表明提高桂糖32號的種植密度能提高其單位面積含糖量,且在12.0萬芽/hm2和13.5萬芽/hm2種植密度下增糖效果較顯著。
3結論與討論
(1)甘蔗單莖重與有效莖數是其產量構成因子,而有效莖數則是影響甘蔗蔗莖產量的主要因素[6]。下種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單位面積植株數的多少[7],因此在保證單莖重的前提下合理增加甘蔗種植密度就可以增加甘蔗株數和有效莖數,進而達到提高甘蔗單產的目的[8]。不同的甘蔗品種其適宜的種植密度不同。有研究表明桂輻98-296出苗率、單位面積有效莖數和蔗莖產量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提高,莖徑和分蘗率有所下降[9]。陸建勛等[10]研究指出桂糖26號和桂糖27號種植密度越高,其單位面積有效莖數越多,但在種植密度為15萬芽/hm2時桂糖21號和桂糖28號單位面積有效莖數最多,桂糖21號蔗莖產量和含糖量最高,而桂糖26號、桂糖27號和桂糖28號在種植密度為12萬芽/hm2時蔗莖產量和含糖量最高。段維興等[11]研究表明桂糖29號在種植密度為9.0萬芽/hm2時其蔗莖產量最高,單位面積有效莖數與產量呈正相關。
(2)在該試驗中種植密度從7.5萬芽/hm2增加到13.5萬芽/hm2,桂糖32號萌芽率、莖徑差別不明顯,這表明種植密度的多少對桂糖32號的萌芽、莖粗影響不大。但桂糖32號分蘗率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呈現下降的趨勢,這可能是種植密度增加,萌發的甘蔗株數增加,在甘蔗分蘗期內株數多的處理可能出現了“搶光”的作用,進而影響了甘蔗的分蘗,造成分蘗率有所下降。種植密度高的處理雖然降低了甘蔗的分蘗率,但因增加了甘蔗的下種量,產生的主莖就多,因此使得其有效莖數隨種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提高,這與劉紅堅等[9]的研究結果相符。此外,由于有效莖數是構成甘蔗產量的主要因子,與蔗莖產量呈正相關,在該試驗中桂糖32號的蔗莖產量隨其種植密度的增加也呈增產的趨勢。與7.5萬芽/hm2種植密度相比,9.0萬、10.5萬芽/hm2種植密度下的蔗莖產量雖有所增產但增產不明顯,僅增產3.99、4.47 t/hm2,而在12.0萬芽/hm2和13.5萬芽/hm2種植密度下桂糖32號增產效果較為明顯,分別增產7.63、12.01 t/hm2。因此對于桂糖32號來說,增加其種量可以起到增產的目的,且在12.0萬芽/hm2和13.5萬芽/hm2種植密度下增產較為顯著。
(3)甘蔗的含糖量與甘蔗的蔗糖分、蔗莖產量有關。該試驗在不同的種植密度下桂糖32號的平均蔗糖分差別不是很大,但由于各密度下蔗莖產量的差別使得其含糖量亦有所不同。種植密度對桂糖32號含糖量的影響與對蔗莖產量的影響效果相似,即隨種植密度的增加其含糖量亦有所增加。與7.5萬芽/hm2種植密度相比,9.0萬、10.5萬芽/hm2種植密度下的含糖量雖有所增加但增加不明顯,僅增糖0.23、0.74 t/hm2,而在12.0萬芽/hm2和13.5萬芽/hm2種植密度下桂糖32號增糖效果較為明顯,分別增糖1.57、1.75 t/hm2。由此可見,增加桂糖32號的種植密度可以起到增糖的效果,在12.0萬芽/hm2和13.5萬芽/hm2種植密度下增糖效果較為顯著。
(4)綜上所述,增加桂糖32號的種植密度可以達到增產增糖的目的,在河池蔗區桂糖32號適宜的種植密度在12.0萬~13.5萬芽/hm2,最佳的種植密度在13.5萬芽/hm2左右,在此密度下可獲得較高的蔗莖產量和含糖量。
參考文獻
[1] 唐珩.做大做強河池蔗糖產業的思考[C]//韋茂才.桂西資源開發新思路:“廣西加快桂西資源富集區開發與建設”理論研討會.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1:94-97.
[2] 楊翠芳,段維興,張革民,等.2013年南寧、河池蔗區甘蔗生產情況調查 [J].廣西蔗糖,2013,72(3):38-46.
[3] 段維興,王澤平,劉要鑫,等.2012年南寧、河池蔗區甘蔗生產情況調查 [J].中國糖業,2013(2):48-51,53.
[4] 韋貴劍,楊柳戀,梁景文,等.桂糖29號在河池蔗區的種植表現[J].南方農業學報,2013,44(10):1634-1637.
[5] 黎煥光,譚裕模,譚芳,等.甘蔗新品種桂糖32號的種性分析[J].作物雜志,2011(4):129-130.
[6] 吳建濤,劉福業,楊俊賢,等.粵糖系列甘蔗品種產量因子間相關和通徑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12):66-71.
[7] 裴鐵雄,陳永,黃培強,等.甘蔗新品種的不同種植密度試驗研究[J].中國糖料,2014(4):6-10.
[8] 陳玉水,張樹河,吳水金.合理密植是甘蔗增產的技術關鍵[J].中國糖料,2008(1):55-56.
[9] 劉紅堅,李松,游建華,等.不同種植密度對甘蔗品種桂98-296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22):7327-7328.
[10] 陸建勛,鄧展云,劉曉靜,等.不同種植密度對桂糖系列甘蔗品種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廣西農業科學,2010,41(11):1170-1172.
[11] 段維興,劉許輝,楊海霞,等.施肥量與種植密度對桂糖29號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12,43(8):1145-1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