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靖 宋海峰 張海盛 徐萍芳 袁春蘭 朱蓓 曹赟赟 林麗花
(1. 上海市松江區方塔中醫醫院 上海 201699;2. 上海市松江區九亭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615;3. 上海市松江區新橋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612;4. 上海市松江區卯港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606)
中醫干預對社區COPD人群的影響*
茅靖1**宋海峰1張海盛1徐萍芳2袁春蘭2朱蓓2曹赟赟3林麗花4
(1. 上海市松江區方塔中醫醫院 上海 201699;2. 上海市松江區九亭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615;3. 上海市松江區新橋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612;4. 上海市松江區卯港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606)
目的:探討中醫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120例COPD穩定期Ⅰ、Ⅱ級患者給予常規基礎治療、加用三伏天穴位敷貼、穴位注射治療,配合健康宣教,于治療后、6個月、12個月、18個月后隨訪,對其療效進行評價。結果:經過社區中醫綜合干預治療后,年急性COPD加重住院次數明顯優于治療前;治療后中醫癥候積分降低。結論:對COPD患者采取社區中醫綜合防治干預,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癥狀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生存質量。
COPD 穴位敷貼 穴位注射 社區宣教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可進一步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見慢性疾病,致殘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歲以上發病率已高達9%~10%[1]。好發于冬春兩季,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因此,緩解期采取措施減輕疾病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醫干預是采用祖國醫學傳統外治法(穴位敷貼和穴位注射),在三伏天進行治療,配合定期的COPD的健康宣教。操作簡單、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患者接受度高,在社區易于推行。2013-2014年,我院聯合松江3個社區采用中醫干預治療社區COPD人群,效果滿意。
1.1 一般資料
所有120例病例均來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 月社區普查的患者,采用自身對照法。男性68 例,女性52例;平均年齡(64.23±5.41)歲,平均病程(12.91±4.03)年。
1.2 診斷、納入和排除標準
1) 診斷標準 參照《201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修訂版》COPD診斷標準:任何患有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咳痰且有危險因素暴露史的患者,應考慮診斷為COPD。COPD診斷需要進行肺功能檢查,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后1秒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0.7即明確存在氣流受限,可診斷COPD。
2) 納入標準 確診為COPD患者;處于穩定期Ⅰ、Ⅱ級;符合中醫癥候標準;年齡在40~75歲之間;能堅持治療,并配合調查者。
3) 排除標準 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檢查證實由結核、真菌、腫瘤、刺激性氣體過敏等因素所致的慢性咳嗽;可造成氣喘或呼吸困難的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本藥過敏者;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并發嚴重心功能不全者;含有影響療效觀察因素者;凡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定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1.3 治療方法
1) 穴位敷貼 第一組穴位:大杼(雙)、肺俞(雙)、厥陰俞(雙)、天突;第二組穴位:風門(雙)、心俞(雙)、督俞(雙)、膻中。操作方法:于三伏天分3次進行穴位貼敷。臨用時取21 g藥末,加鮮姜汁調為糊狀,每穴用藥糊約3 g,攤于3 cm×3 cm大小的蠟紙上用膠布固定在穴位上即可,貼敷3~6 h取下。也可根據患者自身耐受能力,縮短或延長貼敷時間。初伏取第一組穴位,中伏取第二組穴位,末伏取第一組穴位。
2) 穴位注射 穴位敷貼后予穴位注射,取穴雙側足三里,運用補法,每個穴位注射喘可治注射液0.5 ml。
3) 局部反應 貼藥后局部呈黯紅色或少量小水泡為宜。若水泡過大,在常規消毒下,刺破水泡放水,外涂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膠每日2~3次。一般不影響下一次治療。
4) 治療周期 三伏為1 個療程,治療結束后和結束6個月、12個月、18個月后隨訪療效。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臨床癥候觀察項目為:咳嗽、咯痰、喘息、哮鳴、氣短。癥候指標的確定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半定量分級采用其中的癥狀分級半定量評分標準[2]。觀察年急性COPD加重住院次數。
臨床癥狀觀察項目在治療前及治療結束時各記錄1次,治療后6個月、12個月、18個月各隨訪并記錄1次。記錄患者治療前1年、治療后1年內的急性COPD加重住院次數。
1.5 療效標準
中醫癥候記分方法和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療效指數按尼莫地平法計算。治愈:咳、痰、喘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癥狀積分減少≥95%;顯效:咳、痰、喘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或其中一項消失,癥狀積分減少≥70%;有效:咳、痰喘癥狀好轉,癥狀積分減少≥30%;無效:咳、痰、喘癥狀減輕,但未達到上述標準,或無改善,甚或加重,癥狀積分減少<30%。癥狀積分減少=(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結束和治療18個月后療效比較
治療結束后,無治愈病例,顯效21例(17.5%),有效89例(74.2%),無效10例(8.3%)。治療結束18個月后,治愈1例(0.8%),顯效50例(41.7%),有效65例(54.2%),無效4例(3.3%)。
2.2 治療前后臨床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減少(P<0.05),隨著時間推移,治療后患者癥候積分較前下降(P<0.05),治療后、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12個月,癥候積分均數逐漸減少(P<0.05);治療后18個月癥候積分均數較治療后12個月有所下降,但無統計學意義(表1)。
表1 治療前后癥候積分的比較(±s,分)

表1 治療前后癥候積分的比較(±s,分)
治療階段證候積分治療前20.89±3.79治療后10.05±4.20治療后6個月 9.83±4.05治療后12個月 7.13±3.49治療后18個月 7.10±3.45
2.3 年急性COPD加重住院次數比較
治療前急性COPD加重住院次數為(2.64±0.95)次,治療后1年急性COPD加重住院次數明顯優于治療前,為(1.16±0.41)次(P<0.05)。
中醫認為COPD屬肺脹、痰飲、喘證范疇,冬春為高發季節。本病的發生,多因久病肺腎兩虛,痰濁潴留,復感外邪,誘使病情逐漸加劇。故辨證總屬本虛標實,本虛以肺腎為主,標實為痰飲為主;治療當以益氣補虛、祛痰除濁為主。
穴位敷貼藥用麻黃、細辛、白芥子辛溫,宣肺平喘,平喘鎮咳,散寒化痰,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減少支氣管黏膜腫脹;半夏辛溫,燥濕化痰,降逆行水;甘遂苦寒,泄水逐飲;補骨脂辛苦溫,補腎助陽,納氣平喘。諸藥合用,有鎮咳祛痰、解痙平喘之功,且性味多辛溫,具發散、走竄之效,可使藥力直達肺系。
三伏天穴位敷貼治療是遵循中醫“天人相應”、“冬病夏治”的理論。現代醫學認為,藥物外貼,刺激神經末稍,局部皮膚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通透性增強,藥物穿通皮膚后,經過血管或淋巴管進入體循環產生全身作用[3]。目前認為穴位敷貼的作用機理有3方面:一是調節免疫功能,經穴位貼敷治療后外周血CD4+細胞數目增加,同時可以使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CD4+細胞數目減少[4],穴位貼敷使體液免疫中IgG、IgA 均能升高,可顯著改善患者體液免疫紊亂狀態;二是增強肺功能,肺功能測定可以反映呼吸系統疾病有無功能損害及程度;三是對病理形態學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穴位貼敷調整了呼吸通道的阻力和呼吸膜的通透性,控制咳喘癥狀,達到預防和治療慢性氣管炎的作用[5]。穴位注射藥用喘可治,主要成分為淫羊藿、巴戟天,有溫陽補腎,平喘止咳,有抗過敏、增強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120例自身對照患者中,在觀察周期內對COPD患者采取社區中醫綜合防治干預,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癥狀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生存質量,減少患者住院次數。
[1] 程灝珠. 實用內科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 12-17.
[2] 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56-58.
[3] 王光清. 中國膏藥學[M]. 西安: 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 13.
[4] 宣麗華, 徐福, 張舒雁, 等. 穴位貼敷加穴位注射防治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 2002, 22(7): 441-443.
[5] 米建平, 劉炳權, 符文彬, 等. 天灸療法防治支氣管哮喘81例療效觀察[J]. 新中醫, 2005, 37(2): 61-62.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 on COPD patients in communities*
MAO Jing1**, SONG Haifeng1, ZHANG Haisheng1, XU Pingfang2, YUAN Chunlan2, ZHU Bei2, CAO Yunyun3, LIN Lihua4
(1. Shanghai Fangta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Shanghai 201699, China; 2. Jiut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15, China; 3. Xin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12, China; 4. Maog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06,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 on COPD patients.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nty COPD patients at stable phase I and II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basic therapy and canicular days acupoint application, acupoint injection therapy with health education in addition. Follow-up inspections were taken to evaluate the effect after treatment and 6 months, 12 months and 18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s:With the community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 treatments, annual hospitalization numbers resulting from the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is significantly les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an before, and the TCM syndrome integral was also reduced.Conclusion:Community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 treatments to the COPD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symptom, daily life ability and life quality.
COPD; acupoint application; acupoint injection; community education
R245.9; R259; R563
A
1006-1533(2015)21-0042-03
2015-09-08)
上海市松江區第三周期醫學領先專業項目(項目編號:2012-Ⅲ-37)
**作者簡介:茅靖,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系疾病。E-mail:15808651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