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立峰
關鍵詞:綱要;優勢;浙江教研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12-0021-02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教育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教育發展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隨著長三角地區各省市不斷創新區域教育合作機制,區域教育協作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國其他區域教育合作提供了經驗和示范。體育學科的合作至今已經分別在三省市舉辦了三屆,并將范圍延伸至中學。長三角地區體育特級教師教學研討會這一研究交流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平臺有效地促進了長三角三省市體育教研特色成果的分享與交流,進一步發揮出長三角地區體育教學研究示范輻射的區域優勢作用,在提升三省市體育教師教學研究水平,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同時,為全國其他同類地區開展區域合作教研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示范。
長三角三省市的教學研究具有各自的特色,特別是上海和江蘇。上海市的體育教學改革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有自己的標準和教材,已經形成確立了“小學游戲化、初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的教學改革總體目標,通過展示課能夠明顯感覺到上海老師的體育課堂教學具有“精細、靈性”的特征。江蘇省的體育教學研究一貫得到行政的強有力支持,在教學研究、教師隊伍建設、教材開發等方面,都會有行政的大力支持,從而保證大批教師專業成長的環境和條件非常優異,老師們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展示出“規范、大氣”的特征。浙江的體育教學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體制內的相關項目和許多自發的研究聯合體進行有效整合,以此作為推進課程改革的有效途徑,體育課堂教學顯現的特征是“樸實、靈活”。由此,通過長三角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這個平臺,給浙江省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提供了學習的平臺和成長的機遇,努力在“樸實、靈活”的基礎上,以地方課程實施方案研制和實施為教研工作的核心,學習借鑒上海和江蘇的成功經驗,使浙江的體育教學向著“精細、靈性”“規范、大氣”“樸實、靈活”的整合體邁進。
2015年3月,《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出版,標志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地方體育課程實施方案正式在浙江省落地,同時也是具有浙江特色的體育教學研究工作的階段性成果。《綱要》的研制過程也是浙江教研方式轉變的過程,即從以單純聽課、評課為主體的教學研究方式逐步轉變為以單元研究為著力點,突出研究主題,緊緊圍繞《綱要》研制展開研究的教學研究方式。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在《綱要》研究項目的帶領下,教研工作有了核心。《綱要》研究使浙江省的教研工作內容有了一條明確的主線,多年來所有教研工作均緊緊圍繞課程內容的建設核心而展開。全省上下已經基本達成了圍繞《綱要》開展各類教學研討活動的共識,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確立目標,持之以恒,方見成效
《綱要》研究工作是有很堅實的基礎的,從2008年開始持續了多年,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研究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礎上,形成了《浙江省義務教育中小學體育學科教學建議》和《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必學內容》教師用書,并于2010年8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階段是通過“綜合性”“區域性”的教研活動,以“單元教學”的形式進行“必學內容”單元教學的行動研究,驗證必學內容的合理性、科學性等。第三階段是在行動研究過程中,自2012年初開始,根據2011年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精神,逐步完善相關理論概念,探索構建了“必學、限學、自選”三類內容設置,提出了“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構建內容單元的策略,并用“內容標準與表現標準”的形式明確了各個水平段“教什么、怎么教與教到什么程度”,形成了較為成熟的且具有浙江特色的教學內容體系和教學標準策略,并以“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綱要”的形式指導全省義務教育體育教學工作。
二、沿著目標,行動研究,形成文本
雖然《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必學內容》教師用書的出版受到了浙江省廣大一線教師和基層教研員的歡迎和支持,但限于當時對體育課程理念理解的程度,參與研究的編寫人員的水平,加上這個工作也是帶有一定開創性的實驗,諸如某個項目的內容系統性、課時比例、評價標準等一系列的問題有待實踐的檢驗和修正。因此,實踐中我們沿著確立的目標,在多年研究以及試行《浙江省義務教育中小學體育學科教學建議》《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必學內容》教師用書的基礎上,通過充分利用各種各層級的平臺進行行動研究,在某些領域和概念上有所突破的基礎上形成了《綱要》文本。《綱要》文本的形成,一方面對于推進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和健康學科深化改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讓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與體育教學實踐之間有了連通的紐帶,讓學校制定體育課程教學實施方案有了明確可操作的依據,讓一線體育教師清晰了體育課堂教學方向和教學行為規范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為最終形成和建立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教學質量檢測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改變體育教學質量檢測以單純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為唯一標準現狀,加大以《綱要》中表現標準為依據的學生運動技能教學結果評價,從而對各地各校選擇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規范,真正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三、依托區域,形成網絡,促進成長
首先,構建形成了以《綱要》項目研究為龍頭的全省范圍內的義務教育體育課程內容實踐研究網絡。從2008年起,每年均結合各種大小活動開展行動研究,如體制內的省本級三項評比、疑難問題研訓、專題研討會等,各市、區縣舉行的區域性研討活動和各類名師工作室活動等,體制外自發形成的跨區域各類研究團隊等。這個為期多年形成網絡的系列研究活動,在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界中形成了很大的影響,也在全省范圍內有效促進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
其次,在《綱要》項目研究的帶領下,參與教師的面不斷增加,個人水平得以加速成長。通過參與多年研究的教師在理論認識、實踐水平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師,在此過程中對教材的理解把握能力和課堂教學水平得以迅速提升。目前,參與研究的許多教師已經成為《體育教學》《中國學校體育》兩本中小學體育界最有影響力的雜志的骨干人員,這些教師發表在這兩本雜志上的文章占我省教師錄用發表總數很大比例。研究過程中也取得了一系列得到國內認同的成果,如2013年第七屆全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中,我省參加評審的論文取得了非常矚目的成績,無論是獲獎檔次還是成果研究所反映的研究現狀,無不顯示出研究的水平和研究的實效性,得到了專家的肯定,在大會綜述中明確指出浙江省的論文明顯反映了日常教研工作的內容,是在真做、真研究。
再次,在《綱要》項目研究的帶領下,加強了省內各類教研團隊研究的針對性。《綱要》的研究對全省各級教研活動起到了引領和規范作用,尤其是培育了項目組成員為骨干的各種跨區域的研究團隊,如浙江省九城區聯合教研活動,對于承載《綱要》(即課程標準要求的體育課程地方實施方案)的行動研究,發揮了巨大作用。特別是以縣(市)區為單位整體推進的教研活動,不僅對《綱要》的本身作了實證性研究,更對區域內廣大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落實深化,抓好典型,推而廣之
《綱要》的研究是深化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舉措,根據浙江省實際以及體育教學長期以來形成的某些不良現狀,實施《綱要》是以區域推進和以點帶面為主要策略,然后通過分層、分步推進課程實施,培育和發現區域以及學校典型,再借助各類研究平臺加以宣傳推廣。而深化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主要采用的策略是以浙江省學科基地學校培育為契機,努力探索普通高中學校體育課程整體規劃和體育選修課程開發建設的途徑、策略。浙江省于2013年啟動了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體育學科基地學校經過兩年的培育,兩所學校基本形成了以學校整體課程改革架構為依托,由三類課程組成的體育與健康學科課程體系,即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活動課程組成了互相銜接、相輔相成的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必修課程實施堅持以規范為先,切實做好必修課程校本化,體育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開發建設在結合學校體育傳統特色以及客觀條件的同時,充分關注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活動類課程以培養校園群體性體育運動的氛圍和興趣,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鍛煉時間為目標。
《綱要》的研究和普通高中體育課程體系的建設,均是開創性的研究工作,因此,這個研究工作仍將是今后幾年或更長時間浙江體育教學研究工作實踐的重點和中心。我們將繼續借鑒和學習上海、江蘇的先進理念和經驗,繼續改進和完善已有的各類研究平臺,繼續把《綱要》的實施研究和選修課程開發建設作為主導我省各級各類教研工作的主題,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實現長三角三省市各自特有的體育教研特色融為一體,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S].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2]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必學內容教師用書[S].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