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教授、財經作家 高峰
2015,中國經濟亮點展望
中國科學院教授、財經作家 高峰
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新型城鎮化的加快,民營經濟的扶持,西部地區的發展,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推進,中國將迎來一輪快速發展機遇。

建設中的城鎮
剛剛過去的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雖趨于穩定,但總體形勢并不樂觀。GDP同比增速呈下降態勢,從第一季度7.4%到第二季度7.5%再到第三季度的7.3%,宏觀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面臨壓力,中國加大了改革力度,比如年內有5家民營銀行獲批,將為中國金融市場注入新鮮血液。2014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全面推行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更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當經濟下行壓力遇上全面深化改革,2015年,中國經濟會走向何處?
2015年的中國宏觀經濟,總體會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GDP增速可能會在7%-7.5%的區間內波動。
不過,不能將數字絕對化,增速多一點、少一點都是正常的,比如有可能是6.9%,也有可能是7.6%,但總體不會偏離這個范圍太多。
總體來說,預計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增速可能會在7%-7.5%之間波動,但壓力依然較大。
從“三駕馬車”的拉動來看,受產能過剩、房地產疲軟等因素影響,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不會很大;消費也一樣,近幾年基本上趨于穩定,不出意外的話難有較大波動;唯一呈現好轉態勢的是出口,受美國經濟好轉等因素影響,2014年第三季度起中國出口增速較快,若2015年美國經濟還能保持良好態勢,中國的出口仍會有增長空間。
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增速太快了不好,要關注的不只是數字的高低,而是更有質量的增長。若通過“打雞血”的辦法刺激增長,相當于透支了未來,對提升增長質量沒有好處。另一方面,增速太慢了也不好,目前,無論是從國際競爭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國內民生改善的角度來看,都需要經濟有一定的增速。
未來中國的發展要學會跑長跑,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也不要太擔心發展動力問題。展望2014-2049年未來的35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關注的重點應該從總量、增速等指標向增長質量和在全球的競爭力轉移,不斷深化改革會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也是中國能夠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改革是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
2014年,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已有了良好開端,相信在2015年中國會繼續加大改革力度,破除有礙資源優化配置的阻力,這會對經濟增長產生較大助推動力。
2015年,經濟改革可能在幾個方面出現亮點。一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中央通過的《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中,將經營權從承包經營權中分離,實現“兩權變三權”??梢哉f,以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為特征的新型農地制度是一項政策突破,也是一項重大創新,這意味著土地流轉會更活躍,對現代農業的發展會更有利。二是新型城鎮化。2015年可能會在戶籍制度等方面繼續放開,繼而推動城鎮化發展。三是民營經濟有望進一步得到支持,有關限制民營經濟發展的條條框框也會進一步放開。四是西部地區發展有望加快。特別是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推進,西部地區又將迎來一輪快速發展機遇。
對國企改革,應該采取“國企民企雙進步”的辦法,即國企與民企并不非要是“你進我退”“你退我進”的關系,它們可以共同進步。這就需要對國企進行改革,特別是沿著混合所有制的路走下去,可以嘗試多種混合形式,為國企和民企創造好的條件。
在金融改革方面,最重要的舉措應是降低民營資本的市場準入。當前,中國的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還相當不匹配,眾多中小企業還不能很好地得到金融支持,導致實體經濟發展困難。應該加快對民營銀行的審批速度,讓更多的中小金融機構能對接中小企業,為實體經濟輸血。
要關注中國宏觀經濟,房地產市場是繞不開的話題??傮w上,中國樓市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對于2015年樓市的漲跌,不同的區域,會出現趨勢分化的局面。
在有些一線城市,市民的購買力較強,仍然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樓市繼續看漲。但在有些三四線城市,因庫存量較大,可能需要消化一段時間后,再可能隨著總的供需狀況而升跌。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樓市保持上升態勢的問題不大; 有些地理位置較好、有新興產業支撐的二線城市,樓市仍然有增長空間; 對部分三四線城市,則要保持警惕。特別是中部地區有些三四線城市,前幾年房地產發展太快,但其產業、人口等還未跟上房地產發展的速度,可能會有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