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孫敬池 (河北省辛集市辛集學區中心校第六小學 052360)
現行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在小學各年級展開閱讀教學,讓學生有機會進行充分閱讀,在閱讀中感悟真情、培養語感、得到情感熏陶。因此,語文教師要閱讀教學并重視對學生自悟自得的閱讀加以點撥和指導,使學生的理解得到整合和深化。筆者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淺談。
數量 技巧 感情 興趣 補充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這句話的含義就是說閱讀多了,自然就掌握了其中的含義。
讀書之貴在于自悟自得。然而,在現行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沒有放手讓學生去閱讀,不敢放手,導致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少之又少。教師總以為自己多講點,學生們多聽點,好像就是完成了閱讀教學任務了,就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了。實際上,學生學習到的只是教師自己的讀書心得,從嚴格意義上說,學生只是一個聽眾,不是學習者,對教師所傳授的閱讀知識沒有深刻理解,只停留在表層和表面上。所以我們一定要大膽給學生時間去閱讀,讓學生去充分閱讀,不僅讓他們擁有時間讀書和思考的時間,還讓學生有一定的體會和感悟,這樣才會有好的效果。
通過自我閱讀,學生獲得了自悟自得的能力,但是對閱讀材料沒有真正吸收和內化。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去品味,讓學生像品茶一樣去吸收最有營養的東西。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掌握閱讀技巧。學生通過閱讀可以自悟自得課文的內容和中心思想,這說明學生自己用心去感悟了這篇材料,體驗了語言文字的情感。但學生的悟性來自于教師的適時巧妙的點撥,學生在閱讀技巧上需要教師的指導。我們語文教師就應該熟悉這一點,要精心設計布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側重、有意識地進行引導,既要引導他們熟悉好詞佳句的精妙,也要注意讓學生深入地體會立意謀篇的巧妙。教師的點撥必須要起到畫龍點睛之作用,要點在關鍵之處、撥在重難點上。
所謂的真正閱讀,就是讀者通過面前的文字和作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和對話。因此,學生閱讀要有感情,有感情才能和作者進行溝通。感情是抽象的,不是我們這些教師用講解和分析、歸納、總結等方法就能傳達給學生,學生就能吸收消化的。教師如果這樣做絕對不會使學生有深切的體驗和情感的共鳴。作者用文字把自己的感情傳達給讀者,學生不是通過簡單的一遍或者兩遍閱讀就能體會到的,需要反復誦讀,而且是要充滿感情的朗讀,通過抑揚頓挫、長短徐疾的朗讀才可以把無生命的文字演變為有聲的動態語言,才能和作者有情感上的溝通。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這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句話。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激發學生對閱讀的濃厚興趣,讓學生把閱讀看成一件極其休閑的趣事,那么他們將會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那么,怎樣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教師需要在三個階段下足功夫,也就是閱讀前、閱讀中和教學后。在進行閱讀教學前,我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和猜想。教師通常可以根據文章的題目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問題或者思考自己根據這個題目如何展開寫作,有這樣的情境預設,學生就會帶著一種極強的疑問感進行閱讀,閱讀效果會比較好。閱讀進行中,我們教師應該緊緊圍繞著中心思想,適時地進行提問,使學生能夠源源不斷進行思考,保持永久的閱讀興趣,這樣可以使整個閱讀過程充滿期待、思索和探索。當閱讀教學結束后,我們教師要根據所閱讀的內容激發學生對課外相關材料的閱讀積極性,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延伸到課外,延伸到更深更廣的領域。這樣,學生會始終保持著自主積極的探索精神和對閱讀的濃厚興趣,這對于提高我們閱讀教學的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僅只是指課內閱讀,也要延伸到課外。課堂外有廣闊的閱讀材料,也可以給學生提供極其豐富的營養。認識到這一點,教師應該為學生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根據年級和年齡的階段不同,教師可以讓低年級的兒童閱讀兒歌等體裁的讀物,讓中年級的學生閱讀寓言和童話等。讓五六年級的學生閱讀一些小說和報紙雜志。學生的閱讀作業,教師一般可以安排在周六日,遇到寒暑假一定要讓學生做出詳細的閱讀計劃。進行課外閱讀實際上是為了讓學生積累素材、訓練閱讀能力。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培養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還可以養成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好句、寫心得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課外閱讀還可以娛樂身心,因為課外有助于學生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獲取信息和知識,拓展視野。適當的課外閱讀能有效地促進課堂學習,培養學生優秀性格品質,提高學生求知欲望。
讓學生愛上閱讀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要長期堅持、循序漸進地引導,使學生將閱讀當成成長中的習慣和自覺行為,養成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在閱讀的海洋里自由遨游,讓他們在讀中理解、感悟、抒情。
[1]黃果.小學閱讀教學初探[J].讀與寫雜志,2008(4).
[2]周賢智.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J].讀與寫雜志,2008(5).
[3]張文學.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新課程研究,2012(8).
(責編 喬召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