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萍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醫藥分院,吉林遼源136200)
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尹萍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醫藥分院,吉林遼源136200)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好政治課的關鍵。應用生動事例巧妙導入新課,引導學習興趣。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精心設計提問的回答方式,提高學習興趣。師生情感交融,產生共鳴,引發學習興趣。
思想政治課;教學;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認識到了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他在《論語》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知學不如好學,好學不如樂學,只有激發和培養對學習的濃厚興趣,樂在其中,才能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好政治課的關鍵。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
生動巧妙的新課導入是一節課成功的良好開端。如講到“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這一節內容時,筆者首先舉了這樣一個事例:戰國時,燕國的太子丹有一次宴請荊軻,特意要來一個能琴善樂的歌女為荊軻助樂。荊軻聽著樂耳的琴聲,看著歌女那雙纖細靈巧的手,連聲稱贊:“好手、好手”,一再表示“但愛其手”。于是,太子丹為了討好荊軻,立即命人把歌女的雙手砍斷盛在盤子里,贈送給荊軻。講完這個故事后,學生都瞪大眼睛,說:“啊!好殘忍呀。”筆者回答,剝削階級很兇殘,而且也很愚蠢。同學們想一想,這砍斷的手是不是能琴善樂可愛的手了,為什么,由此導入新課“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避免平鋪直敘,做到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根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在教學中應靈活多樣的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如在一堂課中可采取談話法、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等等。如在講“共性與個性的辨證關系”時,先讓學生討論分析了一組四邊圖形的個性。然后采取談話法讓學生分別回答這組四邊圖形的個性。最后討論得出每一種圖形都有自己的個性即特殊性,同時這一組四邊圖形又有其共同之處共性即普遍性。分析之后利用多媒體展示圖形(如圖形1),使學生非常直觀地理解了共性寓于個性之中,個性體現著共性。加深了學生的記憶,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講解價值規律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這一內容時,在教學過程中播放歌曲《真心英雄》,使學生陶醉在優美的歌聲中,明白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獲得成功。只有從自我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才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種聲情并茂的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了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從而使學生不僅好學而且樂學。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鞏固已學知識,獲得新知識。根據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特點,開展比一比,說一說,做一做,看誰快的活動,使知識在愉快的活動中牢固地掌握在學生的記憶里。筆者把所授課的班級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課前提問時,以小組為單位,回答問題,一人回答全組受益,給組內每位學生相應的記一次成績,在課堂做評價題時,以小組為單位可以搶答,給小組加分。通過以小組回答問題的方式,使每組學生都能積極預習和復習。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增強了集體觀念,達到了提高興趣,融化知識,擴展思維,發展智能的目的。
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交流的過程。“教貴情深”,和諧友好的師生情感是產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學生往往因喜歡教師而喜歡上政治這門學科,“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因此,作為一名政治課教師首先必須具備博學的專業知識、高超的教學技能、強烈的責任心和高尚的師德。并且要“以人為本,動之以情”,真誠對待學生,使學生感到教師可親可敬,值得信賴,使其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圖形1)
[1]王錦飛.創設思想政治課精彩課堂[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3,(01):13-14.
[2]陳彤.初中歷史課討論法的運用[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1,(05):98-99.
[3]沈蕾,劉暢.國內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0):56-58.
[4]白如英.思想品德課開展討論教學法的實踐與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07):172.
[5]敖澤娟.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情感滲透[J].學生之友(初中版·中考月刊),2009,(11):231.
[6]徐艷華.淺析思想政治課社會實踐活動的特點、功能及策略[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1,(12):152-153.
[7]林敦述.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性之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11):144-145.

圖1 小組活動中期成果發表

圖2 文件夾評價最終成果
c.積累性。將日常的、持續的評價記錄、資料、數據和學習成果積累起來是很重要的。積累起來的數據不僅是明確學生成長的重要資料,也是學生自身的學習資料。使用積累下來的資料進行學習和整理,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成長、發現學習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作為新興的評價方法,文件夾評價法在實際運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指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文件夾評價時,不但要對活動小組全組作出評價,還要對每個學生做出個人評價,并且一次長期的活動需要評價數次。多數情況都是一兩位教師對應全班學生,使學生們無法及時得到教師的評價和反饋。
另外,一些學校在學期末上成績的時候,要求將文件夾評價法做出的評價數值化。指出單純的資料收集與文件夾評價法最基本的差別就是有無評價基準。如果沒有設定評價基準,則無法判定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指導是否有改善。所以,有必要讓師生共有評價基準。比如“3分,根據數據得出結論并舉出能夠證明結論的證據。2分,雖根據數據得出結論,但沒有舉出有力證據。1分,得出了與數據無關的結論。0分,沒有得出任何結論”。不過,有人對其反駁,雖然活用到達度評價標準也能夠將其數值化,但這樣就失去了文件夾評價法重視過程評價的意義。
雖然國內也有不少關于文件夾評價法的研究,但相比之下,日本對該評價法的研究時間更長,經驗更多,值得我們借鑒。在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問題要如何應對也值得我們去思考,它對我國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和培養實踐創新精神有啟示作用。
參考文獻:
[3]文部科學省《.今、求められる力を高める総合的な學習の時間の展開(中學校編)》,2010,(11).
[4]愛知県総合教育センター《.『総合的な學習の時間』実踐編(2)——學習の展開-Q&A》,http://www.apec.aichi-c.ed.jp/project/sogo/ken/index.htm.
G633
A
1674-8646(2015)11-0118-02
2015-09-04